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射频电路设计原理(英文版)
定价:98.00元
售价:78.4元,便宜19.6元,折扣80
作者:刘轶,严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0304750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无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低调,但其内涵却透露出一种老派的专业精神。我特别留意了它的索引部分,发现覆盖的范围极广,从基础的电磁场理论到最新的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性问题,似乎都有所涉猎。这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使得它具备了成为一本“案头必备”工具书的潜力。作为一名资深的射频工程师,我深知一本好的参考书能节省多少调试时间,避免多少设计误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是英文原版,但逻辑链条非常清晰,即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被拆解成易于理解的模块。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设计流派的客观介绍,没有强行推销某一种特定的设计哲学,而是鼓励读者根据具体需求做出最佳选择。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它不是一本帮你快速入门的“速成手册”,而是一本陪伴你长期成长、在你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提供可靠支撑的“技术灯塔”。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射频电路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要么是过于偏重某一个应用场景,要么就是公式堆砌,缺乏实际的工程指导。然而,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在语言的组织上,展现出了一种非常注重可读性的努力。即便面对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物理概念,作者们似乎总能找到一种清晰、直观的方式去阐述其背后的物理意义。我随机翻阅了几页关于S参数应用的讨论,发现它不仅仅是给出公式,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参数来诊断实际电路中的问题,这一点非常具有实操价值。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与仿真软件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仿真结果联系起来解读,是衡量一本技术书籍好坏的重要标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本“能干活”的书,而不是一本“只能摆着看”的书,它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跨越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分量——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重量,更是内容深度的体现。我仔细阅读了关于噪声系数和非线性失真(如P1dB和IP3)的引言部分,发现作者对这些关键指标的定义和相互制约关系的阐述非常到位,没有丝毫含糊不清的地方。在射频设计中,这些非线性指标往往是决定系统性能的瓶颈,而很多教材只是草草带过。这本书似乎投入了相当大的篇幅来剖析这些挑战,这表明作者对实际系统设计中的痛点有深刻的理解。从排版风格来看,它延续了一种经典教科书的严谨美学,图文比例协调得恰到好处,确保了理论的深度和视觉的友好性能够共存。我期待着后续章节中对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混频器设计的深入剖析,希望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前沿的设计思路,以应对当前日益严苛的系统指标要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简洁得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纯粹的白色背景配上沉稳的字体,一下子就奠定了一种严谨、专业的基调。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无论是图表还是文字,排版都显得井井有条,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一直很期待能有一本关于射频电路设计的权威参考书,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对我这种需要深度钻研领域前沿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每一个章节的具体内容,但光是浏览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们在内容组织上的深思熟虑,每一个知识点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和逻辑梳理,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东拉西扯,让人抓不住重点。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本真正沉下心来做学问的著作,而不是为了凑篇幅而堆砌知识点,期待它能为我接下来的项目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用的设计指导。
评分我对技术书籍的评价往往会非常苛刻,尤其是在像射频电路设计这种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翻开这本书的扉页,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这让我立刻提高了警惕——它究竟是停留在高屋建瓴的理论层面,还是能真正深入到电路板布局的细节挑战中去?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插图和示意图,它们并非那种粗糙的简化版,而是包含了大量细节的精确绘制,这对于理解复杂的耦合效应和寄生参数至关重要。从目录的结构来看,作者们似乎遵循了一条非常合理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的传输线理论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匹配网络设计和噪声分析。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自学或者需要温习基础知识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我个人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工艺制程对高频性能影响的章节,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通用描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