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移動通信
定價:38.00元
售價:25.8元,便宜12.2元,摺扣67
作者:楊傢瑋 張文柱 李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1152272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本書講述現代移動通信係統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體係結構及組網技術的基本原理,內容分為10章,主要內容包括:簡要介紹移動通信發展概況;討論移動信道特性;分析移動通信中使用的編解碼技術;介紹數字調製技術基本概念;簡要介紹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無綫傳輸技術;討論抗信道衰落技術;討論無綫接入技術;介紹實用數字蜂窩係統;討論移動數據傳輸技術與係統;概要介紹移動通信進展等。
本書適閤作為通信與信息專業本科生、大專生和高職生的移動通信課程的教材,其他相關專業的有關課程也可以選用。本書還可以作為從事移動通信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章 緒論
1.1 引言
1.2 若乾基本問題
1.3 移動通信發展概況
1.4 移動通信的特點
1.5 常用移動通信係統
1.6 移動通信基本技術
1.7 頻譜資源的管理
第2章 移動信道無綫傳輸特性
2.1 引言
2.2 電波傳播的基本問題
2.3 多徑傳播的衰落特性
2.4 多徑接收信號的時域和頻域特徵
2.5 陰影效應與慢衰落
2.6 電波傳播損耗預測模型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編碼技術
3.1 概述
3.2 語音編碼
3.3 信道編碼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數字調製解調技術
4.1 引言
4.2 恒定包絡連續相位調製的一般概念
4.3 GMSK調製
4.4 QPSK、OQPSK和π/4(QPSK)
4.5 多進製正交幅度調製MQAM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新型無綫傳輸技術
5.1 擴頻技術
5.2 OFDM技術
5.3 MIMO係統
5.4 智能天綫技術簡介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抗信道衰落技術
6.1 概述
6.2 分集技術的基本概念
6.3 均衡技術及應用
6.4 交織技術
6.5 多天綫技術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無綫接入技術
7.1 概述
7.2 鄰道乾擾與同道乾擾
7.3 地域覆蓋與信道配置
7.4.多址接入技術與係統容量
7.5 接入網與核心網
7.6 移動性管理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係統
第9章 移動數據傳輸
0章 B3G/4G
參考文獻
從排版和配圖來看,這本書也達到瞭專業齣版物的頂尖水準。很多技術書籍的插圖往往是簡單粗暴的方框和箭頭示意圖,但本書中的圖示是經過精心美化的信息可視化作品。它們不僅準確地錶達瞭復雜的拓撲結構和數據流嚮,而且在色彩搭配和布局上也非常考究,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係統架構圖變得直觀易懂。特彆是書中關於頻譜效率優化模型的動態流程圖,簡直是一件藝術品,我甚至截圖保存下來,當作工作時的參考背景。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是對讀者時間的一種尊重,因為它減少瞭讀者去“解碼”圖形信息所耗費的精力,讓閱讀的焦點能始終集中在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思想上。讀完後,我毫不猶豫地將它推薦給瞭我的幾位同事,因為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幾百頁的文字可以完全涵蓋的。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體現瞭一種非綫性的、螺鏇上升的知識構建邏輯,這一點非常獨特且高效。它不像傳統教材那樣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或技術層次展開,而是將某些高階概念提前埋下伏筆,然後在後續的章節中層層剝繭,不斷深化對這些概念的理解。舉個例子,書中在開篇就提到瞭一個關於“超低延遲保障”的宏大目標,但直到倒數第三章纔詳細解釋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底層調度機製。這種“先樹立願景,後揭示實現路徑”的結構,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你不得不帶著目的性去閱讀後續內容,以求解答前文留下的疑問。而且,作者在穿插講解新技術時,總能精妙地將其與前幾章介紹的基礎原理聯係起來,形成一種強大的內在邏輯閉環,閱讀體驗非常順暢,知識點之間相互印證,大大加深瞭記憶的持久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的深藍色配上燙金的書名,透著一股專業又典雅的氣質,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對內容打磨的用心。初翻開目錄時,那種細緻的章節劃分就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尤其欣賞它在理論深度與實際案例之間的平衡處理。作者似乎深諳技術文檔的枯燥之處,所以總能在關鍵的原理講解後,立刻引入一個貼近行業前沿的實際應用場景進行剖析。比如,在介紹某個核心算法的推導過程時,它並沒有像其他教科書那樣堆砌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巧妙地通過一個虛擬的“未來城市通信網絡”模型來貫穿始終,讓那些抽象的概念瞬間變得具象化、可觸摸。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即便是初次接觸該領域的朋友,也能憑藉清晰的邏輯鏈條跟上作者的思路。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纔粗略讀完前三分之一,但收獲之豐厚,遠超預期。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思維導圖構建過程,引導讀者去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不是零散地記憶碎片化的信息點。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未來趨勢預測”的審慎態度。很多業界書籍在討論新興技術時,往往會過度渲染其潛力,顯得有些浮誇。然而,本書的處理方式則顯得非常腳踏實地。作者在闡述每一項前沿技術(比如量子通信的初步應用設想)時,都會用非常理性的筆觸,客觀地分析其當前麵臨的工程化挑戰、成本限製以及監管障礙。書中有一段話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任何技術的成熟,都將是無數次‘不完美的妥協’纍積的結果。”這句話精準地概括瞭技術從實驗室走嚮市場的殘酷現實。這種不盲從、不拔高,堅持在嚴謹的工程約束下探討可能性的敘事風格,使得整本書的論述充滿瞭可靠性和說服力,讓人在吸收新知的同時,也能保持一份清醒的批判性思維。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體驗簡直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工程師進行深度訪談。作者的筆觸極其凝練,沒有絲毫的冗餘和空話套話,每一個段落都直擊要害,信息密度高得驚人。我通常習慣在閱讀技術書籍時,手邊常備一把熒光筆和筆記本,但麵對這本書,我發現自己需要停下來的次數異常頻繁,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想要仔細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如此精妙的語言,將一個復雜的技術演進脈絡勾勒得如此清晰流暢。例如,書中對“異構網絡融閤”的論述,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概念描述上,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技術標準在實際部署中遭遇的兼容性難題,甚至不避諱地指齣瞭當前行業內某些技術路綫的潛在瓶頸。這種坦誠和批判性的視角,是許多主流教材所缺乏的,它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實踐積纍和對行業未來走嚮的深刻洞察力。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看待現有的通信基礎設施,視角都變得更具穿透力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