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8.00元
售價:25.8元,便宜12.2元,摺扣67
作者:李華鋒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010115429
字數:244000
頁碼:2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為瞭貫徹教育部的精神,進一步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聊城大學於2011年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設置為學校研究生教育綜閤改革示範課程,進行包括教材、網站、視頻等在內的重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由李華鋒主編,即是落實教育部精神和學校研究生教育綜閤改革示範課程的要求,組織相關老師在實踐教學基礎上,依據教學大綱和黨的精神編寫的教學用書。
目錄
作者介紹
李華鋒,1976年生,河南鄢陵人。1998年、2001年、2008年先後畢業於河南教育學院、延邊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分獲文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現為聊城大學世界共運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國際政治與國外社會主義研究。目前主持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山東省教育廳社科規劃研究項目、聊城大學社科規劃研究項目各一項。已齣版論著兩部(閤著),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文摘
序言
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這本書的作者群體顯然具備極高的學術素養,但他們的文字錶達卻齣人意料地具有親和力,成功地避開瞭學術寫作中常見的晦澀難懂的“行話堆砌”。行文時而如行雲流水,邏輯清晰,嚴謹有力,展現齣紮實的學術功底;但更多的時候,又能感受到一種飽含激情的筆觸,仿佛作者正麵對麵地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入的智力對話,語氣誠懇,富有感染力。特彆是那些總結性的論述,往往寥寥數語便能提綱挈領,直擊核心,令人讀後迴味無窮,甚至忍不住要將其中的金句抄錄下來。這種將高深理論以平易近人口吻傳達齣來的能力,是衡量一本優秀思想著作的重要標準之一,它極大地降低瞭知識傳播的門檻,讓理論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專利,而是能夠真正觸達更廣大知識探索者的心靈。
評分書中對於現實問題的剖析角度,展現齣一種罕見的穿透力和洞察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具有爭議性或敏感性的話題時所錶現齣的審慎與剋製。他們並未采取簡單的二元對立式的判斷,而是深入挖掘現象背後的復雜成因,力求呈現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圖景。例如,在探討某個經濟改革措施的得失時,作者不僅列舉瞭宏觀層麵的數據支持,還細緻地描繪瞭不同社會群體在這一變革中所經曆的切身體會和潛在的利益再分配,這種人文關懷與實證精神的結閤,使得分析具有瞭深厚的現實溫度。這種不迴避矛盾、勇於直麵復雜性的態度,讓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象牙塔內,而是真正紮根於腳下的土地,思考著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讀罷相關章節,我感覺自己看待社會現象的角度似乎被拓寬瞭,不再滿足於錶麵的喧囂,而是渴望探究其內在的驅動力與結構性邏輯。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章節邏輯編排深感摺服,它沒有采取那種生硬的、堆砌概念式的敘事方式,而是如同一個經驗老到的嚮導,帶領我們逐步深入。開篇部分,作者並沒有急於拋齣宏大的理論框架,而是從曆史的縱深處著墨,細緻勾勒齣時代背景下思想萌芽與演變的脈絡,這種“溫故而知新”的敘事手法,使得後續理論的提齣顯得水到渠成,極具說服力。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注意到理論體係的構建是層層遞進的,每一個新的論點都建立在前文紮實的基礎之上,形成瞭一個嚴密的知識網絡。更妙的是,每當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摺點或難點時,作者總能巧妙地插入一些富有啓發性的案例分析,這些鮮活的實例如同散落在理論迷宮中的燈塔,瞬間照亮瞭晦澀的角落。這種精妙的結構安排,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從宏觀認知到微觀理解的完整過渡,閱讀體驗流暢且富有張力,絕非一般教科書可以比擬。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頗具匠心,封麵選用瞭沉穩又不失活力的深藍色調,搭配著簡潔有力的標題字體,散發著一種嚴肅而又充滿希望的氣息。初捧此書,便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分量,這不僅僅是紙張和油墨的堆砌,更像是承載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和深刻的思想結晶。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裏行間留有恰到好處的空白,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産生強烈的視覺疲勞。尤其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於重要概念的闡釋部分,常常輔以精美的圖錶和流程圖,這些視覺輔助工具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理論的門檻,讓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理論分析變得清晰直觀起來,對於我們這種希望係統性學習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總而言之,從外在的質感,到內在的布局,這本書都體現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讀者的體貼,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對即將展開的學術旅程充滿瞭美好的期待。
評分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國傢發展脈絡的嚴肅讀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我尤其關注到書中對於不同曆史階段的政策製定過程的梳理,那份詳盡程度,幾乎可以看作是一份政策演變的時間軸。它不僅僅記錄瞭“發生瞭什麼”,更深入地探究瞭“為什麼是這樣”,包括決策層內部的權衡取捨、理論預設與現實條件的動態博弈。這種對“過程”的重視,對於我們理解決策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至關重要。閱讀過程中,我不斷被引導去思考: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是否存在其他的可能性?作者通過嚴謹的史料和思想資源的梳理,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強大的分析框架,使得我們能夠用更具曆史意識和理論深度的目光去審視當下的挑戰與機遇。可以說,這本書不隻是一次知識的傳授,更是一次思維方式的係統性訓練,讓人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