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 9787030387134 王涛,王利兵,于海燕-RT

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 9787030387134 王涛,王利兵,于海燕-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涛,王利兵,于海燕 著
图书标签:
  • 能源植物
  • 山杏
  • 植物学
  • 生物学
  • 林业
  • 资源利用
  • 中国植物
  • 王涛
  • 王利兵
  • 于海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87134
商品编码:297324533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

定价:80.00元

作者:王涛,王利兵,于海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0303871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王涛等编著的《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山杏研究团队近年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在对山杏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山杏的分布规律与资源量,对其分布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在资源集中分布区进行了优良种源、优良林分、优良类型与优良单株的选择,建立了种质资源基地,并进行了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应商品性状的研究,提出了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同时,也进行了山杏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为山杏定向培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为今后山杏优质生态能源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内容提要


《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是木本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工作成果之一,是在对山杏资源全面调查,确定具体分布范围,分析其分布规律,根据资源量进行分布区划,制定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分和关键指标控制(包括山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柴油特征评价)的方法进行优良类型和优良单株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山杏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山杏种子及苗期种源变异分析)、不同林分商品经济性状特征、制备生物柴油及其工艺的优化、现有林更新复壮技术、苗木繁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基地建设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为山杏生态能源林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生产的价值。《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可供林业、农业、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和广大基层工作者阅读参考。

