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模拟电路实验基础
定价:21.00元
售价:14.3元,便宜6.7元,折扣68
作者:张保华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5608305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81kg
本书为同济大学、安徽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共同编著的电工电子实验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4章,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测量基本知识(含元器件附录)、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仿真技术(含MuItisim软件介绍)、常用电子仪器及使用以及模拟电子实验技术。其中实验模块设置20多个项目,涉及内容全面,并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内容和计算机仿真要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电子、通信、自动化、电气类各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的选材非常贴合当前电子工程教育的主流趋势。它并没有过度纠缠于一些已经过时的老旧电路,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集成电路(IC)器件的应用上,比如使用了现代化的JFET和MOSFET作为核心讲解对象,这对于我们未来接触更先进的数字和混合信号电路设计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测量仪器的介绍部分也相当到位,它没有简单地列出万用表和示波器的功能,而是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示波器的探头补偿、时基设置等高级功能来准确捕获和分析电路波形,这在很多入门书中是被忽略的关键技能。比如,在分析RC滤波器时,它不仅展示了理论上的截止频率计算,还指导读者如何使用函数发生器精确扫描频率,并用示波器观察幅度与相位的变化,并与理论曲线进行比对。这种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贯穿始终,确保了读者在实验中养成的习惯是规范且高效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电路能跑起来”的浅层目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白色背景上印着醒目的红色和蓝色线条,让人联想到电路图中的信号流向。内页的纸张质量相当不错,触感细腻,印刷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辨认复杂的电路符号。我个人非常注重书籍的排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图文并茂的布局使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例如,在讲解晶体管的偏置电路时,理论公式旁紧跟着的就是一个清晰的实验接线图,让人一目了然。当然,作为一本实验基础读物,图示的精确度至关重要,我对比了几个章节的图例,发现它们都与实际实验中使用的标准元件参数高度吻合,这对于我们这些刚接触模拟电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光是阅读目录,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匠心独运,从最基础的电阻、电容测量,逐步深入到放大器、滤波器等核心模块的搭建与分析,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在视觉和阅读体验上都令人愉悦的教材,让人愿意沉下心去钻研那些看似枯燥的电子学原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一种非常沉稳且逻辑性极强的叙述方式,它避免了花哨的辞藻和过于口语化的表达,用词精准到位,每一个技术术语的使用都无可指摘。阅读起来,感觉就像在听一位资深的教授在讲解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比如,在阐述反馈理论时,作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图形化工具(波特图的引入)来直观地展示了稳定性裕度是如何影响系统的性能的。虽然初读可能会觉得有些“硬”,需要读者集中注意力去消化每一个句子背后的含义,但正是这种高度的精确性,保证了信息的无损传递。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他会先用最基础的元件搭建一个简化模型,验证某个特定现象后,再逐步加入干扰项或非理想因素进行修正和深化。这种层层递进的解释策略,极大地帮助我攻克了那些在以往学习中总感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比如米勒效应的实际影响分析等。
评分对于寻求自学资源的人来说,这本书的配套资源支持是其一个巨大的隐性优势。虽然我主要是在纸质书上学习,但我注意到书本后附带的章节索引和术语对照表制作得极为详尽。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暗示或提供了访问在线实验数据的渠道(尽管我没有深入探索),这表明作者团队对知识的可持续性和可验证性非常重视。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指导部分,它提供的模板和要求非常接近行业标准,这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来说,是提前进行职业素养训练的绝佳机会。它强调的不仅仅是得到一个正确的输出结果,而是如何系统地记录你的假设、过程、观察到的异常现象以及最终的结论,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文档。这种对“工程思维”的培养,远比单纯掌握电路搭建技巧要宝贵得多。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手册,更像是一个结构完善、逻辑严密的工程思维训练系统。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号称是“实验入门”的教材,但往往要么理论讲得太深奥,让人摸不着头脑,要么实验步骤过于简化,导致动手操作时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陷阱”。然而,这本读物在实验指导部分的处理方式简直堪称典范。它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步骤清单,更重要的是,它在每一步后面都附带了“为什么”的解释。比如,在连接运算放大器时,它会特别提醒注意输入端的电位匹配,并解释了如果不这样做可能导致的共模抑制比下降问题。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紧密耦合的写法,使得读者不仅仅是在“照着做”,而是在“理解着做”。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故障排除的讨论。它没有避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失败情况,而是罗列了几个高频出现的错误,比如运放反向接入、电源极性接反等,并给出了快速定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独立实验者来说价值连城。这种注重“实践智慧”的编排,远超出了普通教科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带你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