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 | 作者 | 汤军军 |
| 定价 | 79.80元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8236584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页码 | 226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精选出了86个考研专题,助您拥有“一览众山小”的全局视野,准确把握考研脉搏,串点成线,举一反三,提高考研的复习效率。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440专业基础>专题精析》绕开了传统的“地毯式”的轰炸式复习思路,以“专题”作为主线,将考研重点有序地“串”起来,让考生复习时能“举一反三”,做到“有的放矢”。 |
| 作者简介 | |
| 汤军军,北京电视台知名导演、制片人,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专家评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会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校外硕士生导师。其主创导演作品曾获得星光奖电视歌舞节目大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彩虹奖一等奖,并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一等奖十余次。此外,多次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传媒科技》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对新闻传播学专业和考研命题都有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
| 目录 | |
| 部分 新闻理论 专题1 新闻客观性 专题2 新闻价值 专题3 新闻娱乐化 专题4 新新闻主义 专题5 新闻自由 专题6 新闻道德 专题7 民生新闻 专题8 社会新闻 专题9 有偿新闻 专题10 典型报道 专题11 揭丑报道 专题12 新闻专业主义 专题13 舆论导向 专题14 寻租现象 专题15 公民记者 第二部分 传播理论 专题16 发展传播学 专题17 跨文化传播 专题18 国际传播 专题19 健康传播 专题20 科学传播 专题21 危机传播 专题22 网络人际传播 专题23 传播政治经济学 专题24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专题25 芝加哥学派 专题26 媒介文化 专题27 媒介霸权 专题28 媒介依赖 专题29 媒介控制 专题30 媒体奇观 专题31 公共领域 专题32 受众逆反心理 专题33 网络问政 第三部分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专题34 次国人办报高潮 专题35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专题36 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 专题37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 专题38 党报改革 专题39 王韬与《循环日报》 专题40 新记《大公报》 专题41 国统区《新华日报》 专题42 在华外报 专题43 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专题44 政治家办报 专题45 “耳目喉舌” 专题46 新闻传播体制 第四部分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专题47 黄色新闻 专题48 报刊的四种理论 专题49 “扒粪运动” 专题50 大众化报刊¨ 专题51 普利策新闻奖 专题52 报团 专题53 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 专题54 西方四大通讯社 专题55 《纽约时报》 专题5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专题57 列宁的报刊思想 专题58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新闻体制 专题59 新闻事业体制 第五部分 网络与新媒体 专题60 数字媒体 专题61 流媒体 专题62 富媒体 专题63 社会性媒体 专题64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专题65 网络舆情 专题66 网络新闻 专题67 网络编辑 专题68 网络推手 专题69 网络民主 专题70 网络事件 专题71 网络电视的发展 专题72 微电影 专题73 网络谣言 第六部分 媒介经营管理与媒介经济学 专题74 长尾理论 专题75 创意经济 专题76 传媒产业 专题77 文化产业 专题78 媒介组织结构 专题79 媒介上市 专题80 媒介营销 专题81 媒介集团化 专题82 媒介核心竞争力 专题83 媒介公信力 专题84 媒介公关 专题85 媒介融合 专题86 媒介责任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所在的学校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理论要求非常高,很多概念需要精确的界定和深入的阐述,否则在论述题中很容易失分。我希望这本《440专业基础》的专题精析能够在这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从我以往的经验来看,很多参考书在理论的阐述上往往停留在教科书的表面,缺乏对经典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性的解读。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在处理那些“百年老店”理论时,是如何结合当下的传播实践进行重新诠释的。比如,关于“议程设置”理论,它会如何结合社交媒体时代信息茧房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如果能提供一些跨学科的视角来佐证,那就更完美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找到一个能将理论深度和时代前沿完美结合的帮手,而不是一本陈旧的资料汇编。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构建一个既有深厚底蕴又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
评分最近备考压力山大,最怕的就是那种看起来很厚实,内容却注水严重的参考书,读完之后不仅没抓住重点,反而被各种繁琐的细节搞得头晕脑胀。我希望这本精析系列能够真正做到“精”。从装帧的质感来看,纸张的质量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出版物的标准,这至少保证了阅读过程中的舒适体验。而且,一个好的参考书,它的价值体现在对重点和难点的提炼上。我非常看重它在“专题”上的处理方式,通常意味着它会针对性地对那些高频考点或易错点进行“拆解”和“重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清晰的思维导图或者对比表格,能够让我快速理清相似概念之间的微妙差异。如果能在知识点后面附带一些简短的、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我们在合书之后还能继续自我检验和深化理解,那就太棒了。目前为止,这本书给我的期待值是比较高的,希望它能成为我高效复习的利器,而不是时间黑洞。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有意思,那种深蓝和淡金色的搭配,给人一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感觉,挺符合新闻传播这个专业的气质的。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只是随意翻了翻目录,就被里面的内容结构吸引住了。感觉作者在编排上花了不少心思,逻辑性很强,从宏观的理论基础到微观的实务操作,脉络清晰得让人一目了然。虽然我还没开始深入学习,但光是目录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下了大功夫的书。尤其是看到“专题精析”这几个字,就让人对它在深度解析上抱有很高的期待。毕竟,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家都有目共睹,一本能够提供系统性、深入性分析的参考书,简直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把那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为接下来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也很舒服,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比较适中,长时间阅读应该也不会太累,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和专业书本打交道的考生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加分项。
评分说实话,我对那些“保姆式”的考研辅导资料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把知识点嚼得太碎,反而失去了自己思考的空间。但这本书给我的初印象还不错,它似乎更侧重于引导你去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信息。从作者的选材来看,能够看出他们对历年考题趋势的精准把握,很多地方的切入点都非常犀利,直击核心难点。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关于媒介融合和算法推荐那几个章节的目录结构,感觉处理得非常到位,既没有回避技术带来的冲击,又回归了新闻传播学的核心价值探讨。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应试的工具,更像是一个深入思考这个行业的窗口。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被那些精辟的分析所启发,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是为了未来能在这个行业里站稳脚跟,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种能激发读者思考深度的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评分坦白说,选择考研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信息战。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选择,最终敲定这一本,其实是基于对出版社专业背景和该系列整体口碑的信任。新闻传播的专业基础考察点庞杂,涉及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等多个领域,任何一本参考书都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但它必须在核心领域做到极致的深入和透彻。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对“体系化”的构建能力。学习专业基础,最怕的就是知识碎片化,一会儿是A理论,一会儿又是B流派,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座桥梁,把那些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比如,如何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审视新闻的伦理困境?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来处理这类跨界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超越了一般辅导书的范畴,真正成为一个学术思维的训练场,这正是我当前最需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