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西宁肆:山水人文
定价:32.00元
作者:靳育德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225053424
字数:
页码:2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老西宁肆:山水人文》为介绍老西宁人文历史的系列书之四,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立体而全面地介绍了西宁的概貌,具有的文学价值和参考价值。山水人文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很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西宁周边经过2100多年的开发,这些在湟水两岸的山水人文是历史留下来的历史符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山水人文正在急速消亡。现在追述的历史,就是希望凭借这点即将湮灭的残片,来怀念河湟山水人文独特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让人们通过这一扇窗口,窥探这里在历目前曾经有过的独特山水人文及其他。
目录
山
凤凰山
土楼山
峡口山
旱坪山
塔尔山
拉脊山
白象山
南佛山
照壁山
阴山
达坂山
老爷山
娘娘山
画屏山
日月山
北极山
牛心堆
文笔峰
拉摩勒
弟兄山
石堡城
……
水
人文
其他
作者介绍
靳育德,青海湟中人。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青海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青海教育》杂志副主编、副编审。曾当过工人、中学教员,从事教育杂志编辑工作20余年,先后撰写人物通讯数十篇,分别被收入《中国教育群英谱》 《师魂》 《中国改革者风采》 等书中。参与了编写《青海百科大辞典》 《青海教育史》等。著有河湟三部曲《河湟随笔》《河湟杂记》《河湟拾遗》和《老西宁》等书。
文摘
《老西宁肆:山水人文》:
据说老爷山全盛时,山上建有药王宫、玉皇殿、菩萨殿、七真祠、太元宫、三佛殿、百子祠、斗母庙、文昌官等“不可胜计”的人文景观。还有被明万历时监司龙膺题为“海藏”、又被清乾隆时西宁道佥事杨应琚盛赞为“甚奇伟”的巨石,明代江南人俞安期题为“慈藏”的虎窟等自然景观。当你沿宁大路北行,突见前面横空出世,断崖千仞的老爷山时,你也会不禁发出啧喷赞叹,难怪古人廖篌苏《冬日过新城望元朔山感事》中写出了“天开峡口朝金阙,日挂山腰见玉峦”这样气吞山河的诗句。加之满山苍松白桦,高乔低灌,芳草披拂,野花斗艳,近3000亩林区中,“草色迷人眼,松荫闭石关;林深藏古寺,景静出人寰。”祁松年在《丁酉秋日游元朔山》诗中,用白描的手法,出神入化地给我们描绘了老爷山壮美的景色。
老爷山以其奇特的山势,秀丽的景色,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前来游览的人们。据不完全统计,自明代以来,就有数十位达官显宦、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数十首歌咏它的诗篇。民间有句俗语说:“大通有个老爷山,仰绊肚儿揣着天”,仰卧山顶即能摸到天,以夸张的比喻形容了山高。而明人廖篌苏却用“奇峰万仞立嵯峨,峭壁连天信手摩”的诗句,也文绉绉地描绘了其高。李焕章为形容其高,在《游元朔山》诗中,又从俯瞰的角度来形容的,“绝顶凭临眼界空,群山罗列似儿童”,老爷山前的其他山像小孩子一样围拱在周围,暗喻了老爷山的雄伟高大。而基生兰又从远观的角度,在《和李文斋游元朔山》诗中,用“出城遥见青峰峻,疑是翠屏插碧天”的诗句,极力地刻画了出西宁城即能看到的元朔山。四川新都人谢陛又从仰望的角度,用“向北山光屋半开,青峰万仞压楼台”、“天垂北斗悬旗上,云压西山挂殿中”这样充满浪漫、夸张的诗句,兀现了老爷山的高与险。更有许多诗人,用通俗的白描笔法,赋写了老爷山秀美的景色。如清人杨应琚的“端岩双水曲,斜影数峰青”诗句(《次新城望元朔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将临水而立的元朔山呈现在我们面前。秦株用“绛殿穹窿冠岭开,晴秋高倚集灵台”,基生兰用“龙宫余断瓦,虎洞倚危崖”,谢陛用“振衣高叩碧琳官,石磴盘云曲曲通”,祁永年用“客兴萧疏里,钟声远近闻”这样清逸超然的诗句,将掩映在松影石峰间的古老殿宇,用电影推拉的手法,一-让我们浏览。“覆崖雪色山中满,入峡河声塞外来”、“云撑石角连天出,风卷松涛涌雪来”等诗句,给我们勾勒了雪压元朔的壮美;而“乘马游元朔,解鞍上后山”、“闲花诚可爱,野径不难攀”、“云气迷飞乌,烟痕淡远螺”的诗句,又给我们描绘了盛夏元朔的秀丽。
文人墨客眼中的老爷山是文绉绉的山,幽雅而充满情趣,而老百姓眼中的老爷山虽没有“久与名山有夙缘,仙灵见我亦欣然”(张明遵《癸亥夏随师校同人旅行元朔山》)物我合一的感受。据《西宁府新志》记载,老爷山“夏间野花甚多,六月六日,士民倾城往游。”《大通县志稿》称:“盛夏花浓,名野芍药,每逢天贶,士民游集,称大会焉。”看来,老爷山的花儿会,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了。
……
序言
《老西宁肆:山水人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他年轻时的故事。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技巧,而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讲述着西宁的山水与人情。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那些老街区的描绘,每一条街,每一户人家,都仿佛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故事。作者能够捕捉到那些最细微的时代印记,比如老建筑上的雕花,路边石板上的苔藓,甚至是人们的穿着和谈吐,都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韵味。读到关于西宁的自然风光,我更是被深深吸引。那种壮丽与秀美并存的景象,通过作者的笔触,变得更加鲜活立体。我脑海中浮现出青海湖那碧蓝如洗的湖水,昆仑山的巍峨,还有那些藏族人民淳朴的面容。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西宁,更是精神上的西宁。它让我明白,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与它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分不开的。这种人文关怀,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评分不得不说,《老西宁肆:山水人文》这本书,带给我一种非常惊喜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有机会去重新审视和理解我所居住的这片土地。作者在书中对于西宁山水的描绘,既有宏大的视角,也有细腻的观察,让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广袤与神奇。