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
定价:80.00元
作者:张和民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0303912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圈养*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汇集了圈养*野化培训和放归的评价体系、技术手段、饲养管理和监测方法,结合*的生物学特性及野化放归的研究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给出了放归成功的个体“淘淘”和“张想”的具体情况,是圈养*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方面问世的专著。《圈养*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可作为*相关研究和野生动物放归研究的参考用书。
内容提要
伴随着*繁育领域“三难”问题的解决,圈养*种群实现了自我维持和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的野化培训和放归才有实现的可能。放归,不仅可以减缓圈养*的压力,也是*迁地保护的终目的。从2003年开始,圈养*的野化培训走过了艰难的道路,有过收获,也有过挫折,项目团队都克服困难坚持走了过来。如今,经过野化培训的“淘淘”已经在野外生活了一年有余,刚放归不久的“张想”也逐步适应了野外的环境。这不仅是对科研工作人员*的回馈,更是*保护工程向前推进的一大步。《圈养*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以圈养*的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为主,围绕相关的评价体系、技术手段、饲养管理和监测方法,结合*的生物学特性及野化放归的研究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汇集了大量相关的科研数据及珍贵图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圈养*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方面问世的专著。
目录
序
前言
章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背景1
节放归研究的历史与现状3
第二节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现状5
第三节圈养大熊猫种群发展与现状7
第四节野外救护大熊猫放归回顾8
第五节圈养大熊猫放归需求9
第二章大熊猫生物学特征11
节大熊猫的历史演化11
第二节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及利用11
第三节大熊猫的行为生态及种间竞争14
第四节繁殖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16
第三章野化培训环境与技术18
节野化培训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8
第二节野化培训圈20
第三节野化培训技术方法22
第四节野化培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24
第四章亚成体和母兽带仔野化培训29
节野化培训阶段划分29
第二节野化培训方式与对象29
第三节野化培训实例32
第五章野化培训大熊猫饲养管理46
节饲料组成46
第二节营养供给47
第三节不同阶段的日常管理49
第四节幼仔的和颈圈的佩戴51
第六章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53
节行为谱及相关参数的定义53
第二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以“淘淘”为例)57
第三节幼仔行为和介质利用的时间分配58
第四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行为发育的阶段划分和关键期61
第五节野化培训幼仔与圈养幼仔的行为发育比较62
第六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节律与时间分配62
第七章微生境利用66
第八章大熊猫野化培训期间的疾病预防与监测72
第九章大熊猫野化放归的遗传学分析77
节圈养种群基因丰富度77
第二节大熊猫野化放归的遗传性原则80
第三节野化放归实施的遗传学建议83
第十章野化培训大熊猫选拔评价体系85
节野化培训个体选择体系85
第二节野化培训成效评估指标89
第十一章大熊猫放归栖息地选择90
节放归适宜栖息地选择应考虑的基本条件91
第二节放归候选地调查的内容与方法93
第三节放归候选地选择的科学性评估94
第十二章放归大熊猫监测与研究95
节研究内容与方法95
第二节安全监控99
第三节圈养大熊猫放归实践101
主要参考文献109
彩图.vi.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
作者介绍
张和民,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也是*“放归山林”计划的倡导者,被誉为“*之父”。为第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委、省第二届四川创新人才奖,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推动林业科技进步重要贡献奖。2005年经国家林业局报中宣部批准被确定为全国“时代先锋”宣传典型。
张和民及其团队再圈养*的野化培训的道路上,有过收获,也有过挫折。如今,经过野化培训的“淘淘”已经在野外生活了一年有余,刚放归不久的“张想”也逐步适应了野外的环境。这一成果将*保护工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圈养*的野化培训和放归奠定了基础。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我一直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野化培训”这个词,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画面。想象一下,那些曾经习惯了人工饲养环境的国宝,是如何一步步学习野外生存的技能,如何克服对人类的依赖,重新找回属于它们的自然本能。这本书一定能为我揭示这个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过程。我特别想知道,在野化培训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会运用哪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是大规模的模拟野外环境,还是精细到个体行为的引导?培训的重点又会放在哪些方面?是捕食、躲避天敌、还是寻找水源和适宜栖息地?