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分析基础(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系列教材)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曹才开,郭瑞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3021985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和电路实验项目。全书共编写了16个实验项目,其中基本技能实验项目9个,设计性实验项目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3个,加强了实践内容。本书内容除标注“*”号的章节外,适用讲课学时为60学时左右,实验部分16~20学时。
本书每章有小结、习题和自测题,书末提供了部分习题答案和自测题答案,便于教学与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电类专业“电路”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
1.1.2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1.3 电路的工作方式
1.1.4 集总假设与集总电路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2.1 电流的参考方向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
1.2.3 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1.3 电路的功率
1.4 基本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
1.4.1 无源元件
1.4.2 有源元件
1.4.3 受控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_
1.5.1 电路变量的两类约束关系及电路术语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
本章小结
习题一
自测题一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2.1.3 电阻的丫形连接与△形连接的等效互换
2.1.4 电源的等效变换
2.1.5 含有电阻和受控源的单口网络的等效
2.2 KCL和KVL独立方程的个数
2.2.1 KCL独立方程的个数
2.2.2 KVL独立方程的个数
2.3 支路电流法
2.3.1 支路电流法的基本思想
2.3.2 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2.4 网孔分析法
2.4.1 网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4.2 用观察法直接列写网孔方程
2.5 节点分析法
2.5.1 节点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2.5.2 用观察法直接列写节点方程
2.6 替代定理
2.7 叠加定理
2.7.1 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2.7.2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
2.8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2.8.1 戴维南定理
2.8.2 诺顿定理
2.9 大功率传输定理
本章小结
习题二
自测题二
第3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3.1 动态电路及其方程
3.1.1 动态电路的概念
3.1.2 动态电路的微分方程
3.2 换路定则与初始值
3.2.1 换路定则
3.2.2 初始值的计算
3.3 RC电路的响应
3.3.1 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3.2 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3.3 RC电路的全响应
……
第4章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
第5章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第6章 三相交流电路
第7章 电路实验项目
部分习题与自测题答案
参考文献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用性和面向职业教育的精准定位。它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大学本科教材中动辄数十页的纯数学推导和过于抽象的物理模型构建,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上。书中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无一不紧密围绕着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可能接触到的实际电路故障排查和基础设计任务。比如,对于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基础的电压、电流、电阻测量,教材给出的步骤细致到连操作的注意事项都一一列明,这种“手把手”的教学风格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极其宝贵的。此外,章节的组织结构也充分考虑了教学进度和知识的关联性,章节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仿佛在进行一次精心设计的实践操作流程讲解。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让人感觉手中的知识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的工具箱里的物件。
评分这本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它没有试图涵盖电路理论的全部细枝末节,而是精准地聚焦于电子信息专业核心岗位所需的那些“硬核”基础知识。例如,对于直流和交流稳态分析的处理,它确保读者能够熟练掌握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并能清晰辨析两者在不同电路结构下的优劣。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某些经典电路现象的解释,往往会结合现代电子元器件的特性进行阐述,这使得看似陈旧的电路定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解题,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你对电路现象的“直觉”——那种经验性的判断力。这种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例题反复训练,让你在面对新问题时,能够快速锁定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复杂的外部形式所迷惑。
评分这本教材的编排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讲解深入浅出,复杂的概念被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小块,图文并茂的插图更是功不可没,它不仅仅是装饰,而是真正起到了辅助理解的作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新知识点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总能在关键节点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逼迫我们主动去思考电路背后的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公式的死记硬背上。比如,在讲解基本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时,书中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先从实际应用场景入手,让我们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些定律,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像我这样,更偏向于动手实践而非纯理论推演的读者来说,这种贴近实际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材对基本概念的界定非常清晰,术语的解释详尽到位,即便是第一次翻阅相关书籍的人,也能快速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理论基础框架。总而言之,它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铺设了一条平坦且坚实的路基。
评分从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表现是极其可靠的。它的逻辑链条非常完整,前一章的内容是后一章分析工具的基石,没有出现知识点跳跃或者前后矛盾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信号的分析部分,从时域到频域的过渡处理得非常平滑,作者巧妙地引入了傅里叶级数和变换的概念,但又避免了过早深入到过于复杂的积分运算,而是侧重于理解频域分析在滤波和响应特性判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这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建立对信号不同表示方法的认知,并知道何时使用哪种工具最为高效。总体来说,这本书构建了一个扎实、实用、且符合当前产业需求的电路分析知识体系框架,是一套非常值得信赖的入门级或进阶级参考资料。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本优秀的教材,其文字风格应该像一位耐心且博学的导师,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叙述风格非常严谨又不失亲切感,用词精准到位,避免了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腔”。在处理一些比较棘手的分析方法时,作者似乎深知读者的困惑点,总能在关键步骤后加入“小贴士”或“注意”栏目,这些地方往往是教材的精华所在,它们指出了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或者提供了更快捷的解题捷径。阅读过程中的体验非常顺畅,很少需要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来澄清某个术语或步骤的含义,这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相较于我之前看过的其他几本教材,这本在排版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重点内容加粗,公式居中对齐,使得学习的视觉负荷大大降低。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专业书籍的人来说,这种友好的阅读体验是不可或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