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传珊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基础
  • 电类专业
  • 技能
  • 电路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电子元件
  • 实训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子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23525
商品编码:29659556355
包装:平塑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原价:36.00元

作者:李传珊 主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21223525

字数:473600

页码:2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介绍

内容提要


本书的编写,采用项目化课程模式。以电子技术中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内容括以下八方面的学习领域:二极管及其应用、三极管及常用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高频信号的产生与处理、晶闸管及其应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数模(D/A)转换和模数(A/D)转换等。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1988年8月至今,一直在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任教《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测量与仪表》等专业课程。其中:2000年9月~2004年3月兼任电子电工专业教研组组长;2004年4月~2007年6月兼任教务处副主任;2007年7月起兼任电类专业办公室主任。



媒体评论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目录


第1章 交换单元1
实验1 查看交换机基本配置1
实验2 配置交换机基本信息6
实验3 配置交换机远程登陆功能9
实验4 配置交换机VLAN功能11
实验5 配置交换机Trunk干道技术15
实验6 利用三层交换机SVI技术实现VLAN之间通讯18
实验7 利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通讯(可选)23
实验8 配置交换机端口聚合26
实验9 配置交换机快速生成树RSTP30
实验10 配置交换机远程登陆功能35
实验11 配置三层交换机自动获取地址39
实验12 配置交换机堆叠技术(可选)41
第2章 路由单元46
实验13 路由器的基本操作47
实验14 在路由器上配置Telnet51
实验15 配置三层设备直连路由54
实验16 配置三层静态路由57
实验17 配置默认路由63
实验18 配置RIPV2动态路由67
实验19 配置单区域OSPF动态路由74
实验20 配置多区域OSPF动态路由79
第3章 安全单元87
实验21 保护交换机的端口安全88
实验22 实施交换机的保护端口安全91
实验23 基于编号IP标准访问控制列表限制网络访问范围94
实验24 基于编号IP扩展访问控制列表限制网络流量98
实验25 基于命名IP标准访问控制列表限制网络访问范围103
实验26 基于名称IP扩展访问控制列表限制网络流量108
实验27 基于时间访问控制列表限制网络访问时间113
实验28 实施交换机端口限速(可选)117
实验29 防火墙初始化配置121
实验30 防火墙实现URL过滤130
第4章 广域网单元136
实验31 利用NAT技术实现私有网络访问Internet137
实验32 利用动态NAPT实现小型企业网访问互联网141
实验33 配置广域网协议的封装145
实验34 配置广域网中PPP PAP认证150
实验35 广域网PPP CHAP认证155
实验36 利用PPPOE实现小型企业网访问互联网159
第5章 无线局域网单元164
实验37 组建Ad-Hoc模式无线局域网165
实验38 组建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局域网169
实验39 建立开放式无线接入服务175
实验40 搭建采用WEP加密方式的无线局域网络180
实验41 搭建跨AP的二层漫游无线局域网络187
实验42 搭建跨AP的三层漫游无线局域网络194
实验43 相同SSID提供不同接入服务201
第6章 设备升级和备份单元207
实验44 利用TFTP升级交换机操作系统208
实验45 利用TFTP升级路由器操作系统212
实验46 利用ROM方式重写交换机操作系统216
实验47 利用ROM方式重写路由器操作系统221
实验48 利用TFTP备份还原交换机配置文件226
实验49 利用TFTP备份还原路由器配置文件231



