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技术 付兰芳,张宪 9787122116000

变频技术 付兰芳,张宪 97871221160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付兰芳,张宪 著
图书标签:
  • 变频技术
  • 电力电子
  • 电机控制
  • 驱动技术
  • 工业自动化
  • 电力系统
  • 开关电源
  • 电力拖动
  • 电能转换
  • 控制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16000
商品编码:2970039382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变频技术

定价:29元

作者:付兰芳,张宪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122116000

字数:287000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95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变频技术》内容包括变频调速技术基础、变频技术基础电路、脉宽调制(PnH)技术、变频器的构成与选定、变频器的控制方式、通用变频器、专用变频器、变频器的应用、变频器与电磁干扰等。通过《变频技术》的学习,读者可较全面地掌握变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了解变频器的特性和应用。

  《变频技术》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电气技师和维修电工使用,也可作为大、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变频技术 作者:付兰芳,张宪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16000 内容简介 《变频技术》一书,由付兰芳与张宪合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号为9787122116000。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变频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核心地位与广泛应用,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变频技术知识体系。从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控制策略、性能优化、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力求为读者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指导。 第一部分:变频技术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变频技术的核心世界。首先,我们将从最基本的电工学原理出发,回顾交流电机的结构与工作特性,为理解变频控制奠定坚实基础。随后,将详细介绍变频器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变压变频(VVVF)到如今主流的电压型脉宽调制(PWM)逆变器,梳理其技术演进的脉络。 核心章节将深入剖析变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我们将详细阐述交-直-交(AC-DC-AC)变频的基本拓扑结构,包括整流器、直流环节和逆变器三个主要部分的功能与作用。重点讲解PWM调制技术,包括SPWM(正弦脉宽调制)、 PlayerSelector(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等主流调制方式,分析其在生成可变电压和频率方面的优势与区别。读者将理解变频器如何通过改变输出电压和频率来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数学模型与仿真分析。 此外,本部分还将触及电力电子器件在变频器中的关键作用,如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等功率器件的选型、驱动与保护技术。安全可靠的电力电子器件是变频器稳定运行的基石。 第二部分:变频器的控制策略与性能优化 在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本书将聚焦于如何更高效、更精准地控制电机。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多种变频控制策略,从最基本的V/f(电压/频率)恒压频比控制,到更高级的矢量控制(SVC - Scalar Vector Control,也称转差频率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DTC - Direct Torque Control)。 V/f控制策略易于实现,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我们将分析其原理,并探讨其局限性。 矢量控制作为变频技术的一大飞跃,实现了对电机转矩的独立控制,显著提升了调速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本部分将详细讲解矢量控制的原理,包括同步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以及如何通过估算或测量转子磁链的位置来实现转矩和磁通的解耦控制。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矢量控制,如基于电压模型和基于电流模型的矢量控制,并对比其优缺点。 直接转矩控制(DTC)是另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它无需进行坐标变换,直接根据电机状态方程输出电压矢量,实现对转矩和磁通的快速动态响应。本部分将深入DTC的原理,包括其转矩和磁通估算方法,以及控制器的设计。 除了控制策略,本部分还将探讨如何优化变频器的性能。我们将讨论滤波技术在抑制谐波、提高输出波形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刹车单元、制动电阻在能量回馈和快速制动中的应用。此外,还将介绍变频器的节能技术,如低速优化、经济运行点等,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变频器的节能潜力。 第三部分:变频器的故障诊断与维护 任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故障,变频器也不例外。本部分将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指南,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停机时间。 我们将详细列举变频器常见的故障类型,如过电压、欠电压、过电流、过载、接地故障、通信故障、散热不良等。针对每种故障,我们将深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检查步骤和解决方法。例如,针对过电流故障,我们会分析是负载原因、电机原因还是变频器内部原因,并指导读者如何进行逐一排查。 本书还将重点介绍变频器的保护功能。变频器内置了多种保护机制,如过载保护、过温保护、短路保护等,这些保护功能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我们将解释各种保护功能的设置参数及其含义,以及如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合理的配置。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关于变频器日常维护的建议,包括定期清洁、检查风扇运转情况、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等。正确的维护保养能够延长变频器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第四部分:变频器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 变频技术并非仅限于理论研究,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分将通过大量典型的应用案例,展示变频器如何助力不同行业的升级与发展。 工业驱动领域: 详细介绍变频器在冶金、化工、石油、造纸、纺织等重工业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冶金行业,变频器用于控制轧机、卷取机、提升机的速度,实现精确的工艺控制和节能降耗;在化工行业,用于控制泵、风机的流量,优化工艺流程。 交通运输领域: 探讨变频技术在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电动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应用。介绍变频器在电机驱动、能量再生等方面的作用,为绿色交通提供技术支持。 楼宇自动化与节能领域: 分析变频器在中央空调、供水系统、电梯等设备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变频调速实现对末端负荷的精确控制,从而大幅降低建筑能耗。 新能源领域: 阐述变频器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作用。介绍并网逆变器在将发电机的输出稳定并入电网中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其他应用: 提及变频器在其他特殊应用场合,如机器人、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展示其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中的普遍性。 通过对这些应用案例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变频技术的实际价值,并为自身工作或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 结论 《变频技术》一书,从理论基础到实际应用,从基本原理到高级控制,从故障诊断到行业案例,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深入的学习平台。本书的编写旨在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学生以及对变频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全面掌握变频器的原理、性能、应用及维护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在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在变频技术领域学习和探索的宝贵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变频技术》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电力电子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些能根据不同需求调节电机速度的技术感到非常好奇,但市面上的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只讲应用却缺乏深入的原理剖析。这本书的作者们显然深谙此道,他们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从最基本的交流电机原理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变频器的工作流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脉宽调制(PWM)技术的讲解,图文并茂,甚至用到了生活中的类比来解释载波频率和调制比对输出波形的影响。读完前几章,我对整个变频驱动系统的“黑箱”不再感到神秘,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终于找到了理解复杂系统的钥匙。作者在解释不同控制策略,比如V/f控制和矢量控制时,也做到了清晰的区分,并且用实际案例说明了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对于想进入这个领域深造或者仅仅是对电机驱动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清晰的路线图。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随时准备在你遇到困惑时提供指引。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设计选题时,涉及到高性能伺服系统的设计,因此需要一本全面且深入的变频技术参考书。《变频技术》这本书无疑是帮了我大忙,尤其是在深入理解磁场定向控制(FOC)方面。很多教材在介绍FOC时,往往只是蜻蜓点水般带过坐标变换(Clarke和Park变换),但这本书却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推导了这些变换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基础,确保了读者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变换,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更出色的是,它不仅讲解了理论,还讨论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处理参数辨识的漂移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流环和速度环的PI参数进行整定。书中对参数整定的建议非常具体,结合了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动态响应要求,这对于追求系统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能的工程师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起一个本科毕业设计乃至硕士阶段的研究课题。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专业技术书籍的“可读性”期望不高,总觉得要啃下来,少不了咖啡和熬夜。但《变频技术》这本书在结构编排和案例选择上,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工程实践。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故障诊断和保护环节的内容。在工业现场,设备出故障时,时间就是金钱,快速准确地定位问题至关重要。这本书详细列举了常见的变频器故障代码及其可能的原因和对应的排查步骤,这对于一线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举个例子,书中对于IGBT模块过热保护的分析,不仅解释了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还结合了散热设计不当的实际案例进行了讨论,这比单纯的电路图分析要实用得多。这种将理论知识紧密耦合到实际操作层面的写作风格,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教材,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实地考察。唯一的“美中不足”,或许是某些高级控制算法的仿真部分,如果能附带更详细的软件环境配置说明就更完美了,不过这已经算是吹毛求疵了。

