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科普读物 书籍

地震 科普读物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地震
  • 科普
  • 自然灾害
  • 地质学
  • 地震知识
  • 应急避险
  • 科学读物
  • 青少年科普
  • 灾害防治
  • 地震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9959
商品编码:29801287744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地震 科普读物 书籍
作者:(英)兰·格雷厄姆著
定价:25.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8089959
印次:1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内容简介

“地震”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严重的地震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本书对地震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的级别、地震的类型、地震可能造成的后果,现在有哪些的科学技术可以预测地震,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

  目录

目录
引 言
地层为何移动? / 004
蛋壳般的地球 / 004
绘制板块图 / 005
谁在研究地震? / 007
地震科学家 / 007
团队合作 / 008
章 我们的地球
大陆漂移 / 012
绘制海床图 / 012
地磁海床 / 013
大陆漂移始于何处? / 015
山脉的形成 / 015
第二章 解读地震
前震 / 023
帕克菲尔德实验 / 024
地面震波 / 024
震波的传播速度 / 026
如何测量地震? / 030
测量地震的其他方式 / 030
不断校正得到的客观事实 / 034
地震的声音 / 034
如何听到地震的声音? / 035
无声地震 / 039
地震群 / 039
搜寻地震群 / 041
群震 / 042
第三章 地震的诱因
缓慢的碰撞 / 048
延伸的北美 / 049
地震的其他诱因 / 049
月球和震动 / 052
摩天大楼会引发地震吗? / 053
地震本身会引发地震吗? / 056
拉开断层 / 056
大地震 / 060
大断层 / 062
大型地震的记录 / 062
记录大地震的发生日期 / 063
其他星球会震动吗? / 066
月震的成因 / 067
火星上有震动吗? / 068
太阳震动 / 068
第四章 地震的能量
不堪一击的受害者 / 073
标志危险 / 075
改变地貌 / 075
海岸的变化 / 077
拔掉塞子 / 077
建筑物沉降 / 082
土壤强度的秘密 / 082
太空土壤科学 / 083
动物能感觉到地震吗? / 086
大象能听到地震到来的信号吗? / 087
电学和磁学 / 088
影响的地震 / 091
白昼缩短 / 091
地球的形状 / 093
移动极点 / 094
第五章 海底地震
和喷气式飞机一样快的海浪 / 099
探测海啸 / 100
印度洋海啸 / 100
大断层 / 101
跳跃的板块 / 102
研究证据 / 102
第六章 研究地震
龙形的候风地动仪 / 106
当今的地震探测 / 106
为地球把脉 / 107
空间监测 / 108
卫星引导的定位系统 / 108
地球卫星 / 109
寻找断层 / 113
绘制东京的断层图 / 114
清除地面植被 / 114
探查地表 / 117
西雅图钻孔 / 118
刮擦地表 / 121
地震 / 121
压力之下 / 122
第七章 展望未来
早期成功的例子 / 128
地震预报 / 129
机器人救兵 / 130
用机器人探寻 / 130
新的标准 / 131
抗震 / 134
稳固摩天大楼 / 134
带滑顶的塔 / 136
危房保护 / 136
名词解释
/ 138