《电工技术入门:从基础到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零基础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电工技术入门体验,帮助您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核心的操作技能,并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相信,理解电力世界的奥秘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实现的。本书摒弃了繁杂的理论推导和过多的抽象概念,而是以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带领您走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电工领域。 第一部分:点亮基础——电的奥秘初探 第一章:认识电的“脉搏”——电流、电压与电阻 核心概念解析: 我们将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电流、电压和电阻开始。你会了解到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电压在电路中扮演着怎样的“推力”角色,以及电阻又是如何影响电流的流动。我们会用类比的方式,例如水流和水管的阻力,帮助你直观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物理现象。 实际意义与测量: 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些基本概念在实际电工工作中的意义。电压的高低决定了设备的工作状态,电流的大小关系到导线的承受能力,而电阻则影响着能量的损耗。我们会介绍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万用表,并演示如何安全、准确地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让你迅速掌握“诊断”电路的初步能力。 欧姆定律: 作为电工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定律,欧姆定律将得到详尽的阐述。我们将通过实例,一步步演示欧姆定律是如何联系电流、电压和电阻,并告诉你如何在实际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中灵活运用它。 生活中的“电”: 本章还将引导你观察生活中的电的现象,例如家里的灯泡为什么会亮,电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一些简单的用电安全常识,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电的魅力。 第二章:电的“流动”路径——串联与并联电路 电路的基本构成: 在理解了电流、电压和电阻后,我们将开始构建你的第一个“电的世界”——电路。你会了解到电路是如何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等基本元件组成的,以及构成一个完整闭合回路的重要性。 串联电路的“接力赛”: 通过形象的“接力赛”比喻,我们将深入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你会明白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元件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一个损坏会导致整个电路中断。本章将详细分析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分配规律。 并联电路的“分岔路”: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并联电路,将其比作“分岔路”,让电流有多条通路。你会了解到并联电路的优势,例如一个支路损坏不会影响其他支路的工作。我们将深入分析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并演示如何计算总电阻、总电流。 混合电路的“智慧组合”: 随着你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理解加深,我们将引入混合电路的概念,讲解如何将串联和并联的原理结合起来分析更复杂的电路。通过实际的电路图示例,你将学会如何拆解和分析复杂的电路结构。 实际应用举例: 本章还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例如楼房的照明电路、电器的内部连接等,让你看到串联和并联电路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第三章:能量的转换站——功率与焦耳定律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是衡量用电器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对于理解电能的消耗和利用至关重要。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电功率的定义,并介绍其单位“瓦特”。 功率的计算与测量: 本章将教授如何根据电压、电流和电阻计算电功率,并介绍如何使用功率计等工具进行实际测量。你将学会如何判断用电器的功率大小,以及这对安全用电和节能的重要性。 焦耳定律的“发热效应”: 焦耳定律解释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我们将通过实验演示,让你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发热效应”,并理解它在电加热设备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会强调过大的电流可能导致导线发热,引发安全隐患。 能源效率与节能: 在理解了功率和焦耳定律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能源效率的概念,并给出实用的节能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用电器,如何优化电路设计以减少能量损耗,都将是本章讨论的内容。 第二部分:动手实践——技能的锤炼之旅 第四章:手中的“魔法棒”——常用电工工具 工具的种类与用途: 本章将全面介绍电工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工具,包括螺丝刀、钳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电烙铁、万用表、验电笔等。我们会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结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规范: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本章将重点强调每种工具的安全操作规程,例如如何正确使用验电笔判断是否有电,如何安全地焊接,以及如何避免因工具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伤害。 工具的维护与保养: 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保证工具的性能,离不开正确的维护和保养。本章将指导你如何清洁、润滑和存放你的电工工具。 第五章:连接的艺术——导线的选择与连接 导线的种类与规格: 不同的电路和不同的用电器需要不同规格的导线。本章将介绍常见的导线材质(铜、铝),绝缘材料,以及导线的截面积与载流量的关系。你将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线。 剥线技巧: 准确、干净地剥去导线的绝缘层是连接的关键一步。本章将通过图示和步骤讲解各种剥线技巧,让你轻松掌握剥线的力度和角度。 导线连接方法: 本章将介绍多种常用的导线连接方法,包括压接、焊接、扭接等。每种方法都会配以清晰的图文步骤,讲解其适用场景、操作要点和优缺点。 接线端子的使用: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接线端子,例如压线帽、接线盒等,能够让你的连接更加牢固、安全和美观。 第六章:点亮生活——基础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简单的照明电路: 我们将从最简单的照明电路入手,指导你如何连接开关、灯泡和电源,实现灯光的控制。通过实际操作,你将体验到从无到有创造电力的乐趣。 插座的安装与接线: 了解家用插座的内部结构,学习如何安全地安装和接线插座,是每个家庭都可能用到的技能。本章将详细演示插座的接线步骤,并强调接地线的连接的重要性。 基础电子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除了导线和开关,电路中还会用到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基础电子元件。本章将介绍这些元件的外观、符号、功能,以及如何在简单的电路中应用它们。 电路测试与故障排除: 在搭建完电路后,学会如何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本章将教你如何使用万用表、验电笔等工具对电路进行通电前后的测试,并针对一些常见的简单电路故障,提供排除思路和方法。 第三部分:进阶探索——拓展你的电工视野 第七章:电机的奥秘——让“动力”飞起来 电机的工作原理: 电机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本章将以简化的方式,介绍电机的工作原理,例如电磁感应、磁场与电流的作用力等。 直流电机与交流电机: 我们将区分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讲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结构和应用场景。 