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淡水虾类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
定价:28.00元
作者:潘茜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222819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淡水虾类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是水产专家张家国的倾心力作,图文结合紧密,内容翔实。★《淡水虾类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详细介绍了不同生长阶段淡水鱼的营养需求,淡水鱼饲料各类及饲喂技术、淡水鱼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淡水鱼饲料的配方设计等内容。内容全面,科学易懂。★《淡水虾类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淡水鱼养殖专业户、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指导生产使用,也可供有关水产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对淡水虾类生活习性和食性、营养需求、苗种培育饲料及应用、配合饲料的原料与添加剂、配合饲料配制及加工工艺、配合饲料标准与营养价值评定、配合饲料投饲技术以及淡水虾的养殖与病害防治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着重介绍了罗氏沼虾、青虾和淡水小龙虾三种*主要的淡水虾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配制、加工、投饲的关键技术要素,可供广大从事淡水虾饲料与养殖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
目录
章淡水虾类养殖概述
节罗氏沼虾2
一、概述2
二、全球罗氏沼虾养殖发展与现状4
三、我国罗氏沼虾养殖发展与现状4
第二节青虾6
一、概述6
二、青虾养殖发展与现状7
第三节淡水小龙虾9
一、概述9
二、淡水小龙虾养殖发展与现状10
第二章淡水虾类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节淡水虾的生活习性14
一、罗氏沼虾的生活习性14
二、青虾的生活习性19
三、淡水小龙虾的生活习性21
第二节淡水虾的食性23
一、罗氏沼虾的食性24
二、青虾的食性25
三、淡水小龙虾的食性28
第三章淡水虾类的营养需求
节淡水虾类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33
一、淡水虾类对蛋白质的需求33
二、淡水虾类对氨基酸的需求41
第二节淡水虾类对脂肪的需求49
一、罗氏沼虾对脂肪的需求50
二、青虾对脂肪的需求52
三、淡水小龙虾对脂肪的需求53
第三节淡水虾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53
一、罗氏沼虾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54
二、青虾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55
三、淡水小龙虾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56
第四节淡水虾类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求56
一、淡水虾类对无机盐的需求56
二、淡水虾类对维生素的需求60
第四章淡水虾类苗种培育饲料及应用
节生物饵料66
一、卤虫67
二、轮虫77
三、枝角类88
第二节人工配合饲料92
一、蛋羹制作及投喂92
二、微粒饲料92
第五章淡水虾类配合饲料的原料与添加剂
节饲料原料的分类与编号97
一、饲料的习惯分类法97
二、国际饲料分类法98
三、中国饲料分类法100
第二节淡水虾类配合饲料主要原料的选择及特性102
一、淡水虾类配合饲料原料选择应考虑的基本因素102
二、蛋白质原料104
三、能量原料121
第三节淡水虾类配合饲料添加剂124
一、营养性添加剂125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132
三、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36
第六章淡水虾类配合饲料配制及加工工艺
节淡水虾类饲料配方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148
一、淡水虾类饲料配方设计原则149
二、设计配方时应考虑的因素150
三、饲料配方计算方法153
四、淡水虾类饲料配方158
第二节淡水虾类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169
一、淡水虾类配合饲料加工工艺169
二、淡水虾类配合饲料加工各工段工艺要求及相关设备171
第七章淡水虾类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营养价值评定
节淡水虾类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183
一、影响淡水虾类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183
二、优质淡水虾类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186
第二节淡水虾类饲料质量和营养价值评定188
一、淡水虾类饲料质量的总体评定方法188
二、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法190
第八章淡水虾类配合饲料投饲技术
节选择优质的饲料193
一、淡水虾类配合饲料质量要求193
二、如何选择优质的虾类配合饲料195
第二节投饲技术197
一、影响投饲率的因素197
二、投饲量的确定与投饲方法198
第九章淡水虾类的养殖与病害防治
节淡水虾的养殖204
一、罗氏沼虾的养殖204
二、青虾的养殖214
三、淡水小龙虾的养殖220
第二节淡水虾的病害防治230
一、淡水虾类的病害预防230
二、淡水虾类病害的观察及诊断232
三、淡水虾类常见病害的治疗234
附录一罗氏沼虾配合饲料行业标准(SC/T 1006—2003)236
附录二青虾配合饲料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334—2007)243
附录三小龙虾配合饲料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273—2008)249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潘茜,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正高,1986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同年7月进入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作到今,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育种、营养与饲料、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工作。获2012年度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湖州市首届“发明人奖”(2008.9)目前主持在研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参加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项、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项。主持或参加已鉴定或验收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获省市级奖8项:省科技一等奖1项(2007)、二等奖3项(2005;2009;2011)、三等奖2项(1989;1998),省科学技术转化二等奖1项(2010),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2);获国家发明7项,其中发明人2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书稿1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都相当不错,纸张厚实,文字清晰,排版也比较舒服,阅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水产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介绍部分,它详细列举了多种常用的饲料原料,并对其主要营养成分、适口性、消化吸收率等进行了客观的评估。