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 | 作者 | 李莹星;唐忠,张利庠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28092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神农书系》主要通过对基本公共卫生内涵的介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角色和作用的阐述,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的供给与居民的需求,指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不均等状况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状况的指标体系,从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神农书系》虽是一本学术著作,但力图用平实的语言、简洁的图表、生动的案例、有参考价值的附录增加可读性,增进读者对基本公共卫生的了解与兴趣。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中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启发。在阅读之前,我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了解,说实话,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可能更多是基于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或者一些笼统的概念。然而,这本书提供的系统性分析,让我对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关于供给端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当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医护人员的配置、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现状。我尤其对作者提出的关于“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市场失灵”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中扮演的角色感到印象深刻。这解释了很多我之前感到困惑的现象,比如为何有些地区的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及为何一些看似必要的服务却难以在农村落地。同时,书中对需求端的分析也同样细致,不仅仅是简单地量化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影响需求的深层因素,例如居民的健康素养、收入水平、地理位置远近,甚至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供给到需求的双向考察,使得整本书的研究显得格外扎实和全面,让我觉得作者们确实是在深入田野、倾听民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术探索,而非闭门造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不易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农村医生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配药打针”的角色,但这本书却将他们置于一个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进行审视。书中详细描述了他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有限的收入、繁重的工作压力、不断更新的医疗知识需要学习、以及在服务供给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比如健康教育者、疾病筛查者,甚至是矛盾调解者。尤其令我动容的是,书中通过一些案例,展现了这些基层医务人员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尽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以及他们与居民之间建立起来的特殊情感纽带。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任何关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和改革,都不能脱离对基层工作者的实际状况的关注。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是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正因为如此,对他们的支持和赋能,才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于“供需错配”这一核心问题的精准诊断。我一直认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很多困境,归根结底在于供给端和需求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但具体是如何错配,以及错配的原因是什么,我之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李莹星、唐忠、张利庠三位作者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翔实的案例,将这种错配具象化了。他们不仅仅描述了“有”和“无”的区别,更进一步揭示了“有”与“能用”、“好用”、“够用”之间的差距。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农村地区虽然配备了医疗设施,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药品种类不齐全、或者服务流程不科学,导致居民即使面对疾病也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或者不得不花费高昂的成本去更远的城镇寻求医疗。反之,需求端也并非全然是被动接受,书中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偏好、对不同服务的选择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信息不对称、认知偏差等因素如何影响了需求的有效表达。这种对症下药式的分析,让我对未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让我认识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个概念的丰富内涵和现实张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那些“看得见”的医疗救治,比如大医院的手术、急救等,但这本书则将视角拉回到最基础、最普遍的公共卫生服务上,例如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慢病管理、孕产妇儿童保健等等。这些看似“小”的服务,却对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书中对这些基础服务的供给现状和居民需求的详细梳理,让我看到了很多被忽视的角落。它揭示了在一些偏远地区,即使是最基本的健康知识传播和预防措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这些基础服务上的需求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意识到,解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不能“一刀切”,而是需要精细化、差异化的策略。这种对“基础”的深入挖掘和价值肯定,让我对中国农村的现状有了更全面、更具象的认知,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时,非常有远见地将“可持续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在很多讨论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当前的服务水平和居民的即时需求,但这本书却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构建一个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书中关于政策工具的选择、资金投入的机制、以及多方协同的模式等方面的分析,都围绕着“可持续性”展开。例如,它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效率,但又强调了政府在兜底保障方面的作用;它分析了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优化服务流程,但也指出了信息鸿沟可能带来的新问题。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觉得作者们并非仅仅满足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致力于为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指导。这种深度的思考,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高的认识,也更加期待未来能够看到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政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