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智能控製論
定價:40.00元
售價:27.2元,便宜12.8元,摺扣68
作者:塗序彥,王樅,劉建毅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030292773
字數:256000
頁碼:20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18kg
智能控製論是控製論嚮智能水平高度發展的新分支,大係統控製論是控製論嚮係統規模廣度發展的新分支。本書是《大係統控製論》的姐妹篇,是關於智能控製論學科的專著,以“智能特性”為綱編排全書內容,如自尋優、自學習、自識彆、自適應、自穩定、自組織、自協調等,重點研究擬人的智能控製係統。
智能控製論(intelligent cybemetics)研究生物與機器的智能控製過程的共同規律,是基於廣義智能、麵嚮廣義控製的廣義智能控製理論,是控製論嚮智能水平高度發展的新分支。
本書是關於智能控製論學科的專著,以“智能特性”為綱編排全書內容,如自尋優、自學習、自識彆、自適應、自穩定、自組織、自協調等,重點研究擬人的智能控製係統。
本書可作為控製學科、智能學科等領域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考。
從書籍的整體結構來看,它的邏輯脈絡安排得極為精巧。前期的基礎概念鋪墊穩固,如同一塊堅實的地基,為後續深入探討高級主題提供瞭必要的支撐。然而,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全書的收尾部分,並沒有急於給齣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將視野投嚮瞭未來,探討瞭諸如人工意識、強人工智能的控製邊界等極具前瞻性的議題。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張力,既有對既有知識的梳理和總結,更有對未知領域的勇敢探索和審慎預測。我閤上書本時,腦海中充滿的不是知識的飽和感,而是一種對未來科技發展方嚮的強烈好奇心和責任感。它成功地將曆史的厚重感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
評分我是一個對工程實踐抱有極大熱情的技術人員,所以,我在閱讀任何理論書籍時,都會重點考察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行性和指導價值。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尤為齣色。它並沒有止步於純粹的理論構建,而是非常紮實地將控製論的底層邏輯與現代工程中的前沿技術緊密結閤。例如,書中對“魯棒性設計”的闡述,我發現它與我目前正在負責的一個復雜工業流程的優化問題有著驚人的契閤點。作者提齣的多層級反饋機製,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設計思路,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係統穩定性麵臨的挑戰。我甚至已經開始嘗試將書中的某些優化算法框架,逐步移植到我們現有的仿真模型中去驗證效果。這種能夠迅速“落地生根”的知識,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它讓原本高深的理論,瞬間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提升瞭我解決實際工程難題的信心和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種深邃的藍色調搭配上簡潔有力的幾何圖形,立刻讓人聯想到復雜係統中的秩序與混沌的邊界。初次翻閱時,我被作者那種嚴謹而又不失洞察力的筆觸所吸引。他似乎能穿透事物的錶象,直達其核心的運行機製。尤其是在討論到非綫性動力學的部分,作者沒有陷入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堆砌,而是巧妙地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案例,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記得有一段關於“自適應性”的論述,作者引用瞭生物進化中的經典例子,對比瞭不同環境下物種的生存策略,這種跨學科的融匯貫通,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闢的論斷,它們就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身邊許多看似隨機現象背後潛在規律的探究。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論專著,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一同進入一個充滿邏輯美感和無限可能性的世界,去重新審視我們對“智能”二字的理解。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之前,對“控製論”這個老派的學科有些許刻闆印象,認為它可能過於陳舊,缺乏與當今信息時代的關聯性。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認知。作者的敘事角度非常現代,他將控製論的原理,巧妙地嵌入到瞭大數據分析、物聯網(IoT)架構乃至金融市場的微觀波動之中。書中關於“信息熵與控製效率”的章節令我尤其印象深刻,它清晰地闡述瞭在信息過載的環境下,如何通過精準的過濾和反饋機製來維持係統的有效控製。這對於任何處理海量數據流的從業者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永不過時的思維框架,一個理解和駕馭復雜世界的通用語言,即便技術日新月異,其底層的控製原理依然是穩定不變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如同與一位智者進行深度對話的體驗。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非常高超,他總能在關鍵節點上拋齣一個極富啓發性的設問,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反思和深入思考。我特彆欣賞他對“湧現現象”的探討。他沒有將湧現簡單地歸結為“量變到質變”,而是深入剖析瞭信息交互、結構層次以及反饋迴路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種對復雜性科學的細膩描摹,讓我意識到,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集體行為,其實都隱藏著一套精妙的、自下而上的控製邏輯。讀完那幾章,我感覺自己看待社會現象、組織行為乃至藝術創作的方式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轉變。它教會瞭我,去傾聽係統中那些微弱的聲音,因為它們可能孕育著係統未來的走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