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尚书故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吴汝著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475057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吴汝纶作为一代古文大师,于《尚书》用力尤深,《尚书故》是他*代表性的著作。该书的写作始于光绪七年(1881年)以前,完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吴汝纶时任冀州知州。《尚书故》在体例上专用今文,不用“伪古文”,将《书序》总作一卷置于本经之后,深受清据学影响。吴汝纶治《书》主张义理、文章、训诂并重,他的训诂以《史记》为主,兼及其它,并注意向其他学者虚心求教,精益求精。
目录
尚書故
 堯典
 阜陶謨
 禹貢
 甘誓
 湯誓
 盤庚
 高宗彤日
 西伯戡黎
 微子
 牧誓
 洪範
 金滕
 大誥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顧命 康誥
 費誓
 吕刑
 文侯之命
 秦誓
 書序
 尚書五十八篇目
經說附錄 《夏小正》私箋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向来偏爱那种在细节处见真章的作品,而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执着令人敬佩。无论是对手工艺品的描述,还是对古代文献的引用,都显示出作者非凡的学养和严谨的态度。不同于一些只注重情节推动的畅销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可信且丰富的次级世界。比如,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某个特定工匠家族的技艺传承,看似偏离主线,实则为后文某个关键道具的出现埋下了至关重要的铺垫。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叙事节奏,虽然可能让追求快节奏的读者感到稍慢,但对于我这种沉浸式阅读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饕餮盛宴。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对某个特定历史断层的深度田野调查,收获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对那个时代生活方式的具身体会。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简直出神入化,作者的笔触细腻却又不失力量,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在阅读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尘土气息,听到古老宫廷中低语的回响。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时,作者的文字如同精准的镜头切换,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不乏对个体内心挣扎的深刻剖析。主人公A(假设书中有名为A的角色)在面对信仰与现实的抉择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近乎绝望的坚韧,让我夜不能寐,反复咀嚼那些充满哲理的对话。情节的推进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述,却又在关键时刻引爆出强大的情感张力。读完一个章节,我总需要停下来,深吸一口气,才能将自己从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抽离出来,回味那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邀请读者进入一个精心构建的历史迷宫,去探寻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真实与虚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的艺术品。它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看似散落的若干个片段,实则像无数条河流最终汇入同一片汪洋。起初,我需要集中十二分的注意力去梳理不同时间线索和人物关系,这确实对读者的理解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正是这种挑战性,带来了最终豁然开朗的巨大满足感。当那些看似不相干的伏笔在后半部分被一一揭开,彼此串联起来,形成一张逻辑严密且情感充沛的网时,我忍不住拍案叫绝。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分解为无数个微小、可感的个体经验,使得冰冷的历史材料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此外,书中对于环境心理学的运用也极为高超,气氛的营造常常不需多言,一个场景的切换,一缕微风的描绘,就能将人物的内心活动推向极致。
评分阅读体验感非常独特,有一种被作者“审视”的感觉。这不是一本让人轻松阅读的书,它要求你思考,要求你质疑,甚至要求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理解那些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非人道”选择。作者的立场是高度中立且深刻的,他没有简单地将人物标签化为“好人”或“坏人”,而是深入挖掘了环境、教育和命运是如何塑造一个灵魂的。书中对“权力腐蚀”这一主题的探讨,简直是入木三分,那份对人性的洞察力,远超出了普通小说能够达到的深度。我特别欣赏其中几次长段的内心独白,它们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开了角色的伪装,直抵其最脆弱的核心。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那些永恒不变的阴影与光芒,非常适合那些寻求思想深度的读者。
评分老实讲,我一开始对这种题材抱持着一丝怀疑,总觉得历史题材容易落入刻板说教的窠臼,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语言风格极其鲜活,充满了地方色彩和生动的比喻,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用他那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语调,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往事。书中对于社会风貌的刻画细致入微,从市井小民的日常琐事到朝堂之上的权力博弈,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作者对古代礼仪和生活细节的考据,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却又巧妙地融入了叙事之中,丝毫没有生硬的讲解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哲学思辨的部分,那些关于“道”与“术”的探讨,并非高高在上,而是紧密联系着人物的实际困境,引人深思。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了解了一段历史的侧面,更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入的文化探源之旅,收获颇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