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新编《声律启蒙》 9787518026845 于海洲 中国纺织出版社

满58包邮 新编《声律启蒙》 9787518026845 于海洲 中国纺织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海洲 著
图书标签:
  • 声律启蒙
  • 启蒙教育
  • 传统文化
  • 国学
  • 儿童读物
  • 少儿教育
  • 于海洲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9787518026845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6845
商品编码:296930092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声律启蒙》

定价:29.80元

作者:于海洲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8026845

字数: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少儿国学启蒙读本,古典与现代结合,了解传统诗词文化的入口。 n
1.《新编“声律启蒙”》集萃大量国学常识,以韵律优美、朗朗上口的“对联”段子出之,取古人诗句而引用、点化、改装,又于难解的字词、引句、典故,广加注释,读之深有裨益。 n
2.书中《菁莪对韵》具备古本《声律启蒙》的韵律和知识优势,同时以当代普通话韵脚编排,消除古今差异,句句押韵。

内容提要


《新编“声律启蒙”》中的《菁莪韵对》以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脚为序,编著大量对韵语段,化用古代诗词和历史典故,并做出注释。《童子对》是明代人曾可前创作的同类作品,编入本书时加入注解。另《对联修辞例话》部分,总结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举例分析。三部分内容皆以对仗为核心,旨在帮助读者学习和创作诗词与对联,并从中学习文史知识。

目录


菁莪韵对 001 n
n
阿 韵 003 n
n
婆 韵 009 n
n
彻 韵017 n
n
夜 韵 023 n
n
织 韵 029 n
n
儿 韵 037 n
n
戏 韵 039 n
n
捕 韵 049 n
n
鱼 韵 057 n
n
来 韵 065 n
n
美 韵 073 n
n
妙 韵 081 n
n
秋 韵 089 n
n
泉 韵 095 n
n
沁 韵105 n
n
响 韵 113 n
n
丁 韵 121 n
n
东 韵 n
n
童子对 133 n
n
对联修辞例话 159 n
n
○一.对偶160 n
n
○二.比喻163 n
n
○三.拟人165 n
n
○四 夸张166 n
n
○五 摹声167 n
n
○六 借代 168 n
n
○七 集引169 n
n
八 拟言 172 n
n
○九 同音 173 n
n
一零 双关 174 n
n
一一 设问 177 n
n
一二 衬托 180 n
n
一三 叠字 181 n
n
一四 反复 183 n
n
一五 排比 184 n
n
一六 层递 185 n
n
一七 顶真 186 n
n
一八 回文 188 n
n
一九 拆字190 n
n
二○ 析数192 n
n
二一 嵌字 194 n
n
二二 转品197 n
n
二三 藏词199 n
n
二四 设谜201 n
n
二五 增语 202 n
n
二六 同异204 n
n
二七 联边 206 n
n
二八 列锦 209 n
n
二九 两断210 n
n
三○ 续接 211 n
n
三一 序换 214 n
n
三二 巧改 217 n
n
三三 别解219 n
n
三四 仿拟 220 n
n
三五 婉曲 222 n
n
三六 折绕 222 n
n
三七 飞白 223 n
n
三八 呼告224 n
n
三九 正反224 n
n
四○ 同语 225 n
n
四一 藏意 226 n
n
四二 拈连 226 n
n
四三 移就 227 n
n
四四 应首 228

作者介绍


于海洲,1946年生,辽宁昌图人。毕业于原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学语文教师、老年大学诗词教师等职,现为《中华诗词》、解放军《红叶》特约校对,《中华辞赋》特约编委,《诗词世界》等多家刊物顾问。已出版《诗词曲律与写作技巧》《诗词曲韵宝典》《当代百家辞赋评注》《诗赋词曲读写例话》《怎样作赋》《老年大学国学参考教材》《诗词曲赋修辞技法》《诗词曲赋实用语法》等作品。

文摘


序言


菁莪韵对 001 n
n
阿 韵 003 n
n
婆 韵 009 n
n
彻 韵017 n
n
夜 韵 023 n
n
织 韵 029 n
n
儿 韵 037 n
n
戏 韵 039 n
n
捕 韵 049 n
n
鱼 韵 057 n
n
来 韵 065 n
n
美 韵 073 n
n
妙 韵 081 n
n
秋 韵 089 n
n
泉 韵 095 n
n
沁 韵105 n
n
响 韵 113 n
n
丁 韵 121 n
n
东 韵 n
n
童子对 133 n
n
对联修辞例话 159 n
n
○一.对偶160 n
n
○二.比喻163 n
n
○三.拟人165 n
n
○四 夸张166 n
n
○五 摹声167 n
n
○六 借代 168 n
n
○七 集引169 n
n
八 拟言 172 n
n
○九 同音 173 n
n
一零 双关 174 n
n
一一 设问 177 n
n
一二 衬托 180 n
n
一三 叠字 181 n
n
一四 反复 183 n
n
一五 排比 184 n
n
一六 层递 185 n
n
一七 顶真 186 n
n
一八 回文 188 n
n
一九 拆字190 n
n
二○ 析数192 n
n
二一 嵌字 194 n
n
二二 转品197 n
n
二三 藏词199 n
n
二四 设谜201 n
n
二五 增语 202 n
n
二六 同异204 n
n
二七 联边 206 n
n
二八 列锦 209 n
n
二九 两断210 n
n
三○ 续接 211 n
n
三一 序换 214 n
n
三二 巧改 217 n
n
三三 别解219 n
n
三四 仿拟 220 n
n
三五 婉曲 222 n
n
三六 折绕 222 n
n
三七 飞白 223 n
n
三八 呼告224 n
n
三九 正反224 n
n
四○ 同语 225 n
n
四一 藏意 226 n
n
四二 拈连 226 n
n
四三 移就 227 n
n
四四 应首 228


