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典藏:古文观止(不可不读的国学精髓,流芳百世的文化浩典)
定价:19.90元
作者:(清) 吴材 , (清) 吴调侯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70279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简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品读美文,感受贤哲之睿思,文游祖国之山河,文涵百代,历久弥香。
徜徉于文海之中,拜读那些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智慧的启迪。
内容提要
《古文观止》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的境界,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考虑到今天读者的实际需求,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删去了少量篇目,配以作者简介、题解、注释及译文,并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使之更具时代感。
目录
郑伯克段于鄢
吕相绝秦
襄王不许请隧
触龙说赵太后
项羽本纪赞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师说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前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沧浪亭记
……
作者介绍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古文观止上下册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初拿到手里,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温润的触感就让人爱不释手。封面采用的仿古纹理和烫金工艺,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厚重历史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搭配着清晰锐利的宋体印刷,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沉迷于古文的“老学究”来说,简直是福音。排版上,更是别具匠心,在不牺牲可读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尤其是一些重要篇目的注释和译文,处理得既精准又贴合现代读者的习惯,可以说是传统美学与现代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比如扉页上那几方印章的排布,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部典籍的来历与传承。捧着它,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代文人的心灵对话,那种仪式感,是其他速食读物完全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陈列在书房里,代代相传的珍宝。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国学精髓”这类名头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常常华而不实,或者过于学院派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选篇角度非常刁钻,没有局限于那些烂熟于心的“必背篇目”,而是深入挖掘了一些在流传过程中被略微掩盖的明珠。比如其中对某位唐代小令的解读,视角新颖,完全跳脱了传统窠臼,让人恍然大悟,原来短短数十言中竟能蕴含如此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作者团队的功力可见一斑,他们不仅是文字的搬运工,更是思想的梳理者和传承者。我常常会为了理解其中某一句的深层含义,而反复咀嚼,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体验,实在令人沉醉。它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引导读者去触摸传统文化最核心的脉搏,让人由衷地感到,真正的“经典”是不惧怕被重新审视和深入挖掘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本收录范畴。对于我这样的古文爱好者来说,最头疼的就是不同版本间的文字差异和解释的五花八门。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似乎集合了多方权威的考证成果,给出了一个相对稳定且可信的“标准面貌”。每篇文章后的注解,绝非简单的字词释义,而是深入到时代背景、作者心境乃至当时的社会风俗,这种立体化的解读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鲜活度。我曾试着将其中一些篇目脱离注释来朗读,感觉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世界;但对照着这套书的解读再读,那画面感和意境瞬间就清晰、立体起来了。这就像是为你配备了一位随身的、学识渊博的私人导师,随时为你拨开阅读中的迷雾,让人在理解上少走了许多弯路,真正体会到古人言之有物的魅力所在。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可读性”控制得近乎完美。很多古文选本,要么是晦涩难懂的文言版,要么是过度白话导致意境全失的译文版。这部书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译注部分,措辞考究,保留了足够的文言韵味,但又清晰易懂,绝无那种为了“翻译”而翻译的匠气。我曾把它推荐给几位从未接触过传统文学的朋友,他们反馈说,以往觉得古文是“高高在上”的文字,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竟然能体会到其中的幽默和智慧。这说明它的学术深度和大众普及性达到了一个罕见的交汇点。它让传统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精神生活、随时取用的一份强大精神资源。这种“化繁为简而不失其真”的能力,是衡量一部文化巨著是否能真正“流芳百世”的关键所在。
评分坦白讲,市面上很多宣称“流芳百世”的文化产品,大多只能在书架上积灰。但这一部,我发现自己已经习惯性地将它放在案头触手可及的地方。它有着一种奇特的魔力,让你在面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喧嚣时,总想翻开它,寻求片刻的宁静与精神的滋养。我尤其喜欢它在选材上的“气韵连贯性”,虽然文章的年代和题材跨度很大,但整体读下来,总能感觉到一种宏大而绵延不绝的文化主线在牵引着,仿佛在提醒我们,我们是站在历史的巨人肩上的。这种“精髓”的提炼,不是生硬的断章取义,而是通过精妙的编排,让不同时代的智慧在彼此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文字的美感,更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从容、克制而又充满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