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書信選:一 | 作者 | 弘一大師 |
| 定價 | 38.00元 | 齣版社 | 中國畫報齣版社 |
| ISBN | 9787514613827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內容簡介 | |
《弘一大師文集 書信選一》收錄瞭弘一法師書信共265封。是弘一大師緻俗傢師友門生的信件,收件人生平有據可考的,作瞭簡要介紹,無可查者省略。從這些書信選中可以清晰看齣大師思想軌跡,大師的品德也躍然而齣,非常值得一讀! |
| 作者簡介 | |
| 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1880-1947),剃度為僧後,法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為現代中國藝術傢、藝術教育傢,中興佛教南山律宗,為的佛教僧侶。他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閤的代錶。 |
| 目錄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內容豐富獨特、文字樸實精煉 ★《弘一大師文集》叢書係列之《書信選》是一部淨化心靈、值得慢慢閱讀仔細品味的書 |
| 文摘 | |
| 一 一八九六年舊四月 天津 揖彆鴻義,瞬經敷月。暮雲春樹,每切懷思。遙維耀廷我哥大人旅祺安善,福履綏和,為頌為慰。弟津門株守,碌碌如常。所幸頑體粗和,堪以告尉。綺注魚鴻,得便尚希惠我好音,以匡不逮。 是所(至) 禱轉此敬請 升安! 餘惟朗照不宣 愚小弟濤頓 再王靜波兄令堂已於前月逝世。 趙虎臣令堂又於本月逝世。 順立紙局王杏林兄病勢甚即重,恐難全愈。令親陳蔭棠兄令正亦於本月逝世。津店屋北邀同人一位姓戴名柏庵,係精濟社戴禹令侄。此人腹內甚通,亦善寫字。彆無可報。 又及 二 一八九六年舊五月上旬 天津 耀廷五哥大人閣下: 前隨津字號寄上信一函,諒已收到。五月初二日乃王靜波兄令堂發引之期,已代閣下送呢幛一軸,奠儀一吊文。四月二十六日,趙虎臣令堂發引之期,桐興茂同人公送錁子式舊褂,內閣下攤錢一百二十四文。再今有信將各書院奬賞銀,皆減去七成,歸於洋務書院。照此形情,文章雖好,亦不足以製勝也。昨硃蓮溪兄來捨,言有切時事,作詩一首雲: 天子重紅毛,洋文教爾曹。 萬般皆上品,惟有讀書糟! 此四句詩,可發一笑。弟擬過五月節以後,邀張墨林兄內侄楊兄,教弟念算學,學洋文。彆無可報,轉此達知, 敬請 旅安!不一 愚小弟濤頓 三 一八九六年舊六月十八日 天津 不奉清談,瞬經敷月。望風懷想,能不依依。逢維耀廷我仁哥大旅祺!宏集榮業維新,定如鄙祝。敬啓者,昨隨津號信寄上信一函,內有篆隸仿一張,圖章條一張,並有箋墨仿緻函,諒必早登颱閱矣。謹將近日新聞開列於左,謹登玉覽。 現在六月十八日,水梯子同事會,弟擬齣登謎煩津店中新邀同事戴柏庵兄抄寫,今年五月間,天氣甚勤,每日必下雨,一日大小不等,河裏長水不少已平漕,弟昨又刻圓(章)數(枚),外有紙條一張呈閱,祈指謬,是幸。外並有箋墨仿緻函一件,並呈清覽。彆無可報,閣下在外如有何事,亦祈賜迴音,為禱。 專此敬旬大安!餘惟弘照不備。 如小弟濤頓 四 一八九六年舊七月初旬 天津 揖彆芝顔,瞬經數月,望風懷想,能不傷悲。試思數月前,同在櫃房內相聚,至今日金風玉露,甚是淒涼耳。遙維耀廷我如哥仁大人起居納福,旅祉安善,為慰。啓者,弟於七月初五日午後一點鍾,接到華函,捧讀之下,敬悉種種。謹將近日新聞開列於左,敬呈颱覽。 按津門由前月水勢雖見長,仍未齣漕。至本月初一日,下雨之後,居然齣漕。初二日大雨,初三日微晴,初四日大雨,初五日小雨。至今日大口水,至三聖庵門口。東浮橋水至乾泰昌門口,兩邊皆有跳闆。按天氣至今日猶未晴明,水勢有增無減。小鹽店,掛甲寺,梁傢嘴子,錦衣街橋堤,此四處皆洞口也。弟傢母浮厝材之慮,其地較他地皆高丈餘,至刻下已將墳頭飄去,水有四尺多,連忙打樁釘上,尚屬無礙。弟之老墓地,亦見水五六尺。此水勢也。 另有新聞一段開列於左(下缺) 注:此件發信當在七月初五日稍後 五 一八九六年舊七月二十八日 天津 前二十一日寄上第十一號信一函,並有貓部賀節,王含墨訃帖信二件,諒必早登颱閱矣。謹將近日新聞列左。張右田病勢已愈,於昨日已經上鋪。祈無容掛念,為要。王含墨令侄曾孫之訃帖,想已收到,祈無容送禮,弟已代閣下送上呢幛一軸,紋銀四兩。伊將呢幛收下,將紋銀璧迴,並有謝帖一紙奉上,祈查為要。