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法創作:理想與批評 邱振中藝術書法/篆刻書法理論書法史現代創作理論形神關係書法研究 初學者學習

當代書法創作:理想與批評 邱振中藝術書法/篆刻書法理論書法史現代創作理論形神關係書法研究 初學者學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書法
  • 篆刻
  • 書法理論
  • 書法史
  • 現代書法
  • 藝術評論
  • 書法創作
  • 形神關係
  • 書法研究
  • 初學者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臨池學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190723
商品編碼:29756484801
叢書名: 當代書法創作-理想與批評
齣版時間:2014-07-01

具體描述

當代書法的創作與研究的實績與問題並存。本論壇文集就一係列相關問題,比如批評的標準、形式問題、創作與時代的關係等方麵進行瞭深入有效的探討,將問題提到更為精微的層次。同時,本書還完整收入瞭參展作品,就令讀者能夠更好地把握、理解與會者的觀點,並為創作提供一個可資藉鑒的標準,實為近來難得的學術研討文集。 

2006蘭亭論壇發言實錄
4月16日上午討論會
4月16日下午討論會
4月16日下午討論會(展廳)
4月17日上午討論會
4月17日下午討論會
附一:關於書法創作與書法批評的對話 魏翰邦
附二:緻魏翰邦 邱振中
2006蘭亭論壇代錶作品選
附錄 
關於“2006蘭亭論壇” 邱振中
邱振中訪談錄 李辛平
後記 邱振中

蘭亭論壇宣言
中國書法具有五韆年以上的曆史。豐富的人文內涵、典型的意義生成機製、精微而變化無窮的圖像係統,都通過文字的日常使用而對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産生瞭重要影響。對書法持續的、不斷深入的關注,使我們能夠提齣許多前所未知的關於中國文化的命題。對書法的現代闡釋,將成為中國文化研究中新的、充滿生機的論域。
作為當代藝術的中國書法,它正朝以下三個不同的方嚮發展:傳統風格書法創作在傑作林立的書法史中,艱難地尋找自己深入的道路;現代風格書法創作努力擴展含義的深度與題材的豐富性,尋求原創性的起點;同時,書法中觀念和圖形的積存,已成為當代藝術創作中一份無可替代的資源,據此而創作的作品,成為當代藝術的收獲。這是三個文化意義、所要求的纔能構成各不相同的方嚮,但它們都發端於中國書法的偉大傳統。
“蘭亭論壇”緻力於當代學術背景中對書法的重新認識,確立中國書法在當代文化、當代藝術中的位置。
“蘭亭論壇”集閤所有關心中國書法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傳統變成生活中切、生動、有力的存在,使書法在當代文化中具有的種種可能變成現實。
2006蘭亭論壇代錶名錄
施立剛 1978年9月生,浙江蕭山人。200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文學學士。
尚天瀟 1976年11月生,浙江連雲港人。200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文學學士。
黃海林 1976年6月生,廣西南寜人。199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學士。
翁誌飛 1973年5月生,浙江麗水人。199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文學學士。任職於浙江師範大學
劉誌鴻 1971年1月生,江蘇宜興人,2001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任職於中國標準草書學社。
林再成 1970年4月生,黑龍江木蘭人。199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文學學士。任職於蘇州工藝美術學院。
楊濤 1970年3月生,安徽宣城人。200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文學碩士。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
陳海良 1968年11月生,江蘇常州人。199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級博士學位在讀。
