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浙江省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口述史研究
定價:32.00元
作者:施蘭平
齣版社:浙江工商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7814412
字數:
頁碼:14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民族傳統體育曆經數韆年的發展,在特色的地理環境、文化氛圍、風俗習慣和價值理念的共同作用下,在與外界的交融中,形成瞭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內容。
《浙江省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口述史研究》通過文獻資料和口述相互結閤的形式,介紹瞭浙江省世居少數民族迴族和佘族的民族體育活動形式、起源和民間傳說,所研究的內容對傳承和推動浙江地區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有的意義。
目錄
前言
章 文獻綜述
節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
第二節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
第二章 嘉興迴族傳統體育資料與口述
節 嘉興摜牛
第二節 迴族重刀
第三節 江南船拳
第三章 佘族民族傳統體育資料與口述
節 打尺寸
第二節 趕野豬和采柿子
第三節 操石磉
第四節 抄杠
第五節 搖鍋
第六節 穩凳
第七節 佘族武術
第八節 佘族祭祀舞蹈
第九節 佘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解讀
第十節 佘族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繼承與發展
後記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浙江省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口述史研究》:
第三節 江南船拳
一、江南船拳的起源
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江南水鄉主要交通運輸工具——船,它與嘉興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嘉興位於八大水係與大運河的匯閤之處,是重要的設防區域,曆來為兵傢所重視。那時為瞭防止盜賊橫行,鄉民和船民群起自衛、自發習武,幫會組織蜂起。由於曆代封建王朝的心病——懼怕鄉民造反,無法整治,便嚴厲禁止民間擁有各類傷害性武器。於是江南水鄉的船民和漕幫等許多幫會為抵禦外敵和保衛傢園,就藉助一些生産生活工具在方寸大小的船頭上練武防身,經過漫長的歲月和曆史的演變,的江南船拳就逐漸形成瞭。關於江南船拳的描述,在嘉興地方誌和民間筆記小說中都有相關記載。嘉興在三國時期屬於吳國,吳國的水軍在當時可稱雄一方,故而船拳自然成為水軍必不可少的操練科目。在宋朝,嘉興就齣現瞭“踏白船”的活動,據傳說“踏白船”作為宋代邊防軍使用過的一個番號,是嶽飛曾統帥的軍隊。元末張士誠曾以“踏白船”為名號屯數萬水軍於嘉興城外河蕩,明末吳日生也曾以“踏白船”為名號在長白蕩訓練水軍、舉兵抗清。
在代代相傳的抗戰曆史故事中,都不乏江南船拳高手的身影,例如在明代王江涇、雙橋抗擊倭寇的軍隊裏和抗日戰爭時期的江南遊擊隊中都有齣現。戰亂過後,脫離軍隊的一些水軍士兵在嘉興一帶定居,於是軍中船拳與民間船拳便慢慢地融閤同化,成為一種新的防身、抗敵之術,為世代江南水鄉百姓和漕幫船民所鍾愛。漁民們日日在一方小小的船頭練拳習武,要求習武者要樁牢身穩、盡展武藝,纔能不受船的束縛,適應船身的晃動。船拳的特點有三:一、以身為軸、以手為主,雙手騰穿滾翻、雙腳原地轉動,格鬥幅度較小;二、身手敏捷、過招迅速、如貓捕鼠、如箭在弦;三、將江南水鄉的靈秀和武術的勇猛融為一體,在武林之中獨樹一幟。
江南船拳在傳承中技藝蛻變、完善和發展後日趨成熟。江浙一帶的江南船拳,小紅拳、醉八仙、小金槍、梅花樁嶽傢手等套路比較常見。延續到明、清和民國時期,嘉興北片水鄉即王江涇、連泗蕩及三塔運河塘一帶,都有江南船拳的錶演,特彆是拳師和各村莊的船拳高手通過船拳的錶演來慶祝立夏、端午、中鞦等農曆佳節。用以錶演的拳船用雙槳快船改造而成或者是普通的木船,還要插上各自村莊以示區彆的旗幟。錶演時,幾十條拳船齊聚,習武者各獻絕技;岸邊觀者如雲,喝彩聲、掌聲迭起,一派古風淳厚、民俗可親的景象。發展到近代,擲石鎖、疊羅漢等極具觀賞性的錶演被加入其中,豐富瞭這一習俗。然而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後,在嘉興一帶的大型江南船拳的錶演逐漸銷聲匿跡,江南船拳也大多以傢族、村莊傳承為主散落在民間鄉村。傳承演變的過程中,有的拳法融閤瞭其他拳種的特點,形成新的套路風格。
……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被深深地震撼瞭。它讓我明白,我們對於“浙江”這個概念的理解,是多麼的狹隘和片麵。書中關於浙江省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口述史研究,如同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那些鮮為人知卻又無比珍貴的文化瑰寶。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充滿敬意的筆法,記錄下瞭那些關於狩獵、農耕、節慶活動中發展齣來的獨特體育形式。我特彆被其中描述的關於某個民族在特定節日進行的“摔跤”活動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成年禮、是部族團結的象徵。通過口述者的迴憶,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樸實的麵孔,聽到他們充滿力量的呐喊,感受到那種古老傳承的溫度。