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通信技術基礎(第2版)(高等學校應用型通信技術係列教材)
: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嚴曉華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30223098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現代通信技術基礎》第2版體現瞭近年來通信專業教學改革與精品課程建設的成果,將通信行業國傢職業標準的相關要求融人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結構和實踐訓練環節安排等方麵體現以通信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在版編排體係結構的基礎上,新增瞭現代通信技術發展的內容(包括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接入網新技術、下一代網絡、信息通信網絡技術等),提供瞭通信行業國傢職業標準中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並依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通信科學技術名詞》(2007版)規範瞭專業術語。
內容提要
本書根據高等學校應用型人纔培養目標和國傢通信職業資格的專業基礎知識要求,簡述瞭通信網概念及其基礎技術,並按通信工程專業分類與行業發展特點,全麵介紹瞭電信交換、數據通信、無綫通信、移動通信、光通信網、寬帶網絡通信等現代通信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術特點、相關業務、典型係統和主要應用。全書內容新穎、寬泛、重應用,敘述清晰,簡明易懂。
本書為高等學校通信類專業規劃教材,也可作為高校電子信息類與計算機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以及國傢通信職業資格的培訓用書,並可供相關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章 概論
1.1 通信概述
1.1.1 通信基本概念
1.1.2 通信係統模型
1.1.3 通信係統的分類
1.1.4 通信係統的質量評價
1.1.5 通信法規與通信標準
1.2 通信網的組成
1.2.1 通信網的概念
1.2.2 通信網的分類
1.2.3 電信網的組成
1.2.4 通信網的組網結構
1.3 通信信道
1.3.1 無綫信道
1.3.2 有綫傳輸信道
1.3.3 通信信道特性
1.4 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1.4.1 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
1.4.2 現代通信技術的特徵
1.4.3 我國通信業的發展趨勢
1.4.4 我國通信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1.5 國傢通信職業資格製度簡介
1.5.1 通信工程師職業資格
1.5.2 通信行業職業(工種)資格
1.5.3 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水平評價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通信網基礎技術
第3章 電信交換
第4章 數據通信
第5章 無綫通信
第6章 移動通信
第7章 光通信網
第8章 寬帶網絡通信
附錄A 通信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基礎知識部分)
附錄B 通信行業國傢職業標準
附錄C 現代通信技術基礎課程綱要
附錄D 常用通信術語縮略語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對技術文檔的排版和圖示要求很高的人,如果一個技術書籍的配圖模糊不清或者邏輯混亂,再好的內容也會大打摺扣。而這本教材在視覺呈現上,可以說是做到瞭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的圖錶設計非常清晰、專業,每一個示意圖都準確地服務於文字的解釋,沒有絲毫多餘的冗餘信息。特彆是涉及到頻譜分析和OFDM(正交頻分復用)結構的部分,作者精心設計的波形圖和子載波疊加圖,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信號處理過程的認知負荷。我以前看其他資料時,常常需要對照著好幾頁的文字纔能理解一張圖的含義,但在這本書裏,圖文的對應關係是即時且直觀的。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編者對讀者體驗的極緻追求。對於自學或者希望通過閱讀快速掌握某一技術模塊的讀者來說,這種高質量的視覺輔助是加速學習效率的決定性因素。
評分說實話,現在市麵上關於通信技術的書籍,要麼是麵嚮研究生的深度教材,要麼是麵嚮初級運維的速查手冊,很少有能恰到好處地平衡“深度”與“廣度”的。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找到瞭一座理想的橋梁。它沒有為瞭追求“新潮”而堆砌最新的前沿術語,而是穩紮穩打地鞏固瞭信息論、隨機過程這些“內功心法”。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學習新技術受阻,不是因為新技術本身太難,而是因為我們對底層原理的理解存在“斷層”。這本書恰恰彌補瞭我的這個斷層。比如,在談及香農定理時,它沒有直接跳到復雜的積分形式,而是通過對信息熵和信道容量的邏輯推導,讓人深刻理解到“帶寬”和“信噪比”對信息傳輸速率的根本製約。這種對理論根基的尊重和深入淺齣的錶達方式,讓我重拾瞭對基礎學科的敬畏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幫你把知識體係裏的所有“散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堅固、可靠的知識網絡。
評分我是在一個非常緊迫的項目需求下翻開這本書的,當時需要快速掌握射頻前端的基礎知識和電磁波在復雜環境中的傳播特性。坦率地說,我之前對這方麵的理解僅停留在大學課堂的皮毛階段,完全處於抓瞎的狀態。這本書的第三部分,關於傳輸媒質和天綫原理的章節,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一場及時雨。它用非常直觀的類比,解釋瞭駐波比、迴波損耗這些聽起來高深莫測的參數是如何影響係統性能的。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多徑效應”時的那段描述,沒有采用那種冰冷的說教式語言,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手把手地指導你如何識彆和緩解這些問題。閱讀過程中,我甚至能夠清晰地在腦海中構建齣信號在城市峽榖中穿梭、反射、衰減的動態畫麵。對於想從理論知識快速過渡到工程實踐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動手”導嚮性非常強,它教會你的不是如何死記硬背定義,而是如何用這些基礎原理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在我接觸瞭市麵上那些動輒上韆頁、晦澀難懂的專業著作之後。我本來還擔心這本“基礎”教材會不會過於淺嘗輒止,但讀下來發現,它在鋪陳宏觀概念的同時,對細節的把握相當到位。作者顯然非常瞭解初學者在麵對諸如信道編碼、調製解調這些核心概念時的睏惑點。比如,它對數字調製方式的解釋,不是簡單地羅列星座圖,而是非常耐心地從噪聲對信號判決的影響入手,逐步引申齣BPSK、QPSK乃至高階調製的優勢與權衡,那種循序漸進的邏輯鏈條,讓人感覺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更難得的是,它在講解理論時,總會巧妙地結閤一些現代通信係統中的實際應用場景,比如4G/5G中的某些關鍵技術點,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模型瞬間變得“有血有肉”,不再是空中樓閣。對於我這種希望快速建立紮實理論框架,同時又想對未來技術發展有個大緻瞭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簡直無可估量。它沒有過度堆砌復雜的公式推導,而是將重點放在瞭“為什麼”和“怎麼用”上,這正是應用型教材的精髓所在。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於“係統觀”的培養。在很多教材中,不同的技術模塊往往是被割裂開來講解的,比如編碼、調製、多址接入,它們看起來就像是各自獨立的知識模塊。然而,這本書在章節過渡和案例分析中,非常自然地將這些模塊整閤起來,展現瞭一個完整的端到端通信鏈路是如何協作工作的。它會引導你思考:一個良好的信道編碼選擇,如何反作用於後續的調製方式,最終又如何體現在係統的整體頻譜效率上。這種宏觀的、流程化的講解,讓我不再僅僅是一個“技術點”的掌握者,而逐漸具備瞭“係統設計者”的思維雛形。它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像是在塑造一種分析問題的框架。對於那些希望從操作層麵提升到架構層麵的技術人員來說,這種全局視角的引導,比單純的知識點羅列要寶貴得多。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教會我們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穩定的通信係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