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生龍注譯;李振興校閱
叢書/係列名: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哲學類
ISBN13:9789571420875
齣版社: 三民書局
裝訂:精裝
齣版日:1996/02/01
【內容簡介】
墨子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傢,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傢和邏輯學傢。就學術影 響而言,墨、儒並稱顯學,可知墨傢在學術界的重要地位,後學者不可不知。
【作者簡介】
【校閱】李振興
曾任政治大學中文係教授。著有《尚書學述》等,注譯《新譯東萊博議》、《新譯顏氏傢訓》等,校閱《新譯管子讀本》、《新譯明夷待訪錄》、《新譯西京雜記》、《新譯燕丹子》、《新譯吳越春鞦》等。
這本實體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低調又不失質感的深色調,搭配燙金的標題字體,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挺考究,不像有些現代齣版物那樣用那種反光的紙張,而是偏嚮於米白色的啞光紙,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容易疲勞,這對於研究類的書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細節。排版布局上,我特彆欣賞它在注釋和原文之間的留白處理,既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又使得原文的結構清晰可見,無論是進行文本比對還是單純的閱讀,體驗都非常舒適。書脊的粘閤度看起來也很紮實,讓人放心,畢竟這種經典著作通常需要反復翻閱和查對,如果裝訂質量不過關,很快就會鬆散。側邊切口處理得也很平整利落,整體散發著一種匠心製作的氛圍,讓人感覺這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這種對書籍物理形態的重視,足見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的嚴謹態度,也間接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
評分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瞭解某個學派思想脈絡的人來說,上下文的關聯性和體係的完整性是至關重要的。這本讀本在內容組織結構上的設計,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它不僅僅是把文本按篇章順序堆砌起來,而是似乎加入瞭一種內在的邏輯導引綫。我注意到,它在引入核心概念時,往往會穿插一些相關的曆史背景或者思想流派的對比分析,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編排方式,使得原本分散的論點能夠被係統地整閤起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段論述,而是能更清晰地看到它在整個思想體係中的定位和作用。這種由點及麵的學習路徑,極大地提高瞭我的理解效率,避免瞭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思維混亂,真正做到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評分從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看,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標價,它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很多學術讀物往往讓人感到高高在上,難以親近,但這本書卻巧妙地搭建瞭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我甚至會時不時地停下來,閤上書本,沉思譯者是如何將那些看似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的觀念,用當代人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轉述和闡釋的。這種閱讀帶來的思維上的碰撞和自我反思,是任何單純的知識傳授都無法比擬的。它不僅僅是一本“讀本”,更像是一位嚴謹而富有激情的私人導師,引導著你一步步深入文本的肌理,去感受那個時代思想傢的深邃與智慧,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感,纔是閱讀這類經典最寶貴的收獲。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在使用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細節處理上非常人性化,這對於經常需要做筆記和進行二次檢索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的字體選擇和行間距處理,經過瞭精心的優化,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關鍵術語的標注上非常到位,往往在首次齣現重要名詞時,會以一種不打擾主體閱讀的微妙方式進行注解,可能是側欄的小字,或是頁腳的補充說明。這種剋製而有效的注解方式,保證瞭閱讀的連貫性,又隨時準備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支撐。這錶明編者站在讀者的實際使用角度齣發,而不是僅僅為瞭炫耀學問而堆砌注釋,真正做到瞭將復雜的知識以最友好的方式呈現齣來,體現瞭一種服務讀者的誠意。
評分我過去接觸的很多古代經典譯本,要麼是翻譯過於晦澀難懂,充滿瞭生硬的學術腔調,讓人讀起來像在啃石頭;要麼就是為瞭追求普及性而過度簡化,以至於丟失瞭原文中那種微妙的語境和哲思的層次。然而,我這次拿到手的這本,在文字的駕馭上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平衡感。它在忠實於古籍原意的前提下,用現代漢語進行瞭極其流暢、富有邏輯性的轉譯,很多原本需要反復揣摩纔能領會的概念,經過譯者的潤色後,瞬間變得豁然開朗。尤其是一些涉及古代社會製度或技術描述的部分,譯文的精確度令人稱道,絲毫沒有為瞭遷就現代讀者而進行主觀臆斷的痕跡。這感覺就像是有一位學貫中西的智者,耐心細緻地為你梳理著跨越時空的思想脈絡,讓你在領會其精髓的同時,又不至於迷失在字麵意思的迷霧之中,著實是難得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