再昨弟又將刻圖章數塊,印在紙上,祈哂正,是幸。彆無可報。 此緻耀照,並詢 大安!不另 弟濤頓 七月二十八 六 一八九六年舊八月初五日 天津 本月初四,接到第五號手示,均以捧讀矣。 謹將近日新聞列左。 前初三午後一點鍾,大雷大雨間,又加以核桃大冰雹,甚屬利害。至三點,雹雨俱止,而雷聲猶然盈耳。至晚八點鍾,雷聲初息,而頃刻大雨傾盆。至今日早六點鍾方止。居然雲開霧散矣。按李鴻章兄至九月初間,可以來津。王文韶兄降三級留任。其間原故,不得其詳。再弟聞閣下不日來津。如來時,路過都門,韆萬弟捎鐵筆數枝、古帖數部、圖章數塊。要緊要緊,彆忘彆忘,非此不可。弟昨又鎸圖章數塊,印在紙上,呈覽,祈哂正為要。 另無可報 此請 升安!餘惟朗照不備 如小弟濤頓 八月初五泐再祈捎鼠牙刀一枝 又及 七 一八九六年舊八月十八日 天津 耀廷我五仁哥大人如見: 彆來屈指已度中鞦,搖憶芝輝,曷勝盼想。前寄上第十三號信一函,諒必早登颱閱。謹將近日新聞列左,以供賜覽。 中鞦色減 本月十四日晚,忽雲光黯閤,雷聲隱隱。頃刻大雨如注,至十五日早寅刻方止。一切賣瓜果者,未免減色矣,至巳刻雲開霧散,紅日東升,雖天氣晴明乎而已,道路泥濘矣。 寒暖不均 津門自前月初旬甚熱,至中下旬甚涼,至本月初旬又微暖,至今十四日雨後又甚涼。我輩皆宜穿夾襖夾坎肩之類,夜間皆用棉被兩床方可,不然則恐瀉腹矣。 持螯美趣 津門自月之初旬以來,螃蟹甚肥,至今日如鍾口大者,裂津蚨二文,價可謂廉之極矣,持螯酌酒,何樂如之, 可謂美趣矣。 隨緣雜記 弟茲又鎸圖章數塊,奉上。祈嘉仲諸友用哂正為要。並有王含墨緻函祈自檢收。彆無可報。轉此敬候 升祺!餘維惠照不一。 弟濤頓 八月十八日泐 ……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初看書名和齣版信息,感覺這是一部非常嚴肅的文化遺産匯編,可能需要反復研讀纔能領會其深意。然而,當我拿起它,感受那紙張的紋理時,一種奇特的親近感油然而生。我推測,這本書最動人的地方,或許在於它將那些高高在上的哲學思考,巧妙地融入到生活化的敘事之中,使得“大道至簡”不再是口號,而是可以觸摸、可以體會的真實體驗。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論述“時間觀”。在現代社會,時間似乎總是被切割、被量化、被消費,而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沉澱,往往需要時間去發酵。我猜想,這本書會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時間的流逝,將它視為一種滋養,而非一種消耗。它就像一劑溫和的清心丸,在浮躁的塵世中,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迴歸本源、尋求內心和諧的契機。讀完之後,我希望自己的步伐能慢下來,眼神能更清澈,對生命中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都能抱持一份恰如其分的感恩與敬意。
評分拿到手的時候,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理論大部頭,畢竟涉及到“畫報齣版社”這個標簽,總容易讓人聯想到嚴肅的學術探討。但翻開後,那種排版上的疏朗和字體的選擇,卻齣乎意料地親切。它沒有堆砌那些艱深的術語,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感悟與觀察。我注意到書中對“物哀”與“侘寂”美學的探討似乎占據瞭不小的篇幅,這正是當下許多藝術創作者熱衷追尋的東方意境。作者是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並且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錶現齣來的,這一點讓我十分好奇。我想,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的全新“濾鏡”。它鼓勵讀者去發現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去珍視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光是想象著書中那些充滿畫麵感的文字,就已經讓人沉浸其中,仿佛置身於一幅意境悠遠的東方山水畫捲之中,心緒也跟著變得開闊起來。
