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汉语转折类话语标记研究
定价:78.00元
作者:宋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201169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作者从语用功能的视角对话语标记问题做了简要梳理,重新界定了话语标记的概念。在分析所涉语料后,提出话语标记研究的三个视角:语体优先序列视角、语法化视角、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作者认为,“让步复句”是转折类复句的一个次范畴,话语标记是在互动话语建构中起到关联作用的语言单位。作者据此尝试在转折复句中创建转折类话语标记。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宋晖,男,1978年7月出生,汉族,吉林长春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语言学专业博士、博士后。2012年至今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6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社会语言学等。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其学术层面的贡献。它更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汉语语言表达背后那精巧的机制。作者宋晖教授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转折”信号词,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剖析。我一直觉得,语言的魅力恰恰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而转折标记正是这种魅力的重要载体。书中对不同转折词的语义、语用功能的区分,以及它们与句法结构、语篇组织的关系,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非孤立地看待这些词语,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话语的动态过程中去考察,分析了它们在构建语篇连贯性、引导听话人预期、甚至塑造说话人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汉语的“微观”表达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以前那种“凭感觉”的用法,现在则有了更清晰的理论指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想着可能就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学术理论书。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作者宋晖教授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将非常专业的语言学概念,用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讨论的“转折”类话语标记,在我们日常交流中简直无处不在,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比如,同样是“但是”,在不同的句子结构和语境下,它所传达的语气和含义可能大相径庭。这本书就详细地梳理了这些细微的差别,并通过大量的真实语料来佐证,这让我豁然开朗。我过去总觉得自己的表达不够到位,有时候会词不达意,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对这些转折词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书中关于“认知视角”和“语用功能”的分析,让我看到了语言的动态性和灵活性,以及使用者在构建意义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汉语中这些“小词”的认知,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表达的“内功心法”。
评分这本书我前段时间刚读完,确实很有收获。我一直觉得,语言之所以迷人,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那种细微之处的表达力,而话语标记正是这种力量的集大成者。这本书把“转折”这个在日常对话中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至关重要的连接词(比如“但是”、“可是”、“然而”等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语言学理论的高度,结合大量的语料,揭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功能、用法以及背后的认知机制。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过程中所呈现的逻辑严谨性,不是简单罗列现象,而是试图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让我对汉语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以前我只是凭语感去使用,现在则能更自觉、更准确地运用这些标记,让我的表达更清晰、更有层次。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精密的语言手术,把那些潜藏在日常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一一解剖,展现其精妙之处。对于任何对汉语语言学感兴趣,或者希望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把开启汉语深层奥秘的金钥匙。
评分我一直对汉语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词”有着特别的关注,因为我相信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义。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样的好奇心。宋晖教授对“转折”类话语标记的研究,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他不仅梳理了这些标记的类型、功能,更重要的是,他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些标记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处理过程。比如,当我们在句子中使用“然而”的时候,其实是在主动引导听话者进入一种需要调整预期的情境,这背后涉及到了非常复杂的心理和认知过程。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际语料分析,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语境下,同一转折词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的对比分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汉语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读这本书,就像是接受了一场汉语的“高级定制”,让我学会如何更精准、更富有策略性地运用这些表达工具,让我的语言更加有力量、有深度。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学术著作。我平时阅读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很多都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各种理论术语,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宋晖教授的写作,既有严谨的学术根基,又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对于“转折”类话语标记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梳理上,更深入探讨了这些标记在实际交际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听话人的理解和情感判断。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预期不符”和“对比”的分析印象深刻。很多时候,我们使用转折词,并非仅仅是为了连接两个相反的观点,更多的是为了制造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阅读或倾听体验。作者通过对不同转折词的细致区分,以及对它们在不同句法位置的语用效果分析,让我对汉语的表达艺术有了更深的体悟。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味一壶陈年的老酒,初尝之下可能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丰富的层次和醇厚的韵味。对于我这样一直致力于提升汉语表达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