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定位技术解问
定价:50.00元
售价:34.0元,便宜16.0元,折扣68
作者:周文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115377104
字数:162000
页码:1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本书体裁新颖,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
2.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科普性强。
3.本书介绍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
4.集实用性和前沿性为一体,本书力求对定位技术领域进行全面的研究。
5.综合性强,信息技术含量高,内容新,可操作性强,应用前景广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从事定位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GPS定位技术原理、移动通信技术与GPS技术的结合——AGPS的原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等。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GPS定位技术原理、移动通信技术与GPS技术的结合——AGPS的原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等。
周文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截至2009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9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CDMA6236万户,宽带用户 6174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人员67万人。
与其说这是一本专业书籍,不如说它是一部社会观察的深度报告。作者的视角非常宏大,他没有将讨论局限在单一的技术领域,而是巧妙地将其置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伦理治理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数据隐私与系统效率之间永恒的矛盾这一议题的处理。书中并没有给出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权衡分析,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愿意为便利性付出怎样的代价。文风非常流畅,充满了一种批判性的幽默感,使得即便是讨论严肃的社会责任问题,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沉重。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技术术语,注入了人性的温度和社会责任的重量,是少有的能引发我进行深度哲学反思的技术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奇妙的解谜之旅,它将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关的技术组件,通过作者独特的视角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巨型机器。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未来可能性”的展望部分,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力,但这些想象又牢牢扎根于现有的技术基础之上,而不是空泛的科幻臆想。作者擅长使用类比的手法,将那些高深莫测的原理,比喻成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理解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特别喜欢它对技术迭代周期的分析,那种对历史规律的洞察力,让我对接下来几年技术发展的趋势有了一种清晰的预判。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读者如何去“思考”这些知识背后的系统性联系。
评分天哪,我刚刚读完的那本关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现代社会运行方式的一个全新的认知窗口!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宏观的区域发展战略到微观的交通流线设计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书中对“绿色廊道”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中的潜力分析,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将那些抽象的工程概念,转化为了生动的、可触摸的未来景象。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历史街区如何在保持文化底蕴的同时,融入新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案例研究,那种平衡艺术的把握,真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眼光。这本书的图表和插图制作得非常精美,即便是像我这样对技术细节不太敏感的读者,也能从中窥见城市设计背后的逻辑与美感。读完后,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都会下意识地去审视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设施,思考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绝对是一本能提升公民素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交响乐指挥家,时而激昂,时而沉静,让人欲罢不能。我通常对技术类书籍的阅读兴趣难以持久,但这本书却成功地将看似枯燥的原理讲解,融入了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中。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人为因素”在复杂系统中的不可预测性,并提出了如何通过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来降低系统性错误的风险。我特别喜欢他对“弹性系统”的定义和阐述,这不仅仅是关于硬件的冗余备份,更关乎社会层面的快速适应和恢复能力。全书的论证过程逻辑缜密,层层递进,没有丝毫的敷衍或跳跃,仿佛作者是手把手地带着读者去构建一个复杂理论的骨架。对于希望深入理解当代工程哲学而非仅仅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教科书级别的存在。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某些章节的专业深度上,对我的知识储备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但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次酣畅淋漓的智力探险。它没有采取“保姆式”的讲解,而是直接抛出了尖端的理论模型,要求读者积极参与到推理和理解的过程中去。书中涉及到的数学建模和算法分析部分,虽然晦涩,但一旦突破了最初的障碍,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作者在探讨某个前沿技术瓶颈时,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研究精神,非常鼓舞人心。它让我意识到,在追求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对基础原理的深刻挖掘和对未知领域的无畏探索。对于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或研究生来说,这本书里蕴含的批判性视角和未竟的讨论方向,可能比现有的结论更有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