《国学经典诵读——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经典国学篇章,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内容涵盖了诗词歌赋、蒙学读物、历史典故、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力求在经典中汲取智慧,在传承中领悟精髓。 第一部分:蒙学经典——智慧的启蒙 本部分着重收录了对青少年心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蒙学读物。我们精选了如《增广贤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脍炙人口的经典。 《增广贤文》:这部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蒙学读物,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人生哲理、道德规范、生活智慧浓缩于简短的谚语和格言之中。书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名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警句。我们对其进行细致的校注和白话解读,力求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内容涵盖了关于友谊、孝道、勤奋、诚信、审慎等各个方面,为读者构建一套基础的道德伦理框架。 《千字文》:这部由周兴嗣创作的汉字启蒙读物,以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按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韵律,将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人生等知识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篇优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韵文。本书的选录,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妙,更在每句之下配以详尽的注释和生动的释义,帮助读者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体会其背后蕴含的知识和道理。例如,在解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我们会结合诗句描绘的景象,讲解天文地理的知识,让读者在识字的同时,也能领略自然之美和古人的观察力。 《百家姓》:作为中国流传最广的姓氏谱,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演变,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书收录《百家姓》,并对其进行梳理和介绍,让读者了解姓氏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姓氏背后的故事,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三字经》:这部由王应麟编撰的启蒙教材,以其三字一句、四句一韵的特点,涵盖了从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到道德规范、学习方法等各个领域。其“人之初,性本善”的开篇,奠定了性善论的基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引用,强调了学习的乐趣和实践的重要性。本书将对《三字经》进行原汁原味的呈现,并辅以深入浅出的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其简洁明了的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道德准则。 第二部分:诗词雅韵——情感的陶冶 本部分精选了不同朝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涵盖了从先秦的《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旨在通过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陶冶读者的情操,提升文学素养。 《诗经》精选: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以及社会风貌。我们将精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关雎》、《桃夭》、《伐檀》等,对诗句进行细致的品析,解读其字面意义、象征含义以及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通过诵读《诗经》,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纯真情感,领略中华早期文学的魅力。 唐诗宋词的璀璨:唐诗的雄浑壮阔,宋词的婉约多情,共同构成了中华诗词史上的两座高峰。本部分将精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大家的名篇。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展现了其浪漫奔放的想象力,杜甫的《春望》抒发了家国情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和人生哲理的感悟,李清照的《声声慢》则将女性的愁绪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们将对这些诗词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帮助读者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字里行间的韵味。 古体诗与近体诗赏析:除了唐诗宋词,我们还将收录部分优秀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并对其格律、对仗、平仄等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了解不同诗歌体裁的特点,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和形式美。 第三部分:历史镜鉴——智慧的传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本部分将精选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典故、人物传记以及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历史事件,通过生动的故事,让读者了解历史的进程,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经典历史典故:如“卧薪尝胆”的坚韧,“程门立雪”的尊师,“愚公移山”的毅力,“完璧归赵”的智慧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叙述和解读,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提炼其中蕴含的道德品质和处世原则,让读者从历史故事中获得人生启迪。 历史人物的生平与贡献:本书将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孔子、孟子、屈原、秦始皇、诸葛亮等,对其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进行简要介绍。通过了解这些伟人的故事,读者可以学习他们的品德,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历史事件的启示:选取一些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焚书坑儒”的教训,“昭君出塞”的和平,“玄武门之变”的权力斗争等,进行客观的梳理和分析,引导读者从历史的角度反思当下,吸取教训,传承经验。 第四部分:哲学思辨——智慧的探索 中华哲学源远流长,思想瑰宝灿若星辰。本部分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哲学思想片段,以及一些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引导读者进行初步的哲学思考。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精华:如《论语》中关于仁、礼、孝的论述,《道德经》中关于“道”的阐释,《墨子》中关于兼爱的倡导等,我们将选取其中的经典语录,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让读者初步接触中华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核心思想。 寓言故事的智慧:如“刻舟求剑”的守旧,“守株待兔”的侥幸,“杞人忧天”的杞人忧天等,这些充满智慧的寓言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培养辩证思维。 本书特色: 1. 内容权威,选材精当:严格筛选,确保所选篇目皆为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2. 注释详尽,解读深入:对原文进行细致的注释,并辅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解读,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古文的含义,深入领会其精神内涵。 3. 编排合理,形式多样:将蒙学、诗词、历史、哲学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在排版和设计上力求美观大方,便于阅读。 4. 强调实践,注重传承:在解读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思想的启发和价值观的引导,鼓励读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传承中华美德。 5. 语言风格,贴近读者: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采用贴近现代读者的语言风格,使古老的智慧焕发新的生命力。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希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系统学习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提升人文素养: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魅力。 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经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培养健全的人格: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塑造高尚的人格情操。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国学经典诵读——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是一本集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愿它能成为您开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引领您在智慧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化的星空中闪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态系统重构》这本书的专业性深感震撼,同时也为作者的务实态度所折服。作为一本涉及前沿交叉学科的专著,它完全没有陷入理论上的空谈,而是直面全球变暖背景下,我们粮食生产系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书中详尽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部分,虽然专业性很强,但图表设计得非常清晰直观,即便是非本专业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趋势的严峻性。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重构”的策略部分。作者不仅指出了传统灌溉方式的弊端,还详细介绍了膜下滴灌、精准施肥等现代节水技术的适用条件、成本效益分析,甚至是不同地区土壤的微生态反馈。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讨论了社会经济因素在技术推广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农民接受度、政策引导和知识普及才是技术能否落地的关键。这使得全书的论述显得非常接地气,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诚意。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可操作的蓝图,而非仅仅是理论上的呼吁,对于农业政策制定者和有志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评分