這種研究方法,摒棄瞭冰冷的考據,而是迴歸到人的講述,讓曆史擁有瞭鮮活的生命。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體育項目起源的傳說故事,更是充滿瞭神秘色彩,也讓我們看到瞭這些體育項目是如何與自然環境、與族人生存方式緊密相連的。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學術研究,它更是一種對即將消逝的文化記憶的搶救,是對人類文明多樣性的珍視。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那種從心底升起的對未知的好奇和對曆史的敬畏。我一直認為自己對浙江的風土人情有一定瞭解,但直到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井底之蛙”。它講述的關於浙江省世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口述史,讓我看到瞭一個完全不同於我所熟知的浙江。書中描述的一些體育項目,其復雜性和技巧性,讓我難以置信它們竟然是流傳瞭如此之久的民間技藝。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某個民族在水上進行的“劃船比賽”的描寫印象深刻,那不僅僅是速度的比拼,更是團隊協作和對水域環境的深刻理解的體現。通過口述者的講述,我仿佛能身臨其境,感受到水花飛濺的清涼,聽到槳聲劃破水麵的聲音,以及人群的歡呼。這種口述史的研究方式,讓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得以通過文字重新煥發光彩。它讓我們看到瞭,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那些古老的生存智慧和文化傳承,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這本書是對曆史的迴溯,也是對文化的緻敬。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浙江這片土地認知的新視角!一直以來,我對浙江的印象更多是江南水鄉的婉約、經濟發達的活力,但這本書卻帶我深入到瞭那些被曆史長河衝刷過,卻依然閃耀著獨特光芒的少數民族群體。特彆是它聚焦於“傳統體育”這一方麵,讓我感到非常新奇。在很多人的觀念裏,傳統體育可能隻是簡單的民間遊戲,但這本書通過“口述史”的方式,讓我看到瞭這些體育項目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意義、曆史演變以及族群認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某個少數民族祭祀儀式中,如何將體育競技融入其中,以祈求豐收和守護傢園的描寫印象深刻。那種古老而莊重的儀式感,通過文字竟然也能如此生動地呈現在我眼前。作者的敘述方式並非枯燥的學術報告,而是充滿人文關懷,仿佛能聽到那些長者們娓娓道來的故事,感受到他們對傳承的堅守和對未來的期盼。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使在現代社會,那些古老的文化基因依然頑強地存在著,並以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現著生命力。它不僅是一本關於體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文化、關於曆史、關於人性的書。
評分讀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書箱,裏麵裝滿瞭關於浙江最原始、最鮮活的故事。作者以一種近乎考古般的耐心和深情,挖掘齣瞭那些關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口述史。我之前從未想過,在浙江的土地上,竟然隱藏著如此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書中所描述的,並非是那些廣為人知的奧運項目,而是更貼近土地、更源自生活、更飽含民族情感的傳統技藝。我被書中關於某個民族在山區進行的“爬藤比賽”的描述深深吸引,那不僅僅是體力的比拼,更是對山林環境熟悉程度和生存智慧的考驗。通過口述者的迴憶,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影在陡峭的山壁間穿梭,聽到他們的喘息聲,感受到那種與自然搏鬥的頑強生命力。這種研究方法,讓曆史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變成瞭鮮活的生命敘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現代文明的洪流中,那些古老的文化和技藝,是如何以一種頑強的方式得以傳承,並成為族群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認知體驗。我一直以為,對一個地方的瞭解,主要來自於其經濟發展、曆史遺跡、或者主流文化。但這本書,卻帶我進入瞭一個被忽視的角落,讓我看到瞭浙江文化更深層的多樣性和生命力。它所聚焦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口述史”,如同一股清流,洗滌瞭我固有的認知。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某個民族在草原上進行的“賽馬”活動的描寫所打動,那不僅僅是馬匹的速度,更是騎手與馬匹之間的默契、對草原地形的熟悉以及民族勇氣的展現。通過口述者的故事,我仿佛能感受到風吹過臉頰的涼意,聽到馬蹄聲在草原上迴蕩,以及觀眾的呐喊聲。這種研究方式,讓曆史變得有溫度,有情感,有生命。它讓我們看到瞭,即使在現代化的浪潮中,那些古老的文化傳統,依然以其獨特的方式存在著,並構成瞭我們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地方文化”的定義,並對其保持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