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学百家讲坛:地形(兵家分卷)
定价: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宋一夫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614330
字数:
页码:16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地形,指地理环境,也是指军事战争所处的地理空间。兵家如何利用好作战空间,这对战争的胜负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地形说在古代军事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关山川险要、战守形势的“地形”说,自古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被认为是兵家行军作战时必须了解掌握的辅助条件之一。
国学漫谈
地形
孙武·说地形
历史战例 偷渡阴平收巴蜀
峭岸陈兵何所惧
孙膑·说地形
历史战例 狭路相逢勇者胜
秦王水淹刘黑闼
吴起·说地形
历史战例 哥舒翰痛失潼关
临敌弃险败邙山
尉缭·说地形
历史战例 扼隧阻险为良谋
步骑相辅战襄阳
曹操·说地形
历史战例 弃舟陆行战锁江
将军一计定诸羌
诸葛亮·说地形
历史战例 审时度势收东越
李固渡宗泽鏖兵
赵蕤·说地形
历史战例 兵陷死地而后生
逆水溯舟战渭桥
《百战奇法》·说地形
历史战例 兵贵神速平萧铣
俞大猷威震倭寇
何良臣·说地形
历史战例 马谡拒谏失街亭
偏师寡众定西凉
《投笔肤谈》·说地形
历史战例 血战新亭救危局
束薪填壕破横屿
宋祖舜·说地形
历史战例 韦孝宽智守孤城
坚壁清野守宁远
顾祖禹·说地形
历史战例 火烧虢亭屈刘备
顺流直下破天堑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学博士,编审。现任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学术著作有《二重结构理论》、《中华儒学通典》、《中华道学通典》、《中华佛学通典》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偷渡阴平收巴蜀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魏军分兵三路进攻蜀汉,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总督诸军,直取甘松、沓中,直接攻打蜀将姜维的军队;再由魏雍州刺史诸葛绪带领军队攻打武街、桥头,切断姜维的后路;另外又派镇西将军钟会取道斜谷、骆谷、子午谷,攻打蜀国的汉中。
早在听说魏国将要发兵伐蜀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就给蜀后主刘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听说钟会在长安一带整治军队,一定是要进犯蜀国,应该预先派张翼、廖化率领军队分别镇守在阳平关口和阴平桥头,以防忠于未然。”
这时,蜀国的朝政被宦官黄皓把持着,后主刘禅又是个昏庸无能的人,他们根本没把姜维的话当回事。等到钟会出兵向骆谷、邓艾向沓中进曩的时候,蜀国才仓促派廖化增援姜维,派张翼去防守阳平关。然而,为时已晚,很快阳平关就被钟会的军队打了下来。
邓艾出兵以后,直奔甘松、沓中,与姜维打了几仗,后来,双方在阴平一带相持。这时,钟会的军队已经攻入汉中,巴蜀门户洞开,姜维只得引兵后退,在剑阁一带与钟会对峙。
在钟会与姜维相持不下的时候,邓艾向朝中汇报说:“现在敌人已经遭受到不小的挫折,应该乘胜进军,从阴平小路过汉德阳亭,直达涪关,那里离成都只有三百多里,以奇兵直冲他们的腹心,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掩袭他们空虚的地方,必定破敌。”
十月,邓艾带着士兵踏上了阴平小路。这里说是路,其实很少有人走过,邓艾率领士卒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高山深谷之间步行了七百多里。
有一天,邓艾带着士兵正在密林中穿行,突然前军停了下来。赶到前面一问,原来前面是一处山谷,人根本无法下去。有几个士兵在将官的催逼之下,试探着向前,刚走几步,就跌到了山底。这时,邓艾的儿子邓忠走到他面前说:“父帅,这条路走不通了,我们再找一条路吧。”
“什么,再找一条路?这条路走不通,别的路就能走得通吗?如果在这大山里绕来绕去,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成都?马革裹尸、舍生忘死是军人的本分,传我的将令,有后退者斩!”话刚说完,邓艾用一条毯子把自己裹上,从山上滚了下去。战士们也攀缘悬崖峭壁,一个接一个地到了谷底。
邓艾的军队到达了江油,蜀国守将马邈投降了魏军。这时,蜀国的大部分军队都在剑阁与钟会作战,后方已经无兵可调,无奈,只得由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领兵到绵竹,列阵迎击邓艾。
邓艾派自己的儿子邓忠等人率兵攻击蜀军的右面,派行军司马师纂攻打蜀军的左侧。没有攻打多长时间,二人都败了回来,对邓艾说:“蜀国的军队不可以攻。”闻听此言,邓艾大怒,叱责说:“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胜败全在此一举,为什么不可以进攻?”说着,右手就摸向腰中的佩剑。一见邓艾要执行军法,邓忠、师纂赶紧回军奋力死战,后大败蜀军,杀死了诸葛瞻。
……
国学漫谈
地形
孙武·说地形
历史战例 偷渡阴平收巴蜀
峭岸陈兵何所惧
孙膑·说地形
历史战例 狭路相逢勇者胜
秦王水淹刘黑闼
吴起·说地形
历史战例 哥舒翰痛失潼关
临敌弃险败邙山
尉缭·说地形
历史战例 扼隧阻险为良谋
步骑相辅战襄阳
曹操·说地形
历史战例 弃舟陆行战锁江
将军一计定诸羌
诸葛亮·说地形
历史战例 审时度势收东越
李固渡宗泽鏖兵
赵蕤·说地形
历史战例 兵陷死地而后生
逆水溯舟战渭桥
《百战奇法》·说地形
历史战例 兵贵神速平萧铣
俞大猷威震倭寇
何良臣·说地形
历史战例 马谡拒谏失街亭
偏师寡众定西凉
《投笔肤谈》·说地形
历史战例 血战新亭救危局