电机的基本参数与选择: 了解电机的功率、转速、电压等参数,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是实际应用中的重要环节。 简单的电机控制: 本章还将介绍一些简单的电机控制方法,例如开关控制、正反转控制等。 第八章:信号的传递——传感器与简单电子电路 传感器基础: 传感器是感知物理世界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眼睛”。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感器,例如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传感器等,并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晶体管的作用: 晶体管是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构件,被誉为“电子开关”。我们将对其进行初步的介绍,让你了解它在放大和开关方面的基本功能。 简单的信号处理电路: 通过将传感器和晶体管等元件组合,我们可以搭建一些简单的信号处理电路,例如光控开关、温度报警器等。本章将提供一些基础的电路设计示例。 第九章:安全用电的守护者——防触电与接地 触电的危害与原因: 深入分析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造成触电的常见原因,例如绝缘损坏、操作失误等。 接地的重要性: 接地是保障电气安全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本章将详细讲解接地的工作原理,以及为什么建筑物和电器都需要良好的接地。 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是现代家庭电气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介绍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安装和使用它。 用电安全规章与常识: 本章将汇集最常用的安全用电规章和常识,例如“湿手不碰电”、“人走断电”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强调,让你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习惯。 结语 《电工技术入门:从基础到实践》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为你打开电工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你不仅能够掌握电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能激发你对电工领域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和本书的引导,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有能力的电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承认,这本书在覆盖面上做得非常全面,几乎把所有初级电子技术必须掌握的领域都囊括进去了。从最基础的电磁场理论的皮毛,到电阻、电容、电感这三大元件的特性分析,再到复杂的反馈放大器设计,它像一个老中医的药方,把所有能想到的“药材”都罗列出来了。问题在于,这种全面性也带来了内容的深度不足。在讲解每一个具体知识点时,往往只是点到为止,给出了基本的数学模型和工作原理,但对于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非理想情况和干扰因素,着墨不多。例如,在讨论滤波器设计时,书中给出了理想的截止频率计算公式,但对于元件的温度漂移、元件容差对实际性能的影响,几乎没有提及。这使得我在尝试搭建实际原型电路时,发现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存在显著偏差,而这本书本身并不能提供解决这些“工程遗憾”的经验之谈。它更像是一份教科书式的理论大纲,而非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的实战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那种老式的教材风格,让我这个刚踏入电子工程领域的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点陌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理论概念。我本以为会看到很多时下流行的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统之类的“酷炫”内容,结果里面大篇幅地介绍的是晶体管的PN结特性、二极管的整流作用,还有各种逻辑门电路的基本组合。说实话,初看之下有些枯燥,感觉像是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课堂。我花了很大力气去理解那些关于半导体物理的描述,那些关于禁带宽度、载流子迁移率的解释,对我理解现代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似乎有点遥远。不过,当我耐下心去啃那些基础知识后,才发现原来所有那些花哨的应用,都是建立在这些看似“过时”的原理之上的。比如,当我尝试去调试一块简单的LED驱动电路时,那些关于偏置电流和饱和区的概念,竟然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打地基,尽管过程有点乏味,但对于一个需要构建扎实理论框架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骨架。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风格可以说是“复古”到了极致,几乎没有任何彩图或者精美的图示,全是黑白线条图和枯燥的文字描述。我特别怀念那些带有3D渲染效果或者仿真动画的现代教材,那至少能让我对抽象的电路结构有个直观的感受。这本书里,你得靠自己想象一个晶体管的内部结构,或者一个运算放大器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有好几次,我对着一个复杂的放大电路图琢磨了半天,都不知道那个信号是如何一步步被处理的。后来我不得不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动态演示视频,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这种学习方式对自学者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你具备强大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习惯了多媒体教学的我们这一代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更像是一份严谨的学术论文集,而不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技能速成”手册。如果你指望通过它快速掌握某个具体的应用技术,比如如何用某个品牌的PLC编程,那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失望,因为它更关注“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严谨和学术化,完全没有那种亲切的“导师式”引导。每一个定理的提出都伴随着冗长的数学推导过程,每一个概念的定义都力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我感觉自己像是在阅读一本五十年前的大学教材,那种对知识绝对权威的维护感扑面而来。虽然严谨是好事,但对于希望快速建立直观理解的读者来说,这种“硬核”的表达方式会让人望而却步。书中充满了大量的希腊字母和复杂的积分符号,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需要时间去消化的“拦路虎”。我更倾向于那种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抽象概念的书籍,比如用“水管”来比喻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但这本书里几乎没有这种“接地气”的表达。它要求你必须完全沉浸在纯粹的数学和物理模型中去理解世界,这对于那些更偏向应用和动手实践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曲线会非常陡峭。

评分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相对有限,它更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历史传承性。我注意到,书中很多电路示例和器件参数,看起来像是从更早期的文献中引用过来的,比如提及的某些小功率三极管型号,在今天的市场上已经非常罕见了,更别提使用这些器件进行实际项目开发了。如果我需要一个关于如何快速选择现代SMD元件、或者如何使用最新的EDA软件进行仿真设计的参考,这本书显然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它提供的更多是“永恒不变的物理定律”的阐述,而不是“当下最流行的工程实践”。它适合那些目标是攻读电子科学研究生,需要打下深厚理论基础的学术型人才。对于那些希望毕业后能立刻上手做产品开发、需要了解最新行业规范和主流技术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只能作为一本厚重的理论参考书束之高阁,偶尔翻阅一下那些基础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证明,价值远不如一本近期的应用手册来得直接和高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