从高原的辽阔到河谷的温润,每一种地貌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而“人文”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西宁这座城市背后鲜活的生命力。那些关于历史人物的讲述,关于民间传说的挖掘,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立体和有温度。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他能够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生活的温情融为一体,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注意过的细节,比如老城区的建筑风格,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那些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消失的传统。它让我明白,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而西宁,正是在山水与人文的交织中,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魅力。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初读《老西宁肆:山水人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沉淀感。作者并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细节,将西宁的山水人文徐徐展开。书中对于一些特定历史事件的描绘,虽然篇幅不长,却非常到位,让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比如,关于早期的交通和贸易,那些模糊的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却能让我想象出当年商旅往来的热闹景象。而对寺庙和宗教文化的介绍,更是让我惊叹于西宁深厚的宗教底蕴。不仅仅是建筑的宏伟,更是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通过作者的描述,我能感受到那种虔诚和敬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而是以一种平和而客观的态度,记录下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失落。这种真实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消遣读物,更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史料。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民俗风情的描写,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故事,那些普通人的生活点滴,都让我觉得非常亲切,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长辈,自己的过去。
评分《老西宁肆:山水人文》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推开它,我就看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作者对于西宁山水的描绘,并非那种流于表面的风景介绍,而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地融为一体。读到关于湟水河的部分,我仿佛能感受到河水的湍急,听到水流拍打河岸的声音,同时又联想到无数个世代生活在这条河边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故事,都与这片山水紧密相连。书中那些关于老城区的描述,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那些错落有致的民居,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寺庙,都让我感觉身临其境。尤其是对于一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和生活习俗的记录,更显其珍贵。我一直觉得,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有多么现代化的建筑,更在于它有多少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而这本书,恰恰展现了西宁最动人的一面。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座我一直以为很熟悉的城市,原来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还藏着如此丰富的历史和人文景观。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评分拿到这本《老西宁肆:山水人文》的时候,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一种浓浓的怀旧感扑面而来。书中描绘的那些曾经鲜活的街巷、熟悉的建筑,勾勒出了一个我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西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风貌的书,更像是一部凝固了历史的画卷,将那些被岁月冲刷掉的细节重新拾起,让我有机会触摸到老西宁的脉搏。翻开书页,那些黑白照片,虽然模糊,却有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仿佛能听到市井的喧嚣,闻到空气中飘散的炊烟味。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让我不禁放慢了阅读的脚步,细细品味。作者对山水的描写,更是充满了诗意,青海湖的浩渺,塔尔寺的庄严,都跃然纸上,让人心生向往。而“人文”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记录,更是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流露,是对那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温情回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记忆,也让我对西宁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西宁的故事讲给我们听,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