我对《西方哲学导论: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感受,可以用“颠覆三观,重塑认知”来形容。我之前接触的哲学入门读物大多过于侧重于概念的定义和流派的划分,读完后知识点记得不少,但总觉得抓不住哲学的精髓。而这本导论,它真正的妙处在于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思想对话场”。作者非常擅长用现代的视角去“翻译”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思想。比如,他对柏拉图“洞穴寓言”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二元对立,而是将其与当代的信息茧房、认知偏差等现象联系起来,让古老的智慧瞬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处理像康德、黑格尔这样公认的难啃的骨头时,采取了一种“聚焦核心问题”的策略,把复杂的论证过程简化为对核心疑问的追问,让你先抓住“他们到底在想什么”,而不是被繁复的逻辑推导所困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参与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智力马拉松,虽然很累,但收获的是一种看问题更具穿透力的思维框架。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变迁》这种看起来有点“宏大叙事”的书籍是抱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我担心它会变成枯燥的史料堆砌,或者仅仅是罗列一堆作家名字和代表作。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路径”追踪法。作者没有按时间顺序机械地梳理,而是以“文气”的演变作为主线,清晰地勾勒出从先秦的质朴雄健,到魏晋的清峻疏朗,再到唐宋的雄浑与婉约之间的微妙张力。他不是简单地描述这些变化,而是深入分析了背后的社会思潮、哲学观念是如何渗透并塑造了文体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探讨唐宋古文运动时,他巧妙地结合了当时的理学思潮,解释了韩愈和柳宗元那种“以文载道”的紧迫感是如何让他们的文章风格趋于峭拔刚健的。书中对细节的捕捉也令人印象有加,比如他对骈文的结构美感,以及后期散文对口语化的吸收,都分析得鞭辟入里,让我对那些平时只是“读过”的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这本书是真正的思想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评分

这本《诗词鉴赏与创作入门》真是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爱好者找到了宝藏。作者的讲解真是深入浅出,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者腔调。他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晦涩的格律和典故,而是从最基础的意象入手,教我们如何去“看”一首诗,去“感受”诗歌里描绘的画面和情感。比如,讲到“月亮”这个意象时,他能清晰地梳理出从汉乐府到唐宋词,月亮所承载的不同文化意涵和个人情愫,从边塞的孤寂到闺中的相思,层层递进,让人茅塞顿开。而且,书中附带的许多精选范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既有耳熟能详的大家名作,也有一些被低估的佳篇。作者对这些范例的解读,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释,更重要的是点出了其艺术技巧的妙处,比如炼字的功力,对仗的工整与灵动,以及韵脚的变化如何烘托气氛。我特别喜欢他教导如何进行初阶的仿作练习,那些小小的练习题,难度适中,能立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这对于我这种想动笔却不知从何下手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留白恰当,读起来不觉压抑,很适合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评分

这本《二十世纪中外短篇小说精选与评析》简直是为短篇小说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市面上很多选集只是简单地把作品堆在一起,但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其“评析”部分。作者对每篇小说的剖析,都极其精准地抓住了其叙事上的创新点或情感内核。比如,在解读卡佛的作品时,他没有陷入对“极简主义”的空泛赞美,而是具体分析了他是如何通过大量的留白和不动声色的对话,来展现美国中产阶级那种精致的、却又无药可救的疏离感。对于国内作家的作品,比如某些先锋文学的代表作,作者的解读也十分到位,他能清晰地指出这些作品在语言实验上达到了何种高度,以及它们对当时文学图景的冲击力。我尤其欣赏的是,评析部分并不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引导读者在合上书本后,仍然能继续思考小说中未言明的深层含义。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阅读短篇小说时的鉴赏能力,让我不再满足于“读完故事”,而是开始探索“作者是如何讲故事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