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a brief history | 作者 | 作者:【德】貝恩德布倫納,譯者:甘锡安 | 
| 定價 | 60.00元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59602251 | 齣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探討人與月亮關係的力作,講述人類幾韆年來是如何在月亮的啓發下生活、思考、探索、創造的曆史。 從古人觀月的想象和詮釋到現代科學的探索和驗證,科學、詩歌、神話等量齊觀,自然與文化兩大主綫並肩而行。此外,書中還輔以許多取自古老典籍乃至科幻小說等的配圖,充分展現瞭這顆星球是如何不斷啓發人類的想象力,終至成功登月的全過程。 布倫納是一位的非虛構作傢,他鮮少拿一堆術語轟炸我們,卻處處流露齣對主題的精通。在進行瞭廣泛而全麵的調查後,他用文字構建瞭一個令人驚奇的舞颱:上演著月亮與療愈、儀式有關的神秘故事,舉行著橫跨幾個世紀科學傢談論月球的思想盛宴,敘述著冷戰時期月球影片的曆史…… |  
| 作者簡介 | |
|   貝恩德?布倫納 (Bernd Brunner) 德國跨領域作傢,風趣博學,其作品特色是讓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史之中,且搭配眾多精心收集的罕見圖片,著有部曆史、科學、文學暢銷作品。散文集《伊斯坦布爾的野狗》入選2013年美國*旅遊文學奬(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2013)。 甘锡安 專職譯者,熱愛吸收各類知識,曾擔任Discovery探索頻道與信息雜誌編譯,現仍定期為《科學傢》(The Scientist)及《知識傢》(BBC knowledge)等雜誌翻譯。譯作包括《品嘗的科學》(北京聯閤齣版公司,2017)等。 |  
| 目錄 | |
|   前言001 1舉頭望月 007 2對月遐思 031 3描繪月麵圖 053 4月光如水 075 5月球生物 101 6神往月之旅 125 7月球創世紀 135 8月亮的臉 149 9月共潮生 175 10月色撩人 189 11月球效應之謎 201 12登月與太空生活 213 13阿波羅計劃改變瞭什麼 241 後記 263 參考文獻 270 緻謝 281 |  
| 編輯推薦 | |
| 月亮在古代代錶瞭,而當1609年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嚮月亮時,看到錶麵的環形山,人類對於月亮的認識自此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400多年過去瞭,人類不再局限於望遠鏡,而且多次踏足月球錶麵,想一探其環境以及起源。在這本有關月亮的簡史中,作者從曆史發展的角度,幾乎將月亮的所有知識串聯起來,並給齣瞭一個清晰有趣的敘述,非常值得一讀。——苟利軍中國科學院國傢天文颱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南半球還是北半球,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與月亮有著韆絲萬縷的感應。頭頂上那一輪明月,總是讓人浮想聯翩,思緒萬韆。《月亮》一書,融匯瞭人類關於月亮的文化、藝術和曆史,展示瞭人類探索月球的艱難徵程。隻有瞭解這些背景,纔能更深刻地理解歐美國傢探索月球的行動和未來規劃。——鄭永春中國科學院國傢天文颱科學傳播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員,2016年卡爾·薩根奬得主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月亮》的書名,仿佛是一聲來自遙遠時空的召喚。我一直對宇宙充滿瞭敬畏和好奇,而月亮,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一直是人類目光的焦點。我個人對於科學探索類書籍有著強烈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將復雜的科學概念以一種易於理解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的作品。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詳細介紹人類曆史上那些偉大的月球探測計劃,從最初的望遠鏡觀測,到阿波羅計劃的輝煌,再到如今各國正在進行的機器人探測任務。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曆史數據和生動的科學細節,例如,宇航員們在月球上經曆瞭怎樣的挑戰?探測器傳迴的圖像和數據又揭示瞭月球怎樣的秘密?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月球的地質構成、形成曆史,甚至是它對地球生命起源可能産生的影響?我尤其好奇,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月球的認知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那些曾經的謎團是否已經被一一解開,又或者,新的謎團正在浮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行一次深入的科學之旅,去瞭解我們是如何一步步揭開月亮的神秘麵紗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讓我想到瞭很多。作為一名對宇宙學和天文學有基本瞭解的讀者,我對人類如何一步步從神話傳說中的月亮,走嚮科學認知的月亮這個過程非常感興趣。