評分最近淘到一本關於傳統文化與人生哲思的書,雖然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讓人心頭一震。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典雅大氣,透露著一種沉澱已久的曆史厚重感,那種墨香撲鼻的質感,簡直讓人愛不釋手。它似乎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穿越時空的信箱,裏麵裝著先賢們對世間百態的獨到見解。我尤其對其中探討的“靜”與“動”的辯證關係很感興趣。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快得讓人喘不過氣的時代,我們太需要停下來,像作者那樣,用一種超然的視角去審視我們匆忙追逐的究竟是什麼。我猜想,書裏一定有不少關於如何於喧囂中守住內心寜靜的妙方,那種無需多言,隻在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智慧,纔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力量。我期待著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夠像被一位智者引領,慢慢厘清那些睏擾已久的疑惑,尋迴生命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細節。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安靜而深邃,像一口深井,需要我們俯下身去傾聽,去感受那份來自古老靈魂的迴響。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身份本身就帶著一種傳奇色彩,這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敬畏與期待。這種敬畏感源於對其人生經曆的側麵瞭解,即一個人如何在極端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內心的純淨與定力。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匠人精神”和“慢工齣細活”的論述,這在如今追求效率至上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我猜測書中對於創作過程的描繪會非常細緻入微,不僅僅是結果的展示,更是心性的磨礪。它像是一本反潮流的指南,告訴我們,真正的深度和價值,恰恰隱藏在那些看似緩慢、重復,卻飽含專注力的過程中。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從中汲取一份堅韌不拔的定力,明白每一次的打磨,都是對生命本質的尊重。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要求讀者放下浮躁,用一種對待珍寶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當下,去體會那種踏實而滿足的充實感。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文集通常持保留態度,因為很容易陷入作者的個人情緒泥沼,無法自拔。但這本選集給我的感覺卻很不一樣,它似乎建立瞭一種超越個體經驗的普適性框架。我非常關注作者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張力。在當下,許多人都在呼喚迴歸傳統,但“迴歸”的路徑往往眾說紛紜。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既有文化根基又不失時代關照的平衡點。書中那些關於審美情趣的論述,想必是經過時間淘洗的精華,它不是教我們如何去“做”什麼,而是教我們如何更好地“存在”。比如,對於“留白”的藝術處理,我猜測書中不僅僅是停留在繪畫技法層麵,更是上升到瞭為人處世、精神空間的構建。這種層層遞進的思考,纔是真正有力量的。我設想,讀完後,我會更懂得如何在忙碌中為自己留齣一片不被打擾的、屬於精神自由的“空白之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