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智能控制论
定价:40.00元
售价:27.2元,便宜12.8元,折扣68
作者:涂序彦,王枞,刘建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030292773
字数:256000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18kg
智能控制论是控制论向智能水平高度发展的新分支,大系统控制论是控制论向系统规模广度发展的新分支。本书是《大系统控制论》的姐妹篇,是关于智能控制论学科的专著,以“智能特性”为纲编排全书内容,如自寻优、自学习、自识别、自适应、自稳定、自组织、自协调等,重点研究拟人的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论(intelligent cybemetics)研究生物与机器的智能控制过程的共同规律,是基于广义智能、面向广义控制的广义智能控制理论,是控制论向智能水平高度发展的新分支。
本书是关于智能控制论学科的专著,以“智能特性”为纲编排全书内容,如自寻优、自学习、自识别、自适应、自稳定、自组织、自协调等,重点研究拟人的智能控制系统。
本书可作为控制学科、智能学科等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如同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度对话的体验。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常高超,他总能在关键节点上抛出一个极富启发性的设问,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和深入思考。我特别欣赏他对“涌现现象”的探讨。他没有将涌现简单地归结为“量变到质变”,而是深入剖析了信息交互、结构层次以及反馈回路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种对复杂性科学的细腻描摹,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集体行为,其实都隐藏着一套精妙的、自下而上的控制逻辑。读完那几章,我感觉自己看待社会现象、组织行为乃至艺术创作的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它教会了我,去倾听系统中那些微弱的声音,因为它们可能孕育着系统未来的走向。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之前,对“控制论”这个老派的学科有些许刻板印象,认为它可能过于陈旧,缺乏与当今信息时代的关联性。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现代,他将控制论的原理,巧妙地嵌入到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IoT)架构乃至金融市场的微观波动之中。书中关于“信息熵与控制效率”的章节令我尤其印象深刻,它清晰地阐述了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下,如何通过精准的过滤和反馈机制来维持系统的有效控制。这对于任何处理海量数据流的从业者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不过时的思维框架,一个理解和驾驭复杂世界的通用语言,即便技术日新月异,其底层的控制原理依然是稳定不变的基石。
评分我是一个对工程实践抱有极大热情的技术人员,所以,我在阅读任何理论书籍时,都会重点考察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指导价值。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它并没有止步于纯粹的理论构建,而是非常扎实地将控制论的底层逻辑与现代工程中的前沿技术紧密结合。例如,书中对“鲁棒性设计”的阐述,我发现它与我目前正在负责的一个复杂工业流程的优化问题有着惊人的契合点。作者提出的多层级反馈机制,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路,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系统稳定性面临的挑战。我甚至已经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某些优化算法框架,逐步移植到我们现有的仿真模型中去验证效果。这种能够迅速“落地生根”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它让原本高深的理论,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信心和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上简洁有力的几何图形,立刻让人联想到复杂系统中的秩序与混沌的边界。初次翻阅时,我被作者那种严谨而又不失洞察力的笔触所吸引。他似乎能穿透事物的表象,直达其核心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在讨论到非线性动力学的部分,作者没有陷入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堆砌,而是巧妙地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记得有一段关于“自适应性”的论述,作者引用了生物进化中的经典例子,对比了不同环境下物种的生存策略,这种跨学科的融汇贯通,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辟的论断,它们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身边许多看似随机现象背后潜在规律的探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专著,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一个充满逻辑美感和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去重新审视我们对“智能”二字的理解。
评分从书籍的整体结构来看,它的逻辑脉络安排得极为精巧。前期的基础概念铺垫稳固,如同一块坚实的地基,为后续深入探讨高级主题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然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全书的收尾部分,并没有急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将视野投向了未来,探讨了诸如人工意识、强人工智能的控制边界等极具前瞻性的议题。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张力,既有对既有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更有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和审慎预测。我合上书本时,脑海中充满的不是知识的饱和感,而是一种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强烈好奇心和责任感。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