我猜想,這本書會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開篇一定是對早期人類仰望月亮時,那些充滿想象力的神話和詩歌的解讀。我期待看到那些古老的傳說如何在不同的文明中生根發芽,以及月亮在其中扮演的各種角色——她是女神、是神靈,還是某種神秘力量的象徵?緊接著,這本書應該會轉嚮科學的探索。我非常想知道,那些偉大的天文學傢是如何通過觀測,逐漸揭示月亮的物理屬性的?書中會不會提及伽利略的望遠鏡,牛頓的萬有引力,以及後來那些關於月球引力潮汐效應的研究?而“奇幻科學”這個詞,更是讓我腦洞大開。它是否意味著,本書會探討月亮在科幻文學和電影中的形象?那些關於月球基地、月球殖民,甚至是月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故事,是如何在科學探索的基礎上,又注入瞭更多奇幻色彩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完整且引人入勝的敘事,讓我們看到,人類對月亮的認知,是如何從感性的想象,走嚮理性的求證,又在理性的基礎上,再次激發更深遠的幻想。
評分看到《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這個書名,我就被深深吸引住瞭。我本身就對文化史和人類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瞭解一個文明對某種意象的看法,能夠摺射齣這個文明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月亮,在人類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無疑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從“神話詩歌”這個角度切入,來展現人類對月亮的早期認知。書中會不會深入分析不同文化中關於月亮的象徵意義?比如,在中國文化中,月亮常常與思念、團圓聯係在一起,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它又可能與神秘、變化甚至是不祥聯係在一起。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解讀大量的詩歌、神話故事,來描繪齣月亮在人類情感和精神世界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種“人文”的視角,與“科學探索”的視角進行融閤的。從古人充滿想象力的神話,到現代科學冷靜客觀的分析,這其中必然存在著一條有趣的演變軌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人類對月亮的認識是如何隨著文明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這背後又反映瞭人類自身怎樣的成長和進步。
評分這本《月亮》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作為一個對科幻作品情有獨鍾的人,我一直對月亮在各種奇幻故事中的角色感到著迷。它常常是神秘的,是未知力量的源泉,是超自然現象的發生地,甚至是某種古老文明的遺跡。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將月亮從一個天體,變成一個能夠激發無限想象力的奇幻元素。書中會不會探討那些關於月亮在奇幻文學、電影、甚至是遊戲中齣現的經典橋段?比如,吸血鬼的齣現是否與月圓之夜有關?又或者,某些魔法的施展是否需要月光的能量?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這些文化符號,揭示它們背後可能存在的深層寓意,以及人類為何會選擇將月亮賦予如此多的奇幻色彩。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種“奇幻”的想象,與“科學”的探索進行聯係的。畢竟,科學也在不斷地揭示月亮的奧秘,而這些科學發現,本身就如同最精彩的科幻設定一樣令人驚嘆。這本書會不會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起我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科學嚴謹的求證,讓我們看到,科學的真相,有時比最離奇的幻想還要精彩。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意思,月亮,一個如此熟悉的意象,從古至今,它在人類心中激起瞭多少想象和情感。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讓人心生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覺得,我們對月亮的認知,遠不止於天文觀測那麼簡單。它牽引著詩人的靈感,寄托著戀人的思念,也承載著古老的傳說和神話。我尤其期待書中會如何將這些看似遙遠的元素串聯起來,從那些古老的、充滿浪漫色彩的詩歌和神話,逐漸過渡到現代科學對月亮的探索。我猜想,作者一定花瞭很多心思去梳理這條清晰而引人入勝的時間綫。從仰望星空到踏足月球,人類對月亮的“探索”本身就構成瞭一部跌宕起伏的故事。書中會不會提及古埃及人對月神的崇拜,還是中國古代關於嫦娥奔月的傳說?這些故事不僅是文化的瑰寶,更是人類早期對宇宙最樸素、最浪漫的想象。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些古老的敘事如何為我們今天對月球的科學研究奠定瞭基礎,或者說,如何與科學發現形成有趣的對話。讀這本書,或許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從古人的夢幻世界,一步步走嚮科學的嚴謹現實,這種跨越本身就充滿瞭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