陳忠康 1968年7月生,浙江永嘉人。199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2005級博士學位在讀。
魏翰邦 1967年2月生,甘肅皋蘭人。1990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文學學士。甘肅省青年書法傢協會副主席。
汪永江 1966年4月生,黑龍江呼蘭人。198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文學學士。任職於浙江大學藝術係。浙江省書法傢協會副秘書長。
白砥 1965年3月生,浙江紹興人。199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任職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係。
蕭峰 1964年2月生,江西遂川人。200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寫意高研班。任職於南京軍區廈門白鷺賓館。
張羽翔 1963年生,廣東開平人。1989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文學學士。任職於廣西藝術學院。
鬍鞦萍 1962年8月生,河南開封人。任職於河南省書畫院。河南省書法傢協會副主席。
戴躍 1962年4月生,四川成都人。四川省書法傢協會副秘書長。
陳新亞 1962年1月生,湖北蘄春人。1983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任職於書法報社。
趙雁君 1961年4月生,浙江諸暨人。1985年畢業於紹興文理學院。任職於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書法傢協會副主席。
硃敏 1960年10月生,江蘇如皋人。1986年畢業於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江蘇省青年書法傢協會副主席。
喬堃龍 1956年10月生,天津人。1979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重慶市書法傢協會創作評審委員會副主任。
2006蘭亭論壇發言實錄
4月16日上午討論會
瀋偉:“蘭亭論壇”是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主辦的一個學術論壇,今年是屆。
我宣布,首屆“蘭亭論壇”開幕。
邱振中:首先,我介紹一下“蘭亭論壇”的構思。“蘭亭論壇”是一個係列活動,今年是首屆。作為次,我們討論創作問題。因為對任何一個藝術領域來說,當代創作始終是核心的問題,所有的批評、理論都要圍繞這個核心問題而展開。當然,理論有它獨立的思路、獨立的發展綫索,這是我們另外可以說到的話題,可以單獨討論的話題。但是,創作無論如何是整個書法領域重要的問題。
這次論壇的構想起因於我和一些青年朋友的交談。大約在半年以前,我與幾位來北京舉辦展覽的青年書法傢談到對創作的一些思考。我說大傢都非常努力,當前書法創作的整體水平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我們確實遇到瞭一些問題,遇到瞭睏難。我們想要提高,但是怎麼提高?雖然每個人遇到的問題不同,但有一點又是相同的,就是我們都在一個有限的、熟悉的圈子裏聽取意見,努力奮鬥。我們得到的批評、贊揚、地位、聲譽,都跟這個很小的圈子有關。擴大一點說,書法界的展覽,中青展也好,全國展也好,都是書法界內部的活動,都是自己論自己。所以,不管我們多麼努力,有多大抱負,實際上都很難我們自身的局限性。我們都想突破自己的局限,但是方法在哪裏?途徑在哪裏?我想每一位有抱負的作者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大傢一談就有共鳴。我建議在適當的時候,邀請十幾位誌同道閤、關心這些問題的朋友,帶著自己的作品,坦誠地討論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對方的問題,兩到三天,談完就走——一次完全私人性質的學術探討。客觀地說,這樣的討論是非常不容易作好的。我們都同朋友、同學爭論過,辯論過,交談過,但是談話能不斷深入下去的機會非常少。
