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a brief history | 作者 | 作者:【德】贝恩德布伦纳,译者:甘锡安 |
| 定价 | 60.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02251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探讨人与月亮关系的力作,讲述人类几千年来是如何在月亮的启发下生活、思考、探索、创造的历史。 从古人观月的想象和诠释到现代科学的探索和验证,科学、诗歌、神话等量齐观,自然与文化两大主线并肩而行。此外,书中还辅以许多取自古老典籍乃至科幻小说等的配图,充分展现了这颗星球是如何不断启发人类的想象力,终至成功登月的全过程。 布伦纳是一位的非虚构作家,他鲜少拿一堆术语轰炸我们,却处处流露出对主题的精通。在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调查后,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舞台:上演着月亮与疗愈、仪式有关的神秘故事,举行着横跨几个世纪科学家谈论月球的思想盛宴,叙述着冷战时期月球影片的历史…… |
| 作者简介 | |
| 贝恩德?布伦纳 (Bernd Brunner) 德国跨领域作家,风趣博学,其作品特色是让科学知识穿行于文化史之中,且搭配众多精心收集的罕见图片,著有部历史、科学、文学畅销作品。散文集《伊斯坦布尔的野狗》入选2013年美国*旅游文学奖(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2013)。 甘锡安 专职译者,热爱吸收各类知识,曾担任Discovery探索频道与信息杂志编译,现仍定期为《科学家》(The Scientist)及《知识家》(BBC knowledge)等杂志翻译。译作包括《品尝的科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等。 |
| 目录 | |
| 前言001 1举头望月 007 2对月遐思 031 3描绘月面图 053 4月光如水 075 5月球生物 101 6神往月之旅 125 7月球创世纪 135 8月亮的脸 149 9月共潮生 175 10月色撩人 189 11月球效应之谜 201 12登月与太空生活 213 13阿波罗计划改变了什么 241 后记 263 参考文献 270 致谢 281 |
| 编辑推荐 | |
| 月亮在古代代表了,而当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月亮时,看到表面的环形山,人类对于月亮的认识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0多年过去了,人类不再局限于望远镜,而且多次踏足月球表面,想一探其环境以及起源。在这本有关月亮的简史中,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几乎将月亮的所有知识串联起来,并给出了一个清晰有趣的叙述,非常值得一读。——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感应。头顶上那一轮明月,总是让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月亮》一书,融汇了人类关于月亮的文化、艺术和历史,展示了人类探索月球的艰难征程。只有了解这些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欧美国家探索月球的行动和未来规划。——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2016年卡尔·萨根奖得主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月亮》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作为一个对科幻作品情有独钟的人,我一直对月亮在各种奇幻故事中的角色感到着迷。它常常是神秘的,是未知力量的源泉,是超自然现象的发生地,甚至是某种古老文明的遗迹。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月亮从一个天体,变成一个能够激发无限想象力的奇幻元素。书中会不会探讨那些关于月亮在奇幻文学、电影、甚至是游戏中出现的经典桥段?比如,吸血鬼的出现是否与月圆之夜有关?又或者,某些魔法的施展是否需要月光的能量?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文化符号,揭示它们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寓意,以及人类为何会选择将月亮赋予如此多的奇幻色彩。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奇幻”的想象,与“科学”的探索进行联系的。毕竟,科学也在不断地揭示月亮的奥秘,而这些科学发现,本身就如同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一样令人惊叹。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求证,让我们看到,科学的真相,有时比最离奇的幻想还要精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月亮,一个如此熟悉的意象,从古至今,它在人类心中激起了多少想象和情感。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心生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觉得,我们对月亮的认知,远不止于天文观测那么简单。它牵引着诗人的灵感,寄托着恋人的思念,也承载着古老的传说和神话。我尤其期待书中会如何将这些看似遥远的元素串联起来,从那些古老的、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和神话,逐渐过渡到现代科学对月亮的探索。我猜想,作者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去梳理这条清晰而引人入胜的时间线。从仰望星空到踏足月球,人类对月亮的“探索”本身就构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故事。书中会不会提及古埃及人对月神的崇拜,还是中国古代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这些故事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早期对宇宙最朴素、最浪漫的想象。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古老的叙事如何为我们今天对月球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或者说,如何与科学发现形成有趣的对话。读这本书,或许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从古人的梦幻世界,一步步走向科学的严谨现实,这种跨越本身就充满了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让我想到了很多。作为一名对宇宙学和天文学有基本了解的读者,我对人类如何一步步从神话传说中的月亮,走向科学认知的月亮这个过程非常感兴趣。我猜想,这本书会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开篇一定是对早期人类仰望月亮时,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神话和诗歌的解读。我期待看到那些古老的传说如何在不同的文明中生根发芽,以及月亮在其中扮演的各种角色——她是女神、是神灵,还是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紧接着,这本书应该会转向科学的探索。我非常想知道,那些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如何通过观测,逐渐揭示月亮的物理属性的?书中会不会提及伽利略的望远镜,牛顿的万有引力,以及后来那些关于月球引力潮汐效应的研究?而“奇幻科学”这个词,更是让我脑洞大开。它是否意味着,本书会探讨月亮在科幻文学和电影中的形象?那些关于月球基地、月球殖民,甚至是月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故事,是如何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更多奇幻色彩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完整且引人入胜的叙事,让我们看到,人类对月亮的认知,是如何从感性的想象,走向理性的求证,又在理性的基础上,再次激发更深远的幻想。
评分看到《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这个书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我本身就对文化史和人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了解一个文明对某种意象的看法,能够折射出这个文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月亮,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从“神话诗歌”这个角度切入,来展现人类对月亮的早期认知。书中会不会深入分析不同文化中关于月亮的象征意义?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常常与思念、团圆联系在一起,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它又可能与神秘、变化甚至是不祥联系在一起。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解读大量的诗歌、神话故事,来描绘出月亮在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人文”的视角,与“科学探索”的视角进行融合的。从古人充满想象力的神话,到现代科学冷静客观的分析,这其中必然存在着一条有趣的演变轨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人类对月亮的认识是如何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这背后又反映了人类自身怎样的成长和进步。
评分这本《月亮》的书名,仿佛是一声来自遥远时空的召唤。我一直对宇宙充满了敬畏和好奇,而月亮,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一直是人类目光的焦点。我个人对于科学探索类书籍有着强烈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以一种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详细介绍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月球探测计划,从最初的望远镜观测,到阿波罗计划的辉煌,再到如今各国正在进行的机器人探测任务。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实的历史数据和生动的科学细节,例如,宇航员们在月球上经历了怎样的挑战?探测器传回的图像和数据又揭示了月球怎样的秘密?书中会不会深入探讨月球的地质构成、形成历史,甚至是它对地球生命起源可能产生的影响?我尤其好奇,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月球的认知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那些曾经的谜团是否已经被一一解开,又或者,新的谜团正在浮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行一次深入的科学之旅,去了解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