束薪填壕破横屿
宋祖舜·说地形
历史战例 韦孝宽智守孤城
坚壁清野守宁远
顾祖禹·说地形
历史战例 火烧虢亭屈刘备
顺流直下破天堑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古典雅致,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素有探究之心的读者,我原本是带着极高的期待翻开《国学百家讲坛》这个系列的。我对“国学”二字有着近乎虔诚的敬畏,总以为能从中窥见古代圣贤的智慧脉络。然而,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似乎更侧重于某种宏大叙事的铺陈,而非我所期盼的那种细致入微、直抵核心的精妙阐释。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到一种隔靴搔痒的遗憾,仿佛作者在描绘一幅壮阔的山河图景时,不经意间忽略了近处花朵的芬芳与细节的纹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入门者来说,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清晰的脉络梳理,使得原本应该引人入胜的国学精髓,在厚重的文字堆砌下,显得有些晦涩难懂,难以真正领会其深层的妙义。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瞬间,但在这本书里,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缓慢而沉重的推进,使得阅读体验略显疲惫。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无可挑剔,纸张的触感温润如玉,字体排版也十分考究,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化的尊重。但阅读体验终究是内容为王的。我原本以为“百家讲坛”这个名头,会带来一种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就像是某位学识渊博的前辈,在你面前娓娓道来,将那些深奥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然而,这本书更像是学术会议的文集汇编,语言风格偏向于古奥的文言表述,虽然力求还原古韵,却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现代读者的可读性。很多地方需要我反复查阅注释,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论述思路,这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沉浸感。如果说国学是为了传承和普及,那么这本书似乎更偏向于精英阶层的内部交流,对于渴望接触并理解传统文化的普通大众而言,门槛设置得未免过高了些。
评分说到底,我对一本优秀国学读物的期望,是它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这本书在文字的打磨上是下了功夫的,那种试图模仿古人语气的笔调,也算是一种艺术追求。但从读者的实际体验来看,它更像是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的一件精美工艺品,观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它没有能激发出我立刻想要动手实践、或者去探寻更多相关文本的强烈欲望。阅读完毕后,我合上书页,心中泛起的更多是“了解了”的平静,而非“震撼了”的激动。对于那些热衷于收藏精装本的读者来说,它无疑是值得购入的;但对于渴求通过阅读获得心灵洗涤和思想启迪的求知者来说,或许还需要寻找另一本更能切中要害、直指人心的佳作。
评分我尝试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这本书,希望能找到契合我个人兴趣的那个点。国学范畴之广,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到人伦道德,无所不包。我本希望这套书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易学、或者儒家思想的某个流派上,能有独到的见解或全新的解读。然而,全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概览性的教科书,将各个知识点罗列并进行了传统的阐述,缺乏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批判性思维或现代视角的引入。读完后,我脑海中形成的是一个庞大但略显松散的知识网络,却没能抓住几个真正能够支撑我深入思考的核心论点。这种面面俱到却又处处不深的特点,使得它在众多国学著作中,难以留下一个鲜明的个人印记。它提供了一个框架,但填充在框架里的内容,仿佛是旧日知识的重复和温习,而非一次激动人心的思想探险。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逻辑推进,也让我感到困惑。在阅读古代典籍的注释和解读时,我尤其看重作者如何处理典籍之间的互相印证和矛盾的调和。一个优秀的解读本,应该能将看似零散的古人思想串联成一条清晰的河道。但在这部作品中,章节之间的过渡显得有些生硬,仿佛是将几篇独立撰写的文章拼凑而成,缺乏整体的气韵贯通。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结构上的松散,很容易让人在阅读中迷失方向,不知道此刻我们正在探讨的是先秦诸子的哪一条思想主线。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引导,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便被带入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思维世界,而不是需要费力地在不同主题间进行跳跃和重组,这对于保持阅读的愉悦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