事有湊巧,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決心作一些推動書法事業的活動,並由我來進行策劃。我馬上就想到我們構思過的這樣一個討論會。於是,就有瞭我們這樣的聚會。這個活動構思的時間在半年以上,所以我們有時間來挑選代錶。這花費瞭很大氣力。因為齣席論壇的人數有限,但可選擇的方案卻很多。我們也廣泛徵求瞭意見,有瞭一個這樣的陣容。我們希望參與的人員能夠代錶我們這個時代書法創作的現狀,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關係書法的未來。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看到大傢帶來的作品後,我想,我們大體上已經做到瞭這一點。我問過很多代錶和列席論壇的朋友,大傢都覺得這樣一個展覽很難得,與以往所有展覽都有所不同。為瞭讓大傢能放心地把自己的作品帶來,我們作瞭這樣的安排:報到時交作品,展覽與論壇同時開幕,同時結束,讓大傢能夠開完會就把作品帶迴去。我想,即使是全國書法展覽,其中很多作品大傢也都是不會交去的。
我們都參加過很多會議,它不容易真正深入問題。我們希望這次討論能有助於提齣或解決我們關心的、跟我們自身的前進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這種問題的尋求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大傢又必然會有一些共同之處。關於這一點,有一個人的話曾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托爾斯泰說,一個作傢必須深入瞭解各種各樣的人,但是為瞭做到這一點,的辦法是首先深入一個人,而閤適的那個人就是他自己。這就是說,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包含著足夠豐富的關於人的基本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希望坦誠、必須坦誠的討論會上,我首先願意做到這一點。我願意說齣我的意見和感受,還有我的睏難、我的問題。當我真正深入自己的問題,再與彆人交談的時候,往往發現這些問題以不同的形式在彆人那裏也齣現過。我想我們一定有很多問題可以交談。但是,把一種私室中的談話,非常坦率的、批評性質的談話放到這樣一個公開的場閤中,我還是有一點點擔心。當下的藝術界,吹捧成風,真正的批評卻很難進行,書法界恐怕尤其睏難。由於書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頭麵人物大傢都非常熟悉,深入的批評會引發怎樣的結果,誰也不知道。公眾對書法缺乏真正的瞭解,應當讓他們瞭解書法的真相。因此,關於書法的許多私下的談論,有必要在更大的範圍內展開討論。它也許並沒有什麼“保密”的必要。當這種批評成為我們正常的藝術活動的一部分時,書法或許能夠更好地發展。
至於這次活動的主題,我想可以歸納成兩個字,就是“”:既個人的,也一個領域的創作觀念、創作水平的局限。
首先是自身。我們每個人都有局限性,感覺的局限性、思維的局限性、理想的局限性。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然後纔是怎樣做到的問題。
重要的是要有開放的心態,既要堅持自己,又要隨時尋找自己的缺陷與不足。對於現代思想者,有一個基本的前提:人都有廣泛的可錯性。這是現代認識論中一個基本的思想。
我在思考自身的問題時,發現有這樣幾個關鍵。
,時刻想到自己的可錯性,想到自己可能存在的緻命的缺陷。我有很高的理想,有抱負,但是我離那個目標還非常遠,所以我願意拼命去尋找妨礙自己達到那個高度的緻命的缺陷。
第二,積存一些真正深刻的感覺。準確的批評不容易做到,判斷批評準確與否同樣睏難,而批評與批評判斷的前提是主體的敏感和感覺的準確性與深刻性。接下來的問題是,準確的感覺從哪裏來?我們怎麼檢查自己的感覺?社會是一種常見的感覺和觀念的來源,但是社會沒有獨立、準確、深刻的判斷能力,隻有各種各樣的風在社會上颳。它是不能作為依憑的。然而,什麼可以作為依憑呢?我們必須依靠他人的幫助——我指的主要的不是周圍的人,而是通過書籍的中介,去求得那些具有傑齣感覺和纔智的人的幫助。例如,在一本書裏我讀到一句話,是打動西班牙詩人洛爾迦的一句話:“藝術並非愛好,而是死亡的召喚。”它像閃電一樣擊中瞭我的某個地方。它觸動瞭我原來思考過的某些問題。
1970年在法國自殺的策蘭(1920—1970),是20世紀重要的詩人之一,其父母死於納粹集中營,而他在50歲自殺。他對生命的態度讓我受到震撼。我們不是說“做人”要有“深度”嗎?對比策蘭,與他的差距在哪一點上?差距有多大?
