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地震 科普读物 书籍 |
| 作者: | (英)兰·格雷厄姆著 |
| 定价: | 25.0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ISBN: | 9787508089959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地震”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严重的地震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书对地震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的级别、地震的类型、地震可能造成的后果,现在有哪些的科学技术可以预测地震,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 |
| 目录 | |
目录 引 言 地层为何移动? / 004 蛋壳般的地球 / 004 绘制板块图 / 005 谁在研究地震? / 007 地震科学家 / 007 团队合作 / 008 章 我们的地球 大陆漂移 / 012 绘制海床图 / 012 地磁海床 / 013 大陆漂移始于何处? / 015 山脉的形成 / 015 第二章 解读地震 前震 / 023 帕克菲尔德实验 / 024 地面震波 / 024 震波的传播速度 / 026 如何测量地震? / 030 测量地震的其他方式 / 030 不断校正得到的客观事实 / 034 地震的声音 / 034 如何听到地震的声音? / 035 无声地震 / 039 地震群 / 039 搜寻地震群 / 041 群震 / 042 第三章 地震的诱因 缓慢的碰撞 / 048 延伸的北美 / 049 地震的其他诱因 / 049 月球和震动 / 052 摩天大楼会引发地震吗? / 053 地震本身会引发地震吗? / 056 拉开断层 / 056 大地震 / 060 大断层 / 062 大型地震的记录 / 062 记录大地震的发生日期 / 063 其他星球会震动吗? / 066 月震的成因 / 067 火星上有震动吗? / 068 太阳震动 / 068 第四章 地震的能量 不堪一击的受害者 / 073 标志危险 / 075 改变地貌 / 075 海岸的变化 / 077 拔掉塞子 / 077 建筑物沉降 / 082 土壤强度的秘密 / 082 太空土壤科学 / 083 动物能感觉到地震吗? / 086 大象能听到地震到来的信号吗? / 087 电学和磁学 / 088 影响的地震 / 091 白昼缩短 / 091 地球的形状 / 093 移动极点 / 094 第五章 海底地震 和喷气式飞机一样快的海浪 / 099 探测海啸 / 100 印度洋海啸 / 100 大断层 / 101 跳跃的板块 / 102 研究证据 / 102 第六章 研究地震 龙形的候风地动仪 / 106 当今的地震探测 / 106 为地球把脉 / 107 空间监测 / 108 卫星引导的定位系统 / 108 地球卫星 / 109 寻找断层 / 113 绘制东京的断层图 / 114 清除地面植被 / 114 探查地表 / 117 西雅图钻孔 / 118 刮擦地表 / 121 地震 / 121 压力之下 / 122 第七章 展望未来 早期成功的例子 / 128 地震预报 / 129 机器人救兵 / 130 用机器人探寻 / 130 新的标准 / 131 抗震 / 134 稳固摩天大楼 / 134 带滑顶的塔 / 136 危房保护 / 136 名词解释 / 138 |
| 编辑 | |
★本套丛书分为“地球科学”和“生物医学”两个系列,“地球科学”包括《火山》《地震》《污染》《变暖》;“生物医学”包括《》《耐药性》《干细胞》《克隆》。 ★可作为生物、物理、地理等课程的教学补充,用于课堂教学,也适合学生自学。 ★所有作者均具有专业背景,并有写作科普作品的经验,充分保证了书籍内容的性与可读性。 ★整套书涉及八个科学热点,书中通过条分缕析的分析,将有关这些热点的疑问以及相关的生活常识融入其中,既能达到丰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也能满足小小科学爱好者的好奇心。 |
哇,这本书简直是颠覆了我对地震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地震只是单纯的地面晃动,这次读完才明白,原来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而迷人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地质学概念一一展现出来。比如,书中对板块构造理论的阐述,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大陆漂移的宏伟画卷,以及地壳板块碰撞、分离、俯冲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断层”的描述,不再是冷冰冰的地理名词,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力,仿佛是地球肌体上深深的疤痕,承载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地震,例如俯冲带地震、离散带地震、转换断层地震,每一种都伴随着独特的成因和破坏力,让我对地震的“脾气”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连地震波的传播方式,也被描绘得如同在地球内部的探险,P波、S波、面波,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和“使命”,在穿透地幔、地核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活跃和充满未知。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扇通往地球深处奥秘的窗口,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力量。
评分我本来对地震这个主题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似乎离我的生活比较遥远,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我完全没预料到的方式,让我深深地着迷。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一点点地剥开地震的神秘面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地震的‘原因’有多么多样”的解读。我们一般想到的可能就是岩石断裂,但书中竟然还提到了火山活动、人工爆破、甚至地下水位的剧烈变化都可能引发微小的地震。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地震”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关于地震学家们是如何通过野外考察、数据分析来一步步揭开地震秘密的,这些故事让科学研究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仿佛我跟随着他们一起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科学探险。另外,书中对“地震的‘影响’有多么深远”的描述,也让我大开眼界。除了直接的破坏,它还提到了地震对地貌的改变、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甚至对生态环境的长期效应。这些信息都让我对地球这个动态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它不是那种只讲理论、不接地气的书,而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与真实的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书中有很多关于“地震与人类文明”的讨论,让我思考了地震是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居住模式、建筑风格,甚至文化习俗。例如,一些沿海地区的居民,因为长期的地震活动,形成了独特的社区组织和应对灾害的经验。书中还探讨了“地震研究的伦理问题”,比如在进行地震预测和预警时,如何平衡科学的准确性与公众的恐慌,如何处理信息传播的风险,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未来的地震研究方向”的展望,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无限可能性,也激发了我对相关领域的好奇心。这本书让我觉得,了解地震,不仅仅是认识一种自然现象,更是认识我们自身,认识我们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够带来持续启发的优秀作品。
评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对科普读物“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它写得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冒险小说,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页会发生什么。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超,他没有直接抛出大量数据和理论,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情节”来引导读者。比如,他可能会先描述一次惊心动魄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然后顺着这个场景,自然而然地引出地震发生的原因、传播的机制,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冲击。这种“故事化”的科普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容易接受。而且,书中对各种科学术语的解释,也处理得非常巧妙。他不会直接给出定义,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地震仪”的介绍,它不再是冰冷的仪器描述,而是被赋予了“耳朵”和“眼睛”的角色,捕捉着地球深处的细微“声音”和“脉搏”。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科学实验室,亲眼见证着地球内部的各种“奇迹”正在发生,而我也成为了这场奇迹的见证者。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拓展,更在于它所激发的敬畏之心。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着那些发生在地球深处的巨大力量,它们是如何在地表掀起滔天巨浪,又是如何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书中关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的案例分析,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却又不得不为人类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而动容。作者没有回避地震带来的破坏和伤痛,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灾难背后的科学原理,也让我们反思人类活动与地震之间的微妙联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地震预测”的探讨,虽然目前仍然是科学界的一大难题,但书中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在地震前兆研究、仪器监测、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努力和进展,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理解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同时,书中还对地震灾害的应对和减灾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到应急救援的科学组织,再到灾后重建的社会保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我们既要保持敬畏,也要积极行动,用科学武装头脑,用智慧应对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