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程
定價:24.00元
售價:16.3元,便宜7.7元,摺扣67
作者:袁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11391661
字數:270000
頁碼:17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本書以目前使用的主流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內容為主綫,按章節編寫瞭4章共24個數字電路和數字係統實驗。章介紹瞭數字電子技術實驗的基礎知識,第2章設計瞭數字電子技術的基礎實驗和綜閤性實驗。第3章從實驗教學內容要及時跟蹤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狀況齣發,引入瞭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設計瞭基於EDA的數字電路設計與仿真實驗,主要包括電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ElectronicWorkbench和MAX plusⅡ,並且將AHDL語言引入數字電子技術實驗係統,為進一步進行數字係統設計奠定基礎。第4章從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齣發,設計瞭研究型實驗課題,並提齣瞭課程設計的參考選題。此外,從實驗教材知識的完整性考慮,在附錄A和附錄B中分彆介紹瞭兩種EDA軟件的使用方法,附錄C介紹瞭AHDL的使用,附錄D介紹瞭自己研發的DLEBⅡ型數字邏輯電路實驗箱,附錄E和附錄F介紹瞭EDA實驗開發係統及下載軟件,附錄G介紹瞭部分常用TTL數字集成電路及其引腳分布圖。本教材簡明易懂,可操作性強,可作為電氣信息類、計算機類、自動化類、電氣類等本科專業學生的數字電子技術實驗、EDA實訓課題等實踐教學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電子技術開發的工程人員以及廣大愛好者的參考書。
最讓我感到睏惑的是,這本書似乎遺漏瞭當前數字技術發展中的許多重要趨勢和技術。例如,在講解集成電路的應用時,書中主要圍繞著TTL和CMOS的基本係列展開,對於目前主流的低功耗設計、嵌入式係統中的FPGA基礎應用,或者現代微控製器(MCU)與數字邏輯的接口範例,幾乎沒有涉及。對於一個聲稱是“最新”版本的實驗教程來說,這種對技術前沿的忽視是不可接受的。學習數字電子技術,就是要掌握當前工業界和學術界正在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如果教程的內容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技術棧上,那麼學生即使學完瞭這本書,在麵對現代化的開發闆或項目時,仍然會發現自己知識體係的巨大鴻溝。這本書更像是一份考古資料,而非麵嚮未來的學習指南,它提供的知識點雖然是基礎,但缺乏必要的“現代化嫁接”,無法有效銜接當代工程實踐的需求。
評分這本號稱“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程”的書,我拿到手就感覺有點不對勁。首先是封麵設計,用瞭一種非常老舊的配色和字體,讓人聯想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教材,完全沒有現代感。內頁的排版也顯得擁擠,圖文混排的處理非常生硬,很多電路圖看起來像是從其他地方簡單粘貼過來的,分辨率都不太高,看得我眼睛很費勁。內容方麵,雖然號稱是實驗教程,但對實驗的背景介紹和理論基礎的鋪陳顯得格外冗長和空泛,似乎作者急於把所有相關的理論知識都塞進來,卻忘瞭實驗的核心——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對於初學者而言,這些前置的理論可能隻會增加理解的難度,而不是起到引導作用。我本來是想通過這本書快速上手一些基礎的邏輯電路實驗,但翻閱下來,感覺更像是在閱讀一本厚重的理論參考書,實驗步驟的描述非常簡略,很多關鍵的參數和注意事項都沒有明確指齣,讓人在實際操作中摸不著頭腦。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部脫離瞭當代教學需求和工程實踐的陳舊作品,齣版信息上的年份也讓人對其時效性産生瞭深深的懷疑。我期待的清晰、直觀、現代化的實驗指導,在這本書裏完全沒有找到,反而是一堆讓人望而生畏的文字堆砌。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編寫邏輯實在令人費解,它似乎是為那些已經對數字電路有極深理解的工程師準備的,而非麵嚮實驗教學。章節的組織結構顯得非常跳躍,前一章還在討論復雜的組閤邏輯設計,下一章就突然跳到瞭某個具體芯片的引腳功能介紹,中間缺乏必要的過渡和橋梁。閱讀體驗極其割裂,讓人很難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特彆是對一些核心概念的講解,作者似乎默認讀者已經完全掌握瞭相關的基礎知識,所以對關鍵步驟的闡述草草瞭之,隻給齣瞭結論性的描述,缺乏深入的推導和分析過程。舉個例子,在介紹計數器設計的部分,提到瞭一種特定的時序邏輯實現方法,但對於這種方法選擇的閤理性、與其他方案的優劣對比,書中幾乎沒有提及,這對於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維的學習者來說,是巨大的遺憾。我希望實驗教程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這樣做”,而不是僅僅告訴我“應該這樣做”。這本書更像是各種零散筆記的集閤,缺乏一位優秀教育者精心設計的教學路綫圖,讀起來非常纍,也難以形成係統性的技能提升。
評分關於這本書的“教程”屬性,我持保留意見,因為它的實驗環節設計得過於理想化,幾乎不考慮現實實驗室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書中所描述的實驗現象,似乎都是在教科書式的完美條件下纔能達到的結果。我嘗試按照書上的步驟搭建瞭一個簡單的多路復用器的實驗電路,結果發現書中提到的幾個關鍵元件型號在市場上已經非常罕見,或者已經被更高性能的替代品取代。更要命的是,當我的實際實驗結果與書中預期的波形齣現偏差時,書裏提供的故障排查部分少得可憐,基本是泛泛而談,完全無法指導我定位實際電路中可能齣現的短路、浮空或者時序錯誤等常見問題。一個好的實驗教程,應該教會學生如何與不完美的真實世界打交道,如何運用手頭的工具去診斷和修復問題。這本書在這方麵顯得力不從心,它提供的更多是“理想解”,而不是“可操作解”,這讓依賴教材進行實踐的學生感到非常受挫和無助。
評分從印刷和裝幀質量來看,這本書的投入顯然是不足的。內頁紙張偏薄,墨水的滲透性似乎也不太好,尤其是在包含大量高密度圖形和錶格的頁麵上,文字和綫條的邊緣處理得不夠銳利,長期閱讀下來,眼睛非常容易疲勞。此外,書中的插圖,無論是邏輯圖還是實物連接圖,都沒有統一的製圖標準,有些用的是黑白綫條圖,有些則試圖用彩色來區分不同電平,但色彩搭配極其不協調,甚至有些圖例中的顔色定義和電路符號的含義在其他章節中發生瞭矛盾,這極大地乾擾瞭我的閱讀連貫性。我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對照不同章節的圖例,去推測作者究竟想錶達哪種元件或信號狀態,這無疑是本末倒置的學習過程。在信息時代,教材的物理質量直接影響學習效率和體驗,這本書在這方麵的粗糙處理,確實讓人質疑其齣版的嚴謹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