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变革之舞——海南农垦复兴之道
定价:38.00元
作者:刘斌,杨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3022276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人类历***大规模的城市化大幕已在中国徐徐拉开,并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城市化就是推进农民的市民化、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镇化。毫无疑问,本书从农垦改革的视角对中陶城市化的方向和道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走向城市化的坦途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内容提要
2007年,中国农垦系统和海南省展开了一场引人瞩目的组织变革,这就是涉及一百万人口、海南岛四分之一土地面积的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本书作者作为这次改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详细地记载了两年多来的重要改革历程,描述了其中的精彩故事片段,总结了这次变革的重要经验。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少有的大型组织管理变革的重要案例,通过分析,本书总结了这次变革对于中国式组织变革的借鉴价值。同时,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农垦系统改革和中国农业领域改革的重要实践,本书探讨了这次改革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作用。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相关领域管理者、经济管理研究人士、EMBA、MBA阅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目录
引子 工兵“王”
章 国家大事
一、不能忽视“四农”问题
(一)铸剑为犁的史诗
(二)农垦三大独特地位
(三)农垦落后了吗
(四)农垦四不像体制
(五)一农解三农
二、组织难
(一)百万人组织
(二)“三合一”改革之难
(三)改革不成,社会不稳
第二章 切肤之痛
一、社会之痛:并场队事件惊动中央
(一)并场队变退场队
(二)儋州群体件
二、橡胶之痛:偷胶为何愈防愈烈
(一)监守自盗怪现象
(二)护林保胶之累
三、员工之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
(一)三十年危房
(二)不如当农民
四、机遇来临:焕然一新的开始
(一)聚焦
(二)王一新空降
第三章 问症
一、号脉
二、再议农垦症结
(一)省部共管矩阵组织缺陷症
(二)“四不像组织”目标撕裂症
(三)基础能力发育不良症
(四)多元价值观行为紊乱症
(五)农垦问题症结:组织四向错位
第四章 “加减乘除”论
一、一号改革工程
二、南丽湖总动员
三、五大战役与“加减乘除”
四、民生战役
(一)三通工程
(二)有房有本
(三)后顾无忧
第五章 集团战略
一、模式就是竞争力
(一)探寻行业
(二)三大转变
(三)追上资本市场
二、再造“正三角”组织
(一)倒三角和正三角
(二)职能再造
三、胶园承包改革战役
(一)再问偷胶
(二)两个胶杯改机制
(三)世纪改革
四、产业蓝图
(一)资源依托型的多元集团
(二)热带现代农业发展
第六章 重组聚焦
一、换汤与换药
(一)换药先换药名
(二)换药注意用量
(三)新锅熬新药
二、双头蛇手术
(一)连体的农场与分公司
(二)快刀斩乱麻的功夫
三、拆庙
(一)一“头”百“脚”
(二)合并当先
第七章 农场重生
一、农场乌云
(一)解惑
(二)拧毛巾的效益
二、发展是硬道理
(一)寻路
(二)亮相
(三)公司之道
三、南田经验
(一)四步成长曲线
(二)要讲比较优势
第八章 管理药方
一、人力资源三抓手:激励、控制、思想
(一)系统培训抓思想
(二)薪酬体系抓激励
(三)人员清查抓控制
二、财务强化两手段:预算控制与资金集中
第九章 舞动的中式变革
一、机遇胜于能力
(一)刘备为何失败
(二)变革成功要等待机遇
二、节奏优于速度
(一)田忌为何赢了赛马
(二)节奏是平衡的艺术
三、利益先于分歧
四、中式变革造就成功
(一)西式变革八步论
(二)中式变革几不同
第十章 城乡一体“新化”
一、“四农问题”再思考
(一)涉农问题的核心
(二)解读城乡一体化
二、城乡一体化的两个政策隐忧
(一)简单小城镇不能使农村变城镇
(二)单一改户籍不能让农民变市民
三、用现代农垦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
(一)现代农垦模式的启示
(二)城乡一体新四化
后记 对话
参考文献
附录 农业企业如何成功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变革之舞”这个标题,用词非常富有诗意和动感,这暗示着作者对“复兴之道”的探讨,可能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报告,更是一场充满生命力的动态过程。这种“舞蹈”的比喻,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书中具体策略的想象:它可能包含了试错、调整、协调各方利益的复杂博弈。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描绘这场“舞步”的节奏和韵律的,是激昂的快板,还是深沉的慢板?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任何区域性的探索都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这本书能否提供一套既能尊重历史规律,又能紧密贴合时代脉搏的,具有普适价值的改革路径,是我最期待从中找到答案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以及封面上精心挑选的字体,都透露出一种对内容的尊重与期待。初翻阅时,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墨香若隐若现,让人忍不住想沉浸其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标题上的用心,每一个词组的选取都像是经过反复推敲,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带着一种叙事的张力,仿佛在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宏大而又精微的世界。虽然我暂时还未深入到具体论述的细节,但从整体的排版布局来看,逻辑层次是清晰且富有条理的,这对于阅读一本涉及复杂社会经济变迁的著作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保证了阅读过程中的流畅体验,不会因为结构混乱而产生阅读疲劳。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和其厚度相比,显得相当合理,这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价值的认可,也让更多关注区域发展、体制改革的专业人士能够负担得起。我个人倾向于购买实体书而非电子版,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拥有这种“可触摸”的知识载体,方便随时在重要的段落做批注、折角标记,进行反复的研读和对比。翻阅书页时,偶尔能看到一些图表和引文的格式,可以看出编辑团队在细节上的严谨性,比如图注的清晰度、参考文献的规范性,这些都是衡量一部优秀学术专著的重要标准。它们是构建起作者论点的坚实基石,少了这些支撑,再好的叙事也会显得空中楼阁。
评分坦率地说,在阅读这类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时,我最怕遇到的是术语的堆砌和过于晦涩的理论模型,让人望而却步。然而,从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来看,作者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又似乎穿插了大量鲜活的案例描述。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种接近于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政策演变过程娓娓道来,让非专业人士也能领会其精髓。一个好的研究,不应该只是圈子里的自娱自乐,而应该能够激发更广泛群体的思考和讨论。我非常好奇,面对一个像海南农垦这样具有特殊历史烙印的集体,作者是如何平衡“历史的必然性”与“人为选择的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的。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第一直观感受是其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内容承载的历史分量。能够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样权威的机构出版,本身就说明了其研究的深度和可靠性。我注意到作者的名字后面跟着的单位和头衔,这让我对其中引用的案例和数据分析充满了信心。这种基于扎实学术背景的写作风格,往往能避免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制度、文化和个体行为的交织点。我期待它能像一把解剖刀,精准地剖析出特定地域发展转型中的核心矛盾与驱动力,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成功经验,真正做到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论”,而非空洞的口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