目录


自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山杏外研究现状
1.2.1 山杏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1.2.2 山杏栽培技术研究
1.2.3 山杏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第2章 山杏资源调查及分布规律
2.1 研究方法
2.1.1 调查范围的确定
2.1.2 调查方法
2.1.3 调查内容
2.1.4 山杏分布区资源区划
2.1.5 山杏分布区自然条件收集
2.2 山杏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2.3 山杏在我国的分布规律
2.3.1 山杏的水平分布规律
2.3.2 山杏的垂直分布规律
2.4 山杏在我国的总体分布特征
2.5 山杏在我国各分布区的分布特征
2.5.1 集中分布区
2.5.2 次集中分布区
2.5.3 零星分布区
2.5.4 山杏集中分布区和次集中分布区山杏资源量分析
第3章 不同种源山杏种子及苗期变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收集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试数据处理和分析
3.2 不同种源山杏种子形态性状变异
3.3 不同种源山杏种子性状相关分析
3.4 不同种源山杏种子性状地理变异规律
3.5 不同种源山杏苗期表现
3.5.1 不同种源山杏苗期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3.5.2 不同种源山杏苗期性状间相关分析
3.5.3 山杏苗期性状与种子性状相关分析
3.5.4 山杏苗期性状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3.6 山杏种源的初步区划
第4章 山杏的良种选育
4.1 研究方法
4.1.1 山杏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4.1.2 林分类型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
4.1.3 优良类型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
4.1.4 优良单株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
4.1.5 山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柴油特征评价
4.1.6 杂交育种试验
4.2 山杏优良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1 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2.2 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评价方法
4.3 山杏林分类型的选择
4.3.1 西伯利亚杏纯林
4.3.2 西伯利亚杏虎榛子混交林
4.3.3 西伯利亚杏油松混交林
4.3.4 西伯利亚杏绣线菊混交林
4.3.5 西伯利亚杏酸枣混交林
4.3.6 东北杏蒙古栎混交林
4.3.7 野杏野苹果混交林
4.4 山杏主要形态特征变异程度
4.5 山杏优良类型的选择
4.5.1 西伯利亚杏
4.5.2 东北杏
4.5.3 野杏
4.6 山杏优良单株的选择
4.6.1 初选和复选优树
4.6.2 决选优树
4.7 山杏优良单株不同分布区表型特征的比较
4.8 山杏优良种质资源生物柴油特征评价
4.8.1 山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
4.8.2 生物柴油的特征值
4.9 杂交育种试验
4.9.1 杂交杏F1代种子遗传性状的研究
4.9.2 杂交杏F1代苗木培育
第5章 山杏商品经济性状特征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取样方法
5.1.2 山杏不同分布区不同林分类型商品经济性状特征的比较
5.1.3 油脂和脂肪酸含量测定
5.1.4 生物柴油特征值计算
5.2 不同分布区不同林分类型商品经济性状特征比较
5.3 不同分布区山杏脂肪酸组成及生物柴油特征分析
5.3.1 不同分布区山杏脂肪酸组成分析
5.3.2 山杏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特征分析
第6章 山杏杏仁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其工艺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油脂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6.1.3 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制备
6.1.4 脂肪酸甲酯含量测定及产率计算
6.1.5 山杏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优化
6.1.6 工艺的验证
6.2 山杏生物柴油制备工艺优化
6.2.1 响应面结果的方差分析
6.2.2 山杏生物柴油数学模型拟合
6.2.3 影响因素对山杏生物柴油产率的响应面分析
6.2.4 山杏生物柴油制备佳工艺确定及验证
6.3 山杏生物柴油特性分析
6.3.1 冷滤点
6.3.2 十六烷值
6.3.3 密度和运动黏度
6.3.4 氧化安定性
6.3.5 闪点
6.3.6 其他燃料特性指标
第7章 山杏林更新复壮技术
7.1 更新复壮技术
7.1.1 更新复壮期选择
7.1.2 更新复壮时间
7.1.3 更新复壮措施
7.2 更新复壮配套技术
7.2.1 平茬后植株管理
7.2.2 断根施肥复壮
7.2.3 挖蓄水坑
7.2.4 割草压绿肥
7.2.5 保护树体,防治病虫鼠兔害
第8章 山杏苗木繁育和丰产栽培技术
8.1 苗木繁育
8.1.1 种子的采收和保存
8.1.2 播种时间及不同处理
8.1.3 播种方法
8.1.4 苗期的管理
8.1.5 容器育苗
8.1.6 苗木出圃
8.2 山杏丰产栽培技术
8.2.1 能源林造林地选择
8.2.2 基础设施的建立
8.2.3 良种的选择
8.2.4 整地时间与方法
8.2.5 造林时间
8.2.6 造林技术
8.2.7 栽植后的管理
8.2.8 土肥水管理
8.2.9 提高坐果率
8.2.10 整形修剪
8.2.11 预防霜害
8.2.12 嫁接改良
8.3 病虫害防治
8.3.1 山杏虫害
8.3.2 山杏病害
第9章 山杏能源林采种基地建设规划
9.1 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9.2 项目技术基础
9.2.1 山杏资源调查研究
9.2.2 山杏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发展潜力
9.3 项目建设方案
9.3.1 集中分布区建立山杏能源林采种基地
9.3.2 建设期管理
0章 山杏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10.1 总论
10.1.1 项目名称
10.1.2 建设目标
10.1.3 建设地点
10.1.4 建设内容及规模
10.1.5 建设期限及进度
10.1.6 项目概况
10.2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0.2.1 项目背景
10.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0.3 项目建设条件
10.3.1 自然地理条件
10.3.2 社会经济条件
10.3.3 森林资源概况
10.3.4 山杏产业现状
10.4 项目建设方案
10.4.1 指导思想
10.4.2 建设目标
10.4.3 建设内容、位置和规模
10.4.4 建设期限
10.4.5 项目选址原则
10.4.6 山杏低产林改造示范林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 (9787030387134) 作者: 王涛, 王利兵, 于海燕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综合研究。山杏( 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不仅在传统林业和果品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潜在的能源价值,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书聚焦于山杏作为能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第一部分:山杏的生物学基础与资源现状 本部分首先对山杏的植物学分类、形态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国内外的分布区域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实地调研数据的整合,勾勒出中国山杏资源的现状,包括其主要分布省份、不同生态类型下的种群特征以及主要的栽培品种。特别强调了山杏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为后续的能源化利用研究奠定基础。 植物学特征与遗传多样性: 详细阐述了山杏的茎、叶、花、果等器官的形态学特征,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未来育种改良的基础,本书通过梳理现有研究成果, highlighting 了山杏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国内外分布与资源评估: 盘点中国山杏的主要分布区域,包括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山杏资源量、生长状况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同时,简要介绍国外山杏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为中国山杏的国际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适应性与生态位: 探讨山杏在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分析其生态位特征。这对于理解山杏在不同区域的能源潜力至关重要,例如,了解其耐旱、耐寒能力可以指导其在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上进行能源种植。 第二部分:山杏的能源化潜力评估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系统地评估了山杏作为能源植物的潜力。主要从生物质产量、能量含量、能源转化效率以及环境效益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 生物质产量与组成分析: 详细研究了山杏不同部位(如枝、叶、果核、树干等)的生物质产量,并对其化学组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挥发分等)进行定量分析。这些数据是评估其能源潜力的基础,特别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直接关系到生物质的能源转化效率。 能量含量与热值测定: 通过实验测定山杏不同生物质的低位热值(LHV)和高位热值(HHV),并与常用的生物质能源进行比较,从而量化其能量密度。 能源转化技术可行性分析: 探讨了将山杏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气)或直接燃烧发电的技术路线。本书分析了现有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的成熟度、经济性和环境影响,并重点关注针对山杏生物质特性的优化技术。例如,针对山杏果核的高含油量,可以探讨其榨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可行性;针对枝叶等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部分,可以研究其水解和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工艺。 环境效益评估: 从碳减排、土壤改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评估了山杏作为能源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例如,利用山杏废弃物生产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山杏的种植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部分:山杏生物质的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 本部分着眼于山杏生物质的多元化利用,不仅仅局限于能源领域,更拓展到其他高附加值的领域,实现“一物多用”,提升其经济价值。 山杏果核的综合利用: 山杏果核含有丰富的油脂,本书深入研究了果核油脂的提取技术、理化性质以及其在生物柴油、食用油、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此外,果核的残渣也可用于生产活性炭、生物质颗粒燃料等。 山杏枝叶的能源化与材料化: 探讨了山杏枝叶通过气化、热解等技术生产合成气、生物炭等能源产品,以及将其转化为生物基材料(如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的可能性。 山杏树干的林业副产品与生物基材料: 分析了山杏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探讨其在家具制造、建筑材料等传统林业领域的应用,并研究其在生物基材料制造中的潜力,例如用于生产纤维素基复合材料。 山杏其他副产品的开发: 探索了山杏花、皮等部位的潜在应用,如提取天然色素、药用成分等,从而实现对山杏资源的“全株利用”。 第四部分:山杏能源化产业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 基于前述的研究成果,本书最后提出了中国山杏能源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旨在推动山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适合山杏能源化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如“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并分析了其优劣势。 技术推广与创新: 强调了技术研发和推广在推动山杏能源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等建议。 市场机制与政策支持: 探讨了建立健全山杏能源产品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并就政府在税收、补贴、标准制定、用地保障等方面应提供的政策支持提出了具体建议。 可持续发展路径: 强调在发展山杏能源化产业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效益的提升,确保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对山杏生物学特性的深入剖析,也有对其能源化潜力的量化评估,并结合了多元化利用的设想。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的出版,将为科研人员、工程师、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产业从业者提供一本权威、全面的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翔实的数据资料所折服。无论是关于山杏的基因组学研究,还是对其化学成分的分析,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作者们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使得结论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书中的图表数据清晰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让我能够快速地把握核心信息。例如,关于山杏不同品种的产量、含油量等数据的对比分析,就让我对它们的经济价值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种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研究方式,让我能够信服书中提出的观点,也让我对山杏这种植物有了更深刻的科学认知。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描述,而是用数据说话,用科学证明。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其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图。无论是文字部分,还是配图,都显得格外用心。文字清晰易读,注释详尽,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深入理解研究内容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而那些高质量的图片,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山杏不同生长阶段的微距摄影,每一片叶子的脉络,每一颗果实的纹理,都仿佛触手可及。还有那些展示山杏不同品种形态特征的对比图,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山杏在不同地域的生长环境的实景照片,这些照片不仅为研究内容提供了生动的视觉佐证,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杏顽强的生命力和它们所处的独特生态环境。这些图片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充分展现了编著者在细节上的追求,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感和信息传递的效率。