還有加拿大鋼琴傢古爾德,一位天纔的鋼琴演奏傢。他21歲時在紐約的場演齣就徵服瞭整個美國,但31歲時退齣瞭音樂會演奏,不再上颱演齣,隻做錄音。他認為開演奏會是糟蹋人。他說:“一個人可以在豐富自己的時代的同時並不屬於這個時代,他可以嚮所有時代述說,因為他不屬於任何特定的時代。這是一種對個體主義的終辯護。它聲明,一個人可以創造自己的時間組閤,拒絕接受時間規範所強加的任何限製。”
中國的例子也很多,傳統的、現代的都有。這裏是隨便說到的幾個,也許大傢對這一類例子比較陌生。
有瞭這些積存,我們自我就會容易一些。
其次,為瞭現狀,對我們目前的創作狀態要有一個分析、一個認識。
我們這次看到的作品,可以分為三類:類,還處於基礎訓練階段,這個階段還沒有結束。另外還有一部分人,雖然有一定的創作經驗,但是,坦率地說,還沒有越過那條技法的基準綫。第二類,已經越過瞭基礎訓練階段,進入瞭初的創作階段。第三類,已經形成瞭自己的風格,但對自己不滿意,正在進行新的探索。
這樣的分類讓我們討論的主題變得明晰起來。
昨天陳忠康問我,我們怎樣安排討論?他希望討論具體一些。這也是我們的希望,大傢的希望。
有關的個問題是基礎訓練問題。作為一位齣色的書法藝術傢,他的基礎訓練到底要達到什麼程度?判斷這個基礎,有沒有標準?在這裏有分歧。昨天我和劉誌鴻交談的時候,他說到,可能一個人說某個作品有問題,但另一個流派的老師偏偏覺得這個作品好。因為我是一個相信存在一種基本準則的人,所以我馬上迴答說,兩人對好壞的判斷,往往是水平的差異,而不是風格的差異。當然,大傢可以討論。這裏就牽涉到我們有沒有一個相對清晰的標準。
第二個問題,我們在創作中怎樣去尋找自己的風格?它與傳統的關係是什麼?
我們這次討論的主要是傳統風格的作品。我認為一件好的傳統風格作品必須讓我們感覺到傳統中核心的東西,同時又讓我們感覺到傳統中所沒有的東西。這樣的要求非常高。展齣的作品中,有一些讓人感到它對傳統的汲取不夠。現在大傢都知道傳統的重要性,要去吸取,也正在這樣做。但是,我們對傳統到底已經掌握瞭多少?你自己的判斷準確不準確?要極為嚴格地去審視,單靠自我審視不容易看到缺陷。
這裏實際上指的是,我們在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創作、探索之後,一個人與傳統的關係。我心目中書法傢的標準是很高的,其中便包含他與傳統聯係的深刻程度。大傢也許會說這個太玄虛,但其實一點都不玄虛。我可以跟你具體說到一點一橫的開始,一個極小的點,組成一個筆畫的兩條邊綫形成的輪廓。我們可以從上到下地一點一點分析下來。經過這樣的分析,就能知道你掌握瞭多少。坦率地說,
當代中國的絕大部分作品,甚至被認為很好的作品,都經不起這樣的推敲。這裏不是說對誰苛刻,我們首先談的是自己的問題,對自己的苛刻。如果沒有這種嚴格的分析和判斷的標準,理想便是一句空話。
要深入傳統啊,寫字要先做人啊——這全都正確,但這也全是廢話。做人要做得深刻、精彩,怎樣纔能精彩?讀哪一本書、哪一句話,纔能讓你變得深刻?哪本書、哪句話在你心裏引起怎樣的振蕩,你纔會改變?振蕩以後,你處理事情的方式有什麼變化?——隻有這些問題纔能導緻深刻。激動是簡單的,在美院學藝術的誰不會激動?這有什麼用?任何一個專業,任何一屆畢業生,堅持做下去的隻有兩三個。真正做齣來,能取得成就的——什麼是真正的成就,我們等一下再說——有沒有一個人,要打個問號。
為什麼要堅持這樣嚴格,甚至苛刻的標準?我想起一件事。在重慶舉辦的第四屆書學討論會上,有一位代錶說,隻要能給我啓發的文章就有學術價值。我說不行,學術價值有嚴格的標準。他說,你這個標準太高。那我就問他,在這樣的討論會上我們都不去說到這個標準,我們還能到什麼地方去說?在中央美術學院,大傢也把我看成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朋友對我說,你對學生灌輸這種東西,他到社會上去怎麼辦?我說,這不用擔心。——我還是那句話,在中央美院的講壇上不說藝術的高理想,我們還能到哪裏去說?用在,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大傢至少能在這樣的地方,這樣的場閤,把自己的標準盡可能地提高。
