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通信原理(第2版)
定价:28.00元
售价:19.6元,便宜8.4元,折扣70
作者:徐文燕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635294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本书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以通信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开始,按信号在通信系统的流程顺序进行编写,着重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并围绕原理介绍*的通信技术与实现方法。
本书共分为9章:章绪论;第2章模拟调制系统;第3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第4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第5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第6章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第7章同步技术;第8章差错控制;第9章通信系统的应用举例。
本书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内容编排连贯,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编写上力求通俗易懂,除必要的数学推导外,注意讲述物理概念和直观的图形分析,强调应用。
为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分析方法,每章都精选了一些例题和习题,以供学习时参考。
本书可以作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高职高专、函授和成人教育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学习通信技术的人员参考。
章 绪 论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信号、信道与噪声
1.5 信道容量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模拟调制系统
2.1 调制的作用和分类
2.2 幅度调制
2.3 线性调幅信号的解调
2.4 线性调幅信号的非相干解调
2.5 模拟角调制
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3.1 抽样定理
3.2 脉冲编码调制
3.3 增量调制
3.4 改进型增量调制
3.5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3.6 语音与图像压缩编码简介
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4.1 数字基带信号的特点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4.3 基带传输中的码间串扰与间串扰的基带传输
4.4 部分响应系统
4.5 眼图与均衡
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5.1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5.2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5.3 二进制数字载波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5.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5.6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
6.1 频分复用
6.2 时分复用
6.3 码分复用
6.4 多址通信方式
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同步技术
7.1 引言
7.2 载波同步技术
7.3 位同步技术
7.4 群同步(帧同步)技术
7.5 网同步技术
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差错控制
8.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8.2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8.3 常用的检错编码方式
8.4 循环码
8.5 卷积码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通信系统的应用举例
9.1 光发送机的组成
9.2 光接收机的组成
9.3 光中继器
9.4 线路码型
9.5 光端机的主要指标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简直就是一本可以伴随工程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工具书。我注意到,它不仅覆盖了传统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础模块,还对现代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些前沿技术,如信道编码的最新进展和多址接入技术的演变,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关于信息论基础的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既保证了数学上的严谨性,又避免了让读者迷失在纯粹的数学推导中。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希望从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或者算法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起点和参考框架。它不像某些“速成”读物那样肤浅,而是真正沉下心来,把通信系统的核心原理剖析得淋漓尽致。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新的挑战,习惯性地翻开这本书的相应章节,总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理论依据,它的实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的示例和图示。在如此技术性的领域,视觉辅助材料的质量往往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坦白讲,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无论是星座图的绘制,还是频谱分析的波形图,都处理得极其精准和清晰。它们不是那种随便插入的插图,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工具,能够立刻帮助读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解释最大似然检测原理时,书中配的那几张不同判决准则下的决策面图,简直是神来之笔,让我对判决边界的几何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它在例题的选择上也十分考究,每一个例题都紧密贴合了章节的核心概念,而且计算过程详略得当,既展示了推导的完整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冗余信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学习过程变得异常高效和愉快。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教材时,内心是充满忐忑的,毕竟通信原理这个领域,听起来就和“高深莫测”划等号。但是,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却出乎意料地亲切和循序渐进。它不像有些经典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大堆定义和定理,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循循善诱。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为什么”的解释,很多地方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和“怎么做”,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在讲解调制解调技术时,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势,以及它们是如何应对实际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的,这种对背景和动机的深入挖掘,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我发现,很多我之前在其他资料中感到困惑的瓶颈,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豁然开朗的解答。它强迫你去思考,在有限的带宽和功率约束下,我们如何榨取出信号传输的极限性能,这种思维训练远比死记硬背公式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一种系统性的工程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通信系统并非孤立技术的堆砌,而是一个高度集成、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作者在讲解各个模块时,总会不经意地提醒读者要考虑整体的性能指标——比如误码率、带宽效率、实现复杂度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大局观”的培养,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学生或者初级工程师来说,是课堂教学中常常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部分。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通信方案,往往是在一系列妥协中寻求最优解的过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也保持了一种学术上的谦逊和严谨,它不宣扬“银弹”式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和尊重物理规律与技术限制。阅读完毕,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堆公式,而是获得了一套分析和设计任何通信链路时都能依赖的思维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设计,拿在手里就觉得很有分量。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度很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电路图,看起来也毫不费力,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布局上的用心,逻辑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深入复杂的系统分析,过渡得恰到好处。比如,初学者可能一开始会对傅里叶变换等工具感到畏惧,但书中对这些概念的讲解,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罗列,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实例和直观的比喻,让人感觉学习曲线变得平缓了许多。而且,书后的习题设计也非常有水平,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值计算,更多的是引导你去思考不同通信体制之间的权衡取舍,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读者的困惑点,总能在关键的地方给出深入的剖析,而不是一笔带过。这种细致入微的编排,无疑为我们这些在信息时代摸索前行的人,提供了一份扎实的底层知识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