同时,“放归研究”也暗示着这不仅仅是训练,更是对训练成果的检验和对大熊猫能否真正融入野生种群的深入探索。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放归后大熊猫的生存状况、适应能力以及它们对野生种群的影响,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总之,这本书的选题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它不仅关乎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的未来,也代表着我们人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评分从这本书的书名《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来看,我预感它将是一部极具深度和专业性的著作。作为一名对生态保护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深知圈养繁殖的意义,但“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这两个词,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着眼于解决大熊猫保护中的关键瓶颈——如何让圈养种群能够真正回归自然,并有效地延续下去。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野化培训的科学原理和实践操作,包括如何模拟自然生存环境、如何设计训练科目、以及如何评估训练效果。例如,在培训过程中,是否会采用一些创新的技术手段,比如GPS追踪、行为监测软件等?而“放归研究”则让我对书中关于放归策略、放归地点选择、放归后监测体系的探讨充满了兴趣。我希望能够看到对不同放归区域生态条件、野生种群状况的分析,以及对放归个体长期生存率、繁殖成功率、与当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推动这一领域的深入发展,并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借鉴。
评分我对自然纪录片和与动物相关的书籍一直情有独钟,而《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这本书的书名,立即点燃了我对大熊猫野化过程的想象。我一直对那些在动物园里看着有些“懒散”的大熊猫,如何变成一个真正的“野外战士”感到好奇。这本书的名字告诉我,它将深入探讨这个转变的每一个细节。我非常想知道,在野化培训中,科学家们是如何模仿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环境的?他们会为大熊猫提供哪些挑战,让它们学习捕食、躲避危险、甚至学习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配偶?我希望书中能用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描绘出大熊猫在学习过程中的挣扎、进步和最终的蜕变。同时,“放归研究”这个词也让我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了期待。我好奇,当这些被成功培训的大熊猫被放归到野外后,它们会经历怎样的生活?它们能否真正适应陌生的环境,克服生存的困难?书中是否会记录下它们放归后的第一声啼鸣,第一次成功的捕食,或者与其他野生动物的互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科学研究的严肃性与故事的吸引力相结合,让我仿佛置身于大熊猫的野化和放归现场,感受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奇妙。
评分我是一名对动物行为学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当我在书店看到《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这本书时,内心立刻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关注着大熊猫的保护现状,深知圈养繁殖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但如何让这些在人工环境下长大、与自然渐行渐远的大熊猫重返野外,并成功生存下去,始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复杂过程的窗口。我特别希望能从中了解到,科学家们在设计野化培训方案时,是如何考虑到大熊猫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是否会模拟其在野外的自然行为模式,例如鼓励它们进行标记领地、寻找食物,以及如何应对潜在的威胁?此外,“放归研究”的侧重点也让我好奇。放归后,研究人员是如何追踪和监测这些大熊猫的?他们会收集哪些数据来评估其适应性?是否会关注它们与野生种群的互动,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宏观的保护目标与具体的科学实践相结合,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而深刻的保护画卷。
评分作为一名在野外科普教育领域工作的人,我深知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引起了我对其中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关注。对于大熊猫这种国宝级的濒危动物,任何保护措施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之上。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野化培训的具体流程和评估标准。例如,在评估一只大熊猫是否具备野化能力时,会从哪些维度进行考察?是体能、认知能力、还是行为模式?培训过程中,又是如何进行科学的干预和引导,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它们野化过程的影响?而“放归研究”更是涉及到了野外生态学和种群动态学的知识。我希望书中能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介绍放归后大熊猫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存表现,包括它们的活动范围、食性变化、繁殖成功率等。同时,关于放归对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的潜在影响,也应该有所涉及。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我对大熊猫保护最新进展的好奇心,更能为我今后的科普工作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使其内容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