这对于我们自己在配制饲料时,如何选择性价比高、营养均衡的原料,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蛋白质来源的分析印象深刻,比如鱼粉、豆粕、虾粉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淡水虾饲料中的最佳应用比例,都讲解得很到位。这使得我在思考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不过,在饲料加工工艺方面,我感觉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细节。例如,对于不同类型的饲料(膨化料、颗粒料、粉状料)的加工过程、温度、湿度控制等关键环节,如果能有更深入的讲解,甚至附带一些具体的设备参数和操作指南,那将对实际生产操作人员更加实用。目前书中对这部分的介绍相对概括,更多地偏向于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高质量的成品饲料,这一环节的指导性还有提升空间。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逻辑安排表示赞赏,它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淡水虾类的营养世界。从基础的营养学原理,到具体营养素的功能,再到饲料配方的设计,整个过程非常系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能量营养与蛋白质营养互作的讨论感到非常有启发。它解释了如何在保证蛋白质高效利用的同时,提供充足的能量,避免蛋白质被用作能源而浪费,从而促进虾的生长。书中提到的一些能量来源与蛋白质来源之间的平衡配比原则,对于我们控制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非常有指导意义。但是,在关于饲料配方设计的部分,我感觉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工具。例如,在氨基酸平衡的计算上,虽然提及了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但如果能提供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或者推荐一些饲料配方软件的使用方法,那将大大提高配方设计的科学性和效率。目前书中更多的是经验性的描述,对于如何进行精确的量化计算,指导性略显不足。另外,书中在探讨如何根据水质对虾类营养需求的影响时,虽然提及了溶氧、pH等因素,但对于这些环境因素具体如何改变虾体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以及如何在配方中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更加具体化。
评分这次购入的《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淡水虾类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这本书,我抱着极大的期望,希望能系统地了解淡水虾类的饲养奥秘。然而,在翻阅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在关于不同生长阶段虾类具体营养配比的阐述上,似乎有所欠缺。例如,在提到幼虾和成虾的饲料配方时,书中给出的宏观指导性建议较多,但对于如何根据实际养殖密度、水温变化、饵料来源等具体变量进行微调的量化数据和操作流程,则不够详尽。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更精细化的表格,例如不同年龄段虾对特定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百分比范围,以及这些数值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被精确计算和应用。书中虽提及了能量、蛋白质等基础概念,但如何在实践中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饲料配方,让新手也能轻松上手,这一点上的指导力度稍显不足。或许,对于经验丰富的养殖户而言,书中的理论框架已经足够,但对于初学者,可能还需要更多实践层面的“干货”。此外,在探讨疾病预防与营养的关系时,书中更多地侧重于营养素的功能性,但对于如何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来增强虾体免疫力,抵御特定病原体,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化,例如增加一些具体案例分析,说明哪些营养成分的添加能够显著降低某种常见疾病的发生率。
评分这本书作为《水产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中的一员,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淡水虾类营养需求的大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虾体消化生理特点的介绍,它解释了虾类特殊的消化系统如何影响其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率,从而为我们制定更符合其生理特性的饲料提供了理论基础。书中对于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等在虾体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原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都有比较细致的阐述。然而,在关于饲料适口性和投喂策略的探讨上,我感觉还有提升的空间。书中虽然提及了适口性对摄食量的影响,但对于如何通过调整饲料的物理性状(如颗粒大小、硬度、味道、颜色)来提高虾的摄食欲望,以及如何根据虾的活动规律、养殖密度等因素来制定最优的投喂时间和频率,这方面的实践性指导可以更丰富。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不同投喂策略的对比案例,说明哪种策略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带来更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率。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特殊时期,如蜕壳期、繁殖期,虾类营养需求的变化以及对应的饲料调整方案,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细化和具体化。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其厚重的篇幅所吸引,里面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淡水虾类营养学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微量营养素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虾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抗病能力的重要性,并列举了许多缺乏这些微量元素可能导致的生理障碍。这让我对微量营养素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中对各种微量营养素的功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例如维生素C在虾体抗氧化和伤口愈合中的作用,以及对维持甲壳完整性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配方应用方面,我感觉书中可以更进一步。虽然给出了推荐剂量,但如何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养殖环境的应激程度、以及饲料中其他成分的含量来精确调整这些微量营养素的添加量,这方面的指导还不够精细。例如,书中在提到应激时,虽然提及了需要增加某些维生素的摄入,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增加幅度和计算方法。这让我感觉,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科学地“加减法”仍然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此外,书中对一些新兴的营养添加剂,如益生元、益生菌、免疫增强剂等,在淡水虾饲料中的应用潜力,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案例分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