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産品造型設計
定價:38.00元
售價:25.8元,便宜12.2元,摺扣67
作者:黃承俊,王秀峰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1134672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介紹瞭通信産品造型設計方法,同時介紹瞭運用CorelDRAW軟件進行産品創意設計的方法和技巧。本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可作為高職高專相關設計專業學生的教材和相關工業産品設計培訓教材,也適閤從事工業産品設計工作的廣大初、中級讀者閱讀。
內容提要
本書是以工業設計專業項目課程教學大綱為依據編寫的一本通信産品造型設計教材。本書按項目操作流程介紹瞭通信産品造型設計方法,同時介紹瞭運用CorelDRAW軟件進行産品創意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圍繞典型案例講解瞭各項目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即解決方案。
全書由5個項目組成:項目1通過對智能手機的設計,對使用二維軟件繪製通信産品綫框圖作瞭初步介紹,包括基本命令、基本操作技巧;項目2通過對藍牙耳機的設計,將重點放在綫框圖的設計及配色方案的設計;項目3的直闆手機的設計,著重強調色彩填充設計技巧;項目4通過對滑蓋手機的設計,對設計流程進行再次梳理,引入草圖設計步驟、工藝文件、手闆評估等;項目5通過對概念通信産品的設計,掌握對於特定人群通信産品造型設計的方法,加強對優良産品設計的思考與認識。
本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可作為高職高專相關設計專業學生的教材和相關工業産品設計培訓教材,也適閤從事工業産品設計工作的廣大初、中級讀者閱讀。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新穎,充滿現代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設計領域的專業性。裝幀質量也無可挑剔,紙張的觸感和油墨的質感都透露齣一種高級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製作的齣版物。我原本是帶著一種對“産品設計”這一寬泛主題的期待翻開它的,希望能從中汲取一些關於工業設計美學和用戶體驗的通用原則。特彆是對於那些追求創新外觀和實用功能完美結閤的初學者來說,一本涵蓋基礎理論和前沿趨勢的教材是極其寶貴的資源。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將抽象的設計理念轉化為具體、可觸摸的産品形態,以及如何運用先進的材料和製造工藝來提升設計實現度。這本書的排版布局清晰流暢,圖文並茂的展示方式對於理解復雜的概念非常有幫助,這無疑是一本可以長期放在案頭,時不時翻閱的工具書,其視覺衝擊力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學語言。
評分我最近正在深入研究人機交互界麵(HCI)的設計哲學,因此對任何宣稱能提升用戶體驗的書籍都抱有極高的興趣。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深入探討諸如觸控反饋機製的優化、信息架構的可視化呈現,或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嵌入復雜的功能而不犧牲簡潔性。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情感化設計”的討論,即産品如何通過其外形、質感和操作邏輯與用戶建立起情感連接。一個好的産品不應該隻是冰冷的工具,它應該帶有溫度和人性化的關懷。期望書中能有詳細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麯綫、比例和材質的選擇,來傳達齣力量感、親和力或科技感。此外,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戶對“美”和“實用”認知的差異,如果能有跨文化的比較研究,那將是對現有設計理論的一次有力補充,拓寬我們對“好設計”的理解邊界。
評分從純粹的藝術史和設計理論角度來看,我更喜歡探究那些定義瞭特定時代風格的“標誌性”産品背道。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後現代主義、極簡主義或者解構主義思潮如何滲透並重塑日常産品外形的深度分析。這不僅僅是關於“畫得好看”,而是關於設計背後的哲學思辨和文化語境。我希望作者能深入剖析那些經典設計案例的誕生背景,它們如何挑戰瞭當時的工業標準,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其獨特的造型語言,對後來的設計師産生瞭深遠影響。探討這些曆史脈絡,有助於我們在進行創新時,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能繼承優良傳統,又能精準地找到突破傳統、開闢新局麵的切入點。
評分我對交互式體驗設計領域的新發展非常關注,因此我傾嚮於尋找那些能夠揭示産品“動態美學”的書籍。我的關注點在於産品在“使用過程中”的形態變化和功能展現。例如,那些具備隱藏式顯示屏、可伸縮部件或者通過光影變化來指示工作狀態的産品,它們如何通過這種動態變化來引導用戶行為?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運動學在造型設計中的應用,即如何讓機械運動本身也成為設計語言的一部分,增加産品的趣味性和可玩性。如果能有關於如何利用微型電機和柔性電子技術來實現傳統固定形態的突破,並配有詳細的工程圖解和設計推演過程,那將極大地滿足我對前沿技術如何驅動設計革新的好奇心。
評分作為一名專注於材料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師,我更看重的是設計背後的“硬核”支撐。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盡地闡述新一代復閤材料、可迴收塑料或者生物基材料在産品結構和錶麵處理中的應用潛力。設計絕不能脫離其物質基礎,否則就是空中樓閣。理想情況下,我希望能看到關於如何平衡設計美觀與材料性能的討論——例如,如何設計齣既輕薄又具備高抗衝擊強度的外殼,或者如何通過創新的結構設計來減少材料的浪費。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生命周期評估(LCA)在造型決策中的具體應用方法,指導設計師如何從源頭上構建更具環境責任感的産品,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補充。畢竟,未來的設計競爭,很大程度上是材料與製造技術之間的較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