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西南地区农业干旱和低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 | 作者 | 谷晓平,李茂松 等 |
| 定价 | 6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26127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西南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气象灾害频发,广大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抗灾能力弱。近年来,干旱、低温等灾害进一步频发、重发,诸如2006年夏季川渝大旱、2008年冬季低温雨雪冰冻、2009-2010年持续秋冬春连旱、2010年春季低温阴雨、2011年年初持续低温雨雪冰冻、2011年和2013年贵州特大夏旱等,都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研究,是增强农业生产防御灾害能力,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减轻灾害损失的基础。《<中国农业防灾减灾理论与实践>学术专著系列:西南地区农业干旱和低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南突发性灾害应急与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成果,针对影响西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干旱、低温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在灾害发生时空分布特征、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成灾机理等研究基础上,应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监测技术,实现灾害监测预警。通过筛选与培育适合本区域生态特点的抗旱、耐渍涝、低温的农作物品种,研究与集成应用灾害防御应急技术、减灾技术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等,建立了西南地区干旱和低温防控技术体系,为西南地区重大农业灾害应急和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西南地区概况 1.1 地形地貌 1.2 气候概况 1.3 农业生产 1.3.1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概况 1.3.2 主要粮食作物生育期分布 第2章 干旱和低温对粮食生产影响及成灾机理 2.1 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 2.1.1 2001年川渝干旱 2.1.2 2002年云贵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 2.1.3 2006年川渝大旱 2.1.4 2009-2010年云贵秋冬春连旱 2.1.5 2011年渝黔夏旱 2.2 干旱和低温灾害对作物影响试验 2.2.1 干旱影响试验研究 2.2.2 水稻低温影响海拔梯度试验 2.3 干旱和低温成灾机理 2.3.1 干旱成灾机理 2.3.2 低温成灾机理 第3章 农业干旱和低温监测评价及时空特征 3.1 农业干旱和低温指标 3.1.1 干旱指标 3.1.2 低温指标 3.2 灾害强度表征方法 3.2.1 干旱灾害 3.2.2 低温灾害 3.3 西南地区突发性灾害(干旱、低温)监测预警系统 3.3.1 气象信息处理 3.3.2 低温监测预警 3.3.3 干旱实时监测 3.3.4 干旱预测预警 3.3.5 历史干旱计算 3.3.6 历史灾害查询 3.4 干旱和低温灾害时空特征 3.4.1 干旱 3.4.2 低温 3.4.3 农业灾害综合分区 第4章 主要粮食作物抗逆品种鉴选 4.1 水稻抗逆品种鉴选 4.1.1 水稻耐低温、耐旱鉴定指标 4.1.2 水稻品种抗旱性对比试验 4.2 玉米抗逆品种鉴选 4.2.1 玉米抗旱鉴定指标 4.2.2 玉米耐旱性模拟试验 4.2.3 玉米耐旱和短生育期品种资源筛选 4.2.4 玉米品种抗耐旱性对比鉴选 4.3 小麦抗旱品种鉴选 4.3.1 小麦抗旱鉴定指标 4.3.2 耐萌发期干旱的小麦品种筛选 第5章 干旱和低温灾害防控关键耕作栽培技术 5.1 耕作覆盖技术 5.1.1 稻茬麦免耕抗逆栽培技术 5.1.2 稻茬麦免耕精量露播稻草覆盖技术 5.1.3 稻茬麦半旋机播抗逆栽培技术 5.1.4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技术 5.1.5 旱地秋季秸秆覆盖保墒技术 5.1.6 旱地垄播沟覆耕作技术 …… 第6章 抗逆减灾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第7章 西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灾害防控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对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直有着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西南地区,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农业腹地和丰富农产品种类的区域,其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干旱和低温灾害,不仅影响当地农民的收入,对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这本书的出现,我预感其价值将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我希望书中能够对西南地区不同区域(如高原、山地、盆地等)的干旱和低温灾害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基于这些特点,提出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综合性的防控策略。这可能涉及到水资源的管理与优化配置、耕作制度的调整、抗灾品种的推广、农业保险机制的完善、以及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的构建等多个方面。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农业的抗灾韧性,例如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监测环境变化、优化生产决策、降低灾害风险。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对于保障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农业政策研究者,我深知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带来的严峻挑战,而西南地区正处于应对这些挑战的前沿阵地。该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模式,使得干旱和低温灾害成为其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这不仅对当地经济造成巨大压力,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构成潜在风险。因此,一本聚焦于“西南地区农业干旱和低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的著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期待书中能够对西南地区干旱和低温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影响范围以及未来趋势进行详实的研究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和评估现有及潜在的防控技术。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本书是否能够提出兼具科学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综合性防控方案。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如滴灌、喷灌、集雨技术以及水肥一体化;提升作物抗旱、抗寒能力的育种策略和栽培管理措施;构建区域性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并将其与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相结合;以及探索利用生态工程、绿色防控等方法,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韧性。我希望本书能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以及一线农业生产者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从而有效提升西南地区农业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评分作为一名在西南地区生活了数十年的老农,我对干旱和低温带来的苦日子再清楚不过了。每到干旱的季节,看着土地裂缝,庄稼枯死,心里那个滋味真是无法形容。而到了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就能让辛苦一年的心血付之一炬,特别是那些种果树、蔬菜的,损失尤其惨重。我一直都希望,能有一些科学的方法,能让我们少受这些天灾的折磨。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贴合我们的需求。《西南地区农业干旱和低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我虽然不太懂那些专业的术语,但光听名字就知道是讲怎么对付这些灾害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讲一些简单易学、成本不高的办法,能让我们普通农民也能用起来。比如,怎么才能更有效地蓄水保墒,让地里的水分能留得更久?冬天怎么才能在不花大钱的情况下,把果树、蔬菜保护好,不被冻坏?有没有什么新的技术,能让我们提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大旱或者大冻?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能解决我们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而不是空谈理论。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关注农业发展,尤其是西南地区农业生产的读者,我对这本书的出版充满了期待。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粮仓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然而,这里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我曾亲身经历过几次因旱情导致的水稻减产,也目睹过霜冻给当地柑橘种植带来的巨大损失。因此,当看到这本《西南地区农业干旱和低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时,我感到非常振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切实可行、符合西南地区实际情况的抗旱和防冻措施,能够真正帮助到那些辛勤耕耘的农民朋友,让他们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时,不再束手无策。我对书中关于优良抗旱、耐寒作物品种的介绍,以及在不同地理单元和气候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地采取灌溉、保墒、防霜等具体技术环节的内容,抱有极高的兴趣。同时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在灾害预警和应对方面的应用,例如利用大数据、遥感技术等,来提升灾害的预测精度和响应速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西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农学专业学生,一直对农业灾害及其防治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挑战很感兴趣。在我看来,西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季风气候和地形特征,干旱和低温(如霜冻、冻害)往往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两个“拦路虎”。我曾经在课堂上学习过一些通用的农业防灾减灾知识,但感觉那些理论知识与西南地区具体情况的结合度不够。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西南地区农业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发生机制,从气候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科学解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具有操作性的防控技术体系。比如,在抗旱方面,除了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是否能有关于土壤水分管理、抗旱品种选育、以及在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抗旱策略介绍?在低温防灾方面,除了简单的防冻剂喷洒,是否能有关于冷空气来袭前的预警机制、不同作物(如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的差异化防冻措施,甚至是生物防治、工程防治等更具创新性的方法?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将是宝贵的学习资料和研究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