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5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行车地图集
定价:72.0元
作者:天域北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1610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135kg
编辑推荐
详尽的公路网信息;快速查阅城市间里程;的景观公路分布;众多出入城市导向图。
内容提要
本书为公路网类图集,采用大比例尺地图,一个省区按地级分幅。有近300幅路网详图,详细标注了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里程桩、收费站、各级道路里程、城镇乡村、旅游景点等。
每个省一个页码表示城市间里程,方便查询从本省区主要城市到全国各主要城市间里程。
多幅城市地图和数千个旅游景点为您的商务、旅游提供帮助。城市过境导向图,直观反映城市外部公路布局,方便进出城市。
三维景观地图能直观地看出平原、丘陵和山地。国道高度表能直接读出各点的海拔高程。各级道路的路面情况描述,以帮助您选择佳的行车路线。
本书由总图部分和各省区部分两大部分组成。总图部分主要是表示中国政区、中国干线高速公路及国道、中国东北部公路、中国西部公路等,全国路网整体情况直观呈现,一眼所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让我觉得与现代阅读习惯格格不入,那就是它缺乏交互性。这本地图集是单向的、静态的知识输出。你无法点击查询某一服务区或出口的详细信息,一切都需要依赖你自己的经验和预先的知识储备来构建完整的出行画面。这反而迫使我必须更深入地去研究地图上的每一个符号、每一条注释,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更完整的空间模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电子设备的“喂食”。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虽然耗时,但带来的空间认知是更牢固的。它考验的是读者的耐心和对地理信息的理解能力,而不是测试你的设备电量。总而言之,它代表了一种对传统、扎实测绘技术的致敬,是一份需要被“阅读”而非仅仅是“查看”的工具书,其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未经算法美化的真实地理信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初看之下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惊喜,那种标准的、偏向功能性的地图册设计,总让人觉得少了一丝人情味。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倒是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抱有期待,毕竟“2015”这个时间点也意味着它收录的数据有一定的时效性,对于当时计划自驾出行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参考价值很高的工具书。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出版社和制作方,中国地图出版社的背景自然是令人信赖的,而“天域北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则暗示了其中可能融入了较新的地理信息技术。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制图标准,等高线、路网标识的色彩区分处理得比较得当,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常有的模糊感。当然,作为一本侧重“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的地图集,我最关心的就是细节的覆盖面和标注的准确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粗略地描绘出主干道,而是能细致到乡村小路的一些关键节点,这样在偏远地区迷路时,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我口袋里的救命稻草。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严谨、实用,但缺少一点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
评分我对这本地图集的装帧设计保持着一种略带批判性的欣赏。它显然不是为“收藏”而生的,其设计哲学完全服务于“携带”和“快速查阅”。皮质或类皮质的封面材料,虽然提升了整体质感,但相对而言牺牲了一定的柔韧性,在频繁对折和塞入车载储物格时,书脊的耐用性成为了一个隐忧。我更倾向于那种可以完全摊平,甚至能像活页一样操作的地图册,但这本似乎更强调保持整体性。内页的纸张厚度适中,既保证了油墨不会洇色到背面,又避免了过于笨重。从信息架构的角度看,编排逻辑非常清晰,通常是先大区域概览,再逐步聚焦到详细的路网图,这种层级划分对于制定长途路线非常有帮助。美学上的追求被完全搁置了,一切都让位于信息的传达效率,这使得它在那个技术快速迭代的年代,反而占据了一个独特的生态位——不依赖电源,不受信号干扰的绝对确定性。
评分这份地图集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远比我最初基于封面产生的保守预期要来得扎实。我曾带着它进行了一次跨越数个省份的长途旅行,在那些导航信号时断时续的“盲区”,它简直就是我的定海神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城乡公路网”的处理。很多新修的或者正在改造中的乡道,在电子导航上经常显示为“未开通”或者干脆是一片空白,但这张实体图却能给出相对可靠的走向指示,这在当时的地理信息更新速度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在夜间或者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高质量的纸张和油墨印刷,使得反光不刺眼,文字清晰可辨,这比盯着手机屏幕要舒服太多了。当然,瑕不掩瑜,如果非要挑剔,某些特定区域的微小村庄的连接点标注略显拥挤,可能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准确识别,但这也许是篇幅限制下不得不做的取舍。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履行了一个专业工具书的职责,可靠、耐用,是行程规划阶段不可或缺的“沙盘推演”工具。
评分思考到“2015”这个时间点,这张地图集在当时对于规划者和自驾爱好者来说,其价值绝不亚于一份高级行程规划报告。它所反映出的路网建设的脉络,是那个时代中国基础设施发展速度的一个侧面剪影。当我比对现在的高德或百度地图时,会发现一些当年规划的瓶颈路段已经变成了宽阔的高速通道,而这张地图集恰好记录了“之前”的状态。因此,它现在更像是一份历史地理文献,记录了中国公路网络的演进轨迹。对于研究交通地理或者怀旧的旅行者来说,它提供了宝贵的“快照”。我记得在某些偏远山区,我曾根据图上的虚线道路进行探索,虽然有些路况已变,但其对地形的还原度,特别是山脉走向和河流跨越点的标记,展现了传统测绘的深厚功力,那种基于实地考察的严谨,是纯粹的卫星数据叠加有时难以完全体现出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