論壇的第三個問題,理想問題。我們希望創作達到什麼樣的狀態?它與標準問題密切相關。看過的展覽,有些作品非常好,跟我們以前見到的不太一樣。有些大傢從來不願意拿齣來的作品,與那些交齣去的作品完全不同。但是,審視之下,還有什麼不足?我們是不是還要尋找一種更高的理想?我在一篇文章中,談瞭我對當代創作的看法。我認為當代創作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對一件書法作品的要求太低。這個“太低”有曆史根源。我舉瞭幾個例子。我的結論是,我們對一件書法藝術作品的標準必須高於古人。前人很多東西太馬虎瞭,特彆是宋代以來,越來越馬虎。難怪歐陽修會罵一代不如一代,但是你們看歐陽修的作品,他的用筆不知要比唐代人簡單多少。不知道他自省過沒有,實際上他也是這個大潮中的一分子。換句話說,我們天天也在罵,但我們自己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其中的推波助瀾者?在座的各位也許都對自己要求很高,但是,是不是還不夠高?跟我們對這個領域的希望能不能適應?
有的朋友說,昨天晚上看過《茶經》歌劇《茶經》,譚盾作麯,徐英(音譯)與譚盾編劇。後,迴去談到三點鍾。他們說,為什麼讓我們看這部電影?是不是暗示我們不同的藝術領域可以相互啓發?藉鑒是一個目的,但是,這不是主要的目的。我是想讓大傢看一下,在當代藝術的不同的領域,這一代人做到瞭什麼程度,然後再思考一下我們自己的作品,你的力量,你的原創性,你對這個領域精彩、深刻之處的領悟程度。《茶經》的情節很簡單,但歌詞寫得很精彩,主題完全融化在現代的錶現形式中——視覺形式、音響形式。譚盾是中國人,但他去西方學習,他沉入西方音樂中,感受,然後創作,既用西方的音樂元素,也用中國的音樂元素,他把它們融閤在一起。作品中所包含的詩意、舞颱設計、音樂效果,再加上很高的演唱水準,一直讓我們跟著它走。我也接觸過一些做藝術、做文學的人,當我們把一種標準提得很高的時候,他們內心會有一種拒斥感,屢見不鮮。但是,如果書法不做到這個份兒上,你張某某、瀋某某就是做到瞭這個領域的頂端,又有什麼意思?
在網上迴答問題,有人問,在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會不會再齣現吳昌碩、齊白石這樣偉大的藝術傢?我說,哪一個時代都是浮躁的。你去看這個世界,所有作品都是在大量的泡沫中慢慢顯現齣來的,哪一個時代都會有無數的垃圾,所以一個時代的浮躁根本就沒有一點關係。一個領域隻要有那麼幾個真有纔華的人不斷在努力,那麼這個領域就有希望。

“蘭亭論壇”由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邱振中任學術主持,原則上每年舉辦一屆。首屆論壇的主題是“當代書法創作:理想與批評”。論壇邀請20位代錶性中青年書法傢,展開坦率而誠摯的批評,開當代藝術批評新風。論壇所提齣、討論的問題,對當代書法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論壇同時舉辦代錶作品展覽。
論壇實錄與展齣作品完整收入本書。若乾附錄,成為論壇文獻不可缺少的補充。  

邱振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壽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館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傢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47年生於南昌,1981年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生畢業。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國人教師、日本國立奈良教育大學客員教授。緻力於書法理論與藝術創作。著有《書法的形態與闡釋》、《中國書法:167個練習》、《當代的西緒福斯——邱振中的書法、繪畫與詩歌》、《愉快的書法——進入書法的24個練習》、《書法》、《狀態IV》等。在北京、日內瓦、奈良、洛杉磯、香港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書法與繪畫作品參加過國內外多種重要展覽。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