评分

这本《中国能源植物山杏的研究》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采用了一种既古朴又充满生命力的色调,主色调是淡淡的土黄色,仿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黄土地,又像是山杏成熟时那诱人的色泽。中央醒目的“山杏”二字,用毛笔字体书写,苍劲有力,传递出一种自然野趣和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背景则是模糊的山峦剪影,暗示着研究的地域广阔和深入。整体设计没有过于花哨的装饰,而是回归书籍的本质,传递出一种沉静、科学而又充满期待的研究氛围。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能感受到它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同时,封面传递的自然之美也勾起了我对山杏这种植物的好奇心,让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它在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价值。这种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设计,恰恰符合了我对一本扎实研究书籍的期望,既要内容详实,又要传递出研究对象的独特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设置非常合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从总论到各论,再到应用与展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山杏的起源、分布、形态特征等基础信息的详尽介绍,这为后续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关于山杏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如繁殖、抗逆性等方面的阐述,也让我对这种植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对于山杏在能源开发方面的潜力的分析,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将山杏视为一种植物,而是将其与现代能源需求相结合,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以及对前沿科技的关注,让我看到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觉得非常有启发性,思考的维度被大大拓宽了。

评分

合上书本,一股对中国本土植物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山杏的专著,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生物多样性宝库的探索史。它让我看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多少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山杏,这个看似普通的植物,却承载着如此丰富的科学信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本土植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类似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有效的利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科学研究,更包含着对国家自然资源的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