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
定价:35.00元
作者:王素珍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635213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绪论、信号与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同步原理、差错控制编码、先进的数字带通调制与解调、信道复用与通信网等内容。
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基础上,本书尽可能地简化数学分析过程,突出对概念、新技术的介绍,增进与实际系统的联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
1.2 信息及其度量
1.3 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1.4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习题
第2章 信号与分析
2.1 确定信号的分析
2.2 变量分析
2.3 过程及其统计特性
2.4 平稳过程
2.5 高斯过程
2.6 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几种高斯信号
2.7 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8 信道
习题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3.1 模拟线性调制
3.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3 非线性调制原理
3.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5 频分复用
3.6 模拟通信系统的应用举例
习题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4.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特性
4.3 基带系统间串扰的传输条件
4.4 部分响应基带系统
4.5 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6 眼图
4.7 时域均衡器
4.8 扰码和解扰
习题
第5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5.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5.2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5.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5.4 二进制差分相移笋控(2DPSK)
5.5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6 匹配滤波器
5.7 相关接收机
5.8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习题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6.1 采样定理
6.2 采样信号的量化
6.3 脉冲编码调制(PCM)
6.4 简单增量调制(△M)
6.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6.6 时分复用和复接(TDM)
习题
第7章 同步原理
7.1 引言
7.2 载波同步
7.3 位同步
7.4 群同步
7.5 网同步
习题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
8.2 线性分组码
8.3 循环码
8.4 卷积码
8.5 网格编码调制(TAM)
习题
第9章 先进的数字带通调制与解调
9.1 正交振幅调制(QAM)
9.2 小频移键控及高斯小频移键控
9.3 正交频分复用(OFDM)
9.4 扩展频谱技术
习题
0章 信道复用与通信网
10.1 引言
10.2 频分复用(FDM)
10.3 时分复用(TDM)
10.4 码分复用(CDM)
10.5 多址通信方式
10.6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0.7 通信网
习题
附录1 常用三角公式
附录2 Q函数表和误差函数表
附录3 类贝塞尔函数表
缩写词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难度不容小觑,它并非那种可以快速浏览、囫囵吞枣读完的休闲读物。对于我这种带有一定工程背景的读者来说,某些章节依然需要反复研读,甚至需要配合外部的仿真软件来验证推导结果。比如,在处理多址接入技术的那一部分,关于正交性的讨论,以及如何在高维空间中实现用户隔离,其数学推导的严密性达到了令人敬佩的程度。我不得不承认,有好几次我需要停下来,泡杯茶,拿出草稿纸,一步一步地跟着作者的思路重新演算一遍,才能真正将那份“豁然开朗”的感觉捕捉到。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与心力,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它磨炼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严谨的工程思维。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对不同调制解调技术的深入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详尽。它不仅仅是罗列出ASK、FSK、PSK的原理图,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在特定信道条件下的性能权衡。比如,在讨论数字调制时,书中对星座图的绘制和解读非常到位,每一个点的摆放、每一种可能的错误判决区域,都被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使得原本抽象的“概率”概念变得具象化了。我尤其欣赏它对噪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从高斯白噪声到有色噪声,逐步升级的难度设置,让人能够清晰地追踪到系统性能的衰减路径,这对于后续进行系统优化设计至关重要,感觉自己对“如何让信息传得更远、更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古典雅致的,墨绿色的封皮,配上烫金的字体,很有年代感和厚重感,一看就是那种值得细细品味的学术著作。我特意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看到它,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它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手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波形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阅读体验上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当然,光好看不行,内容才是硬道理。我翻开目录时,就被它严谨的逻辑结构所吸引,从最基础的信号表示法开始,层层递进,把整个理论体系构建得如同精密的机械装置,每一个环节都咬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看看这“通讯的秘密”究竟是如何被数学语言所揭示的。
评分从整体的叙事脉络来看,这本书的收尾部分处理得相当大气。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未来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在最后几章中,作者开始探讨一些前沿课题,例如信息论在现代通信系统设计中的指导意义,以及一些基础理论如何被应用于构建现代蜂窝网络或卫星通信链路的构架之中。这种前瞻性的视野,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本单纯的理论参考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信息时代基石的奠基之作。它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和“为什么”,更引导我去思考“接下来会是什么”,这种将基础理论与未来趋势结合的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宝贵特质。
评分初次接触这类书籍,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挑战自我”的心态来的,毕竟那些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符号就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了。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并没有一开始就用那些冰冷的公式砸向读者,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生动的比喻来引入概念。比如,它解释信道容量时,不是直接抛出香农公式,而是先描述了一个“信息传递的瓶颈”的故事,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思想——带宽和噪声限制了我们能说的极限。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心理门槛,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材,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场思维探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