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块电源外围电路设计要点及应用实例
定价:48.00元
作者:周志敏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213138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国外模块电源技术的发展动向及的应用实践,在简介DC/DC变换器与模块电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软开关控制技术及电路分析、VICOR模块电源、DC/DC模块电源工程应用、系统电源架构及模块电源应用电路实例等内容。本书题材新颖实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从事模块电源设计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的读物。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国外模块电源技术的发展动向及的应用实践,在简介DC/DC变换器和模块电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了软开关控制技术及电路分析、VICOR模块电源、DC/DC模块电源工程应用、系统电源架构及模块电源应用电路实例等内容,题材新颖实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从事模块电源设计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读物。
目录
章DC/DC变换器与模块电源
1��1DC/DC变换器分类及典型电路
1��1��1DC/DC变换器分类及拓扑结构
1��1��2DC/DC变换器的典型电路
1��1��3高功率密度DC/DC变换器
1��1��4高功率密度DC/DC变换器的发展现状
1��2模块电源
1��2��1模块电源的特点及分类
1��2��2模块电源的功能及损耗
1��2��3模块电源可靠性及设计中的挑战
1��2��4模块电源的优点及设计规则
1��2��5模块电源发展呈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第2章软开关技术及电路分析
2��1软开关技术
2��1��1软开关及软开关电路分类
2��1��2软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
2��1��3无源软开关技术
2��2软开关变换器的电路分析
2��2��1无源软开关变换器的电路分析
2��2��2无损缓冲双管串联单正激电路分析
2��2��3准谐振软开关反激变换器电路分析
2��2��4不对称脉宽调制半桥DC/DCZVS变换器电路分析
2��2��5正激式ZVT—PWM变换器电路分析
2��2��6零电流零电压开关交错并联双管正激变换器电路分析
2��2��7ZVT(零转换)—PWM变换器电路分析
2��2��8推挽工作模式软开关DC/DC变换器电路分析
2��2��9ZVS—PWM全桥变换器电路分析
2��2��10有限双极性控制ZVZCSPWM全桥变换器电路分析
2��2��11单相Boost型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析
第3章VICOR模块电源
3��1VICOR模块电源的特性及应用电路
3��1��1VICOR模块电源的特性
3��1��2VICOR模块电源的应用电路
3��2VICOR模块电源的恒流控制与保护及均流技术
3��2��1VICOR模块电源的恒流控制技术
3��2��2VICOR模块电源的保护技术
3��2��3VICOR模块电源的均流技术
3��3VICOR的辅助模块
3��3��1自动调节整流模块(ARM)
3��3��2滤波/自动调节整流模块(FARM)
3��3��3高增压谐波衰减模块(HAM)
3��3��4交流前端模块(ENMod)
3��3��5滤波及输入衰减模块(FIAM)
3��3��6输出纹波衰减模块(MicroRAM)
第4章DC/DC模块电源工程应用
4��1DC/DC模块电源的选择及可靠性计算
4��1��1DC/DC模块电源的选择
4��1��2模块电源可靠性计算
4��1��3模块电源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4��2模块电源的设计要求及热插拔技术
4��2��1模块电源的设计要求
4��2��2模块电源的热插拔功能及冲击电流限制
4��2��3提高电源冗余度的热插拔结构
4��3系统电源优化设计及模块电源测试
4��3��1系统电源应用技术
4��3��2应用DC/DC变换器优化设计系统电源
4��3��3模块电源的合理应用
4��3��4分布电源设计
4��3��5模块电源测试
第5章系统电源架构及模块电源应用电路实例
5��1系统电源架构的发展和分比功率架构的特点
5��1��1系统电源架构的发展
5��1��2FPA的控制架构及特点
5��2模块电源应用实例
实例1�被�于全砖DC/DC变换器的铅酸蓄电池充电器应用电路
实例2�蹦赶弑浠荒?�(BCM)与非隔离负载点变换器(niPOL)的组合应用电路
实例3�被�于电压变换模块(VTM)的宽输入电压应用电路
实例4�� 基于总线变换模块(BCM)构成的大功率阵列应用电路
实例5�蔽⑿虳C/DC变换器遥感功能应用电路
实例6�备吖β拭芏菵C/DC变换器的压、过压锁定应用电路
实例7�� 基于全型、小型及微型系列DC/DC变换器的高功率阵列应用电路
实例8�� 基于高功率密度DC/DC变换器的工业高电压电源应用电路
实例9�� 基于分比功率架构的系统电源应用电路
实例10�钡ジ鯬RM驱动多个VTM的并联应用电路
实例11�被�于PRM和VTM的恒定电流驱动LED的应用电路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周志敏,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1985年8月在黑龙江省荣军电力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87年5月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安装工程处从事技术工作,1990年12月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设计院从事电气自动化设计工作,1999年8月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动力部从事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工业级代码审查,只不过审查对象是硬件电路。作者的严谨态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特别是对元件选型的考量,绝非仅仅停留在参数表上。例如,当讨论到续流二极管的选择时,书中不仅仅提到了反向恢复时间和击穿电压,还引入了瞬态电流脉冲下的结温变化模型,这对于设计高可靠性的开关电源至关重要。这种超越标准数据表描述的深度挖掘,使得书中的每一个“应用实例”都充满了实战的痕迹和教训。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预见”问题,而不是等到测试台亮红灯时才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衡量优秀设计指南的黄金标准。
评分坦白讲,市面上许多声称是“设计指南”的书籍,往往更像是产品手册的拼接,缺乏内在的连贯性和深刻的洞察力。然而,这本关于模块电源外围电路的书籍,却展现出一种罕见的系统思维。它清晰地描绘了从系统级需求如何向下分解到具体器件级实现的完整链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数字控制与模拟前端接口部分的讨论,这在很多传统电源书中往往被轻描淡写。作者详细分析了ADC/DAC的噪声源、时钟抖动对环路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和硬件协同设计来提升整体性能。这种对现代混合信号电源设计挑战的精准把握,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在当前技术快速迭代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要点及应用实例”这个标题有点保留,担心内容会过于泛泛而谈,但翻开后才发现是我的多虑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特别是在热管理和EMI/EMC方面,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我过去在设计高功率密度电源时,常常被过热问题困扰,查阅了许多资料都收效甚微,但这本书中关于散热路径设计和封装选择的讨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作者似乎对不同工艺下的器件特性了如指掌,例如在讨论输入滤波时,对不同类型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等效串溜电感(ESL)对高频纹波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这种层层递进的剖析,让我对“优化”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的硬件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电路设计领域的一股清流,对于那些想在模块电源外围电路设计上有所突破的工程师来说,绝对是份量十足的参考资料。我尤其欣赏它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对于一些复杂的阻抗匹配和噪声抑制问题,作者都能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和严谨的数学推导来阐明,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它不是那种堆砌公式的教科书,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这么做”和“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什么”。比如书中对瞬态响应优化那几页,简直是实战经验的结晶,我照着调整了自己的一个项目中的设计参数,效果立竿见影,省去了我大量试错的时间。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编写风格,是很多市面上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它更像是资深专家手把手的指导,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逻辑性强到令人佩服。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电路单元,而是围绕着电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需求,层层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去耦和旁路策略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保护电路和反馈环路补偿设计。我发现自己过去在设计中常常忽略的一些细节,比如PCB走线的电磁耦合效应,在书中被提升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并提供了具体的布局指导原则。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即便是刚接触电源模块集成的初级工程师,也能很快掌握核心的设计思维。它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一系列可管理的小模块来攻克,非常适合自学或者作为培训材料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