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貼片式電子元件
定價:25.00元
作者:梁瑞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0302158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錶麵組裝與貼片式元器件技術”叢書之一。主要介紹貼片式電阻器、貼片式電容器、貼片式電感器、其他貼片式電子元件以及貼片式電子元件研究課題與展望。在內容上,力圖盡可能地嚮讀者傳遞國際上先進的貼片式電子元件方麵的前沿知識,而避免冗長的理論探討。
本書可作為電子電路、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技術、電子工程、自動控製、計算機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科研單位研究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大專院校學生、研究生的輔助教材。
目錄
章 概述
1.1 錶麵組裝技術對貼片式電子元器件的要求
1.2 錶麵組裝技術中的常用術語
1.3 貼片式電子元器件的特點
1.4 貼片式電子元器件的分類
第2章 貼片式電阻器
2.1 電阻器的基礎知識
2.2 貼片式電阻器的基本參數
2.3 貼片式電阻器的分類
2.4 貼片式電阻器的設計
2.5 貼片式電阻器的製作工藝
2.6 貼片式電位器
第3章 貼片式電容器
3.1 電容器的基礎知識
3.2 電容器的種類
3.3 貼片式電容器的基本參數
3.4 貼片式陶器電容器
3.5 貼片式有機薄膜電容器
3.6 貼片式電解電容器
第4章 貼片式電感器
4.1 電感器的基礎知識
4.2 電感器的種類
4.3 貼片式電感器的基本參數
4.4 製作前的準備
4.5 貼片式電感器的製作工藝
第5章 其他貼片式電子元件
第6章 研究課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非常“沉浸”,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優秀的圖文配閤和術語的一緻性。我發現,在涉及到一些復雜的3D結構或內部構造時,作者提供的剖視圖和多角度渲染圖清晰到幾乎可以讓你用手“觸摸”到元件的內部結構。不像有些資料為瞭節省篇幅而使用模糊不清的低分辨率圖片,這本書對每一個插圖都進行瞭精心的繪製或選擇,確保瞭視覺信息的準確傳達。例如,在講解晶體管的封裝內部引綫結構時,配圖不僅展示瞭標準的引綫形狀,還詳細標注瞭鍵閤點的位置和焊球的尺寸範圍,這對於進行故障分析或逆嚮工程的人員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於新舊術語的兼容性處理得非常好,當一個元件或技術有過往的命名方式和當前的IEC/JEDEC標準名稱時,作者都會在首次齣現時給齣括號內的對照說明,這極大地降低瞭不同代工程師之間的溝通障礙,確保瞭知識傳遞的無縫銜接。這是一本真正做到瞭“技術細節與可讀性完美平衡”的典範之作。
評分我是在為一個新的物聯網産品做快速原型開發時,臨時翻閱這本書的,原本隻是想快速查閱一下特定封裝的散熱能力數據。結果,我徹底“陷”進去瞭。這本書的索引係統設計得極其人性化,幾乎能在一分鍾內定位到你需要的任何參數或應用指南。但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工藝窗口”的探討。很多書籍隻告訴我們元件的極限參數,但這本書非常務實地指齣瞭在實際SMT(錶麵貼裝技術)生産綫上,哪些參數組閤是安全且高效的,哪些組閤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在高速貼片機上會頻繁觸發警報。特彆是在講解鋼網設計時,它對比瞭激光切割和蝕刻兩種工藝對焊膏體積控製的影響,並給齣瞭不同焊膏類型(如RMA、No-Clean)在特定元件下推薦的開口率範圍。這種對實際生産約束的深刻理解,是純理論書籍無法給予的。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設計”,而是在教你如何“製造”齣可靠的産品。讀完這部分,我立刻迴去審查瞭我們當前的鋼網設計,果然發現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微小缺陷,及時規避瞭一批潛在的批量不良品。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是以可見的經濟效益來衡量的。
評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參考文獻和理論深度也達到瞭很高的水準。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現有技術的簡單羅列,而是對一些新興的材料科學和連接技術進行瞭前瞻性的探討。例如,關於超薄型元件在柔性電路闆(FPC)上的應用潛力,書中分析瞭柔性基材的熱膨脹係數與剛性元件之間的熱匹配難題,並引入瞭新型粘閤劑體係的性能指標作為解決方案。這種對未來趨勢的把握,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現在”技術的參考書,更是一本指導“未來”研發方嚮的路綫圖。作者在引述相關研究論文時,常常會加上自己的評論性分析,指齣該研究的優勢和局限性,這種亦師亦友的引導方式,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會瞭如何批判性地閱讀和評估新的科研成果。對於研究生或者需要撰寫技術綜述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巨大的,它為你提供瞭紮實的知識底座和前沿的研究視角,讓你在報告或論文中能夠言之有物,立論有據,避免瞭人雲亦雲的膚淺論述。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技術手冊抱持著“啃大部頭”的心理準備,畢竟很多專業書籍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乾巴巴的公式堆砌,讀起來簡直像是在受刑。然而,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卻齣乎我的意料。它在保持極高技術準確性的前提下,融入瞭大量生動的案例剖析,這使得閱讀過程變得流暢且富有啓發性。比如,在討論引綫鍵閤的失效模式時,作者沒有直接拋齣標準的失效模型,而是從一個實際的手機主闆上的虛焊案例入手,逐步反推導緻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包括溫度波動、助焊劑殘留以及元件引腳的微觀形貌變化。這種“偵探式”的解構方法,極大地激發瞭我的好奇心,讓我願意主動去深挖背後的物理和化學原理。此外,書中的圖注和注釋部分也做得非常專業,很多地方引用瞭最新的行業標準(如J-STD或IPC標準),並給齣瞭詳細的對照解釋,對於需要進行質量控製或設計驗證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作弊碼”一般的存在。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成功的一點是,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連接瞭理論物理世界和我們日常接觸的PCB闆上的微小世界,讓那些抽象的半導體物理概念,變得可觸摸、可理解、可應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觸感,配上燙金的標題字體,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專業感。我拿起這本書時,首先被吸引的是它內頁的紙張選擇,那種米白色調的紙張,不僅護眼,而且文字的清晰度和排版的美觀度也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那些復雜的電路圖和元件實物照片,細節呈現得淋灕盡緻,即便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也能很直觀地分辨齣不同類型貼片元件的細微差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章節結構上的用心良苦,每一個知識點的鋪陳都像是精心設計的路綫圖,從宏觀的背景介紹,到微觀的參數解析,再到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層層遞進,邏輯鏈條非常清晰。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他不僅教授理論,更是在分享無數次實驗和實踐中總結齣來的“行業潛規則”和避坑指南。比如說,在講解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的可靠性測試部分時,書中深入探討瞭不同封裝尺寸在焊接應力下的錶現差異,這一點在很多標準教材中都是一帶而過的,但這本書卻用瞭相當大的篇幅進行瞭細緻的分析和圖錶佐證,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元件選型深度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堆砌,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嚴謹的、以實踐為導嚮的分析框架,讓讀者能夠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