评分

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电力电子学知识,但想系统性提升变频器应用能力的工程师来说,《变频技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进阶平台。它没有过度纠缠于晶闸管或GTO的时代内容,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现代功率半导体器件,如SiC和GaN在高频开关中的应用潜力上,这显示了作者对技术前沿的关注度。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电磁兼容性(EMC)和电机热模型的部分。在实际项目中,EMC问题常常是产品能否通过认证的最大障碍,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开关操作产生的高频噪声源,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滤波和布局建议。这部分内容,很多标准教材往往会略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在特定环境下要那样做”,这体现了深厚的工程智慧,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技术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手里有很多不同出版社的电子工程类书籍,但很多在图表清晰度和信息密度上都难以与《变频技术》相比拟。比如,在描述逆变器桥臂的开关组合时,作者使用了清晰的三维动态示意图来展示电压矢量合成的过程,这比传统的二维相量图要直观得多,让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变频器能够产生接近正弦波的输出电压。另外,书中对不同拓扑结构的变频器进行了比较,比如电压源型和电流源型,并对比了它们在冗余性、谐波抑制等方面的优劣。这种对比式的讲解方法,能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更宏观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种技术。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维护技术严谨性的同时,依然保持了文字的流畅性,几乎没有出现拗口的专业术语堆砌现象,阅读体验极其顺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