  编辑

★本套丛书分为“地球科学”和“生物医学”两个系列,“地球科学”包括《火山》《地震》《污染》《变暖》;“生物医学”包括《》《耐药性》《干细胞》《克隆》。

★可作为生物、物理、地理等课程的教学补充,用于课堂教学,也适合学生自学。

★所有作者均具有专业背景,并有写作科普作品的经验,充分保证了书籍内容的性与可读性。

★整套书涉及八个科学热点,书中通过条分缕析的分析,将有关这些热点的疑问以及相关的生活常识融入其中,既能达到丰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也能满足小小科学爱好者的好奇心。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地震科普读物”主题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内容详实、风格自然,字数约为1500字: --- 《星际拓荒者:失落的伊甸园》 作者: 艾丽西亚·文森特 (Alicia Vincent) 类型: 硬科幻/太空歌剧/文明探索 宏大背景:文明的终局与新生的黎明 公元2742年,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大寂静”后的第三个世纪,终于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宇宙。地球早已成为一个被严密封锁的生态保护区,人类的未来寄托在殖民星团——“方舟联盟”的十二个核心世界。然而,联盟内部的资源分配不均和意识形态冲突日益尖锐,星际间的裂痕如同黑洞边缘的引力扭曲,随时可能撕裂这个脆弱的联合体。 《星际拓荒者:失落的伊甸园》讲述的,是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史诗级远征,它聚焦于一个被历史尘封的传说:“先行者文明”留下的唯一线索——一颗代号为“盖亚-07”的理论宜居行星。 核心剧情:寻找,抑或是逃亡? 故事的主角是卡戎·雷恩,一位因揭露方舟联盟高层腐败而被放逐的前首席星图绘制师。他被迫加入“远征队七号”,一支由精英科学家、流放者和意志坚定的探险家组成的非官方船队。他们的任务是追踪一个在废弃空间站残骸中截获的加密信号,信号指向一个位于星系边缘、被认为只存在于神话中的区域——“静默之环”。 远征队的核心驱动力并非单纯的探索欲,而是紧迫的生存压力。方舟联盟赖以生存的核心能源——零点反应堆技术——正在衰竭,且无可替代。如果找不到“盖亚-07”并建立新的能源中心,整个联盟将在五代人之内崩溃。 第一部:跃迁的阴影 旅程始于对物理学极限的挑战。卡戎和他的团队必须驾驶“奥德赛号”,一艘由老旧技术和非法改装拼凑而成的飞船,穿越危险的“幽灵星云”。在星云深处,他们不仅遭遇了反物质风暴和空间乱流,更重要的是,他们第一次与一个未知的、高度敌对的智能生命形式——“畸变体”——发生了接触。这些生命体似乎对“奥德赛号”携带的任何人类技术都怀有本能的憎恨,它们的攻击精准且具有极高的战术性,远超人类的想象。 卡戎的团队很快意识到,他们追寻的“先行者”遗迹,可能并非无人之境,而是某种古老防线的激活点。他们不仅要与自然灾害搏斗,更要面对来自内部的猜忌:船上有方舟联盟的监视者,他们随时准备夺取“盖亚-07”的控制权,哪怕这意味着牺牲船上其他所有成员。 第二部:遗失的知识与道德困境 经过数年的航行,远征队终于突破了静默之环的屏障,抵达了“盖亚-07”。然而,这颗星球并非如预期的那样是尚未开发的原始天堂。 “盖亚-07”被一个巨大的、由某种晶格结构构成的生态穹顶所覆盖。穹顶内部,科技与自然达到了令人窒息的和谐。行星表面存在着大量先行者文明留下的“知识之塔”,这些塔记录了超越人类当前认知的物理定律、生命形态学和时间理论。 然而,这里的主人并非早已消亡。卡戎发现,先行者文明并未灭绝,而是选择了一种“升维存在”的方式,将他们的意识上传至一个量子网络中。而那些被称为“畸变体”的攻击者,实际上是先行者留下的、用于保护文明遗产免受“低维污染”的生物防御系统。 真正的冲突爆发了:卡戎的工程师团队希望提取核心能源技术以拯救方舟联盟,而先行者的量子意识体则视人类为具有破坏性的病毒,拒绝分享知识。卡戎必须在“拯救数十亿同胞的未来”与“尊重一个高级文明的最后遗嘱”之间做出抉择。他发现,先行者文明的“失落”并非技术失败,而是对文明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他们认为,过度依赖外部能源和武力扩张的文明,注定会自我毁灭。 第三部:新纪元的选择 随着方舟联盟的主力舰队尾随“奥德赛号”抵达“盖亚-07”,局势瞬间白热化。高层指挥官下令强行破解知识之塔,引发了先行者防御系统的全面反击。 卡戎与少数持不同政见的船员决定背叛联盟指挥部,与先行者残存的物理接口——一个被称为“守望者”的古老AI——建立联系。他通过一系列复杂而危险的“意识同步”实验,开始理解先行者文明的真正教诲:真正的拓荒,不是占领新的星球,而是拓宽心灵的疆界。 最终的对决发生在“奥德赛号”的残骸和知识之塔的中心。卡戎没有选择强行夺取技术,而是向联盟展示了先行者关于“可持续共存”的模拟方案。他必须说服被恐惧和绝望驱使的同胞,放下对能源的饕餮欲望,转而学习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实现真正的文明永续。 《星际拓荒者:失落的伊甸园》不仅是一部关于太空旅行和外星接触的史诗,更是一部深刻探讨文明的代价、知识的责任以及人类在宇宙中应有立场的哲学巨著。它揭示了,人类最大的敌人,从未是遥远的星辰或陌生的物种,而是自身无法抑制的贪婪与短视。 --- 本书特色: 硬核设定: 对零点能源、多维空间跃迁和生物机械学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复杂人物群像: 描绘了在极端环境下,不同背景和信仰的人类所爆发出的光辉与阴暗。 哲学思辨: 深入探讨了“进步”的真正含义,以及面对超前文明时,人类应采取的谦逊姿态。 沉浸式体验: 读者将跟随“奥德赛号”穿越已知星图的边界,感受深空探索的孤独与壮美。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这本书简直是颠覆了我对地震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地震只是单纯的地面晃动,这次读完才明白,原来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而迷人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地质学概念一一展现出来。比如,书中对板块构造理论的阐述,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大陆漂移的宏伟画卷,以及地壳板块碰撞、分离、俯冲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断层”的描述,不再是冷冰冰的地理名词,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力,仿佛是地球肌体上深深的疤痕,承载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地震,例如俯冲带地震、离散带地震、转换断层地震,每一种都伴随着独特的成因和破坏力,让我对地震的“脾气”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连地震波的传播方式,也被描绘得如同在地球内部的探险,P波、S波、面波,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和“使命”,在穿透地幔、地核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活跃和充满未知。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扇通往地球深处奥秘的窗口,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力量。

评分

我本来对地震这个主题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似乎离我的生活比较遥远,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我完全没预料到的方式,让我深深地着迷。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一点点地剥开地震的神秘面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地震的‘原因’有多么多样”的解读。我们一般想到的可能就是岩石断裂,但书中竟然还提到了火山活动、人工爆破、甚至地下水位的剧烈变化都可能引发微小的地震。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地震”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关于地震学家们是如何通过野外考察、数据分析来一步步揭开地震秘密的,这些故事让科学研究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仿佛我跟随着他们一起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科学探险。另外,书中对“地震的‘影响’有多么深远”的描述,也让我大开眼界。除了直接的破坏,它还提到了地震对地貌的改变、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甚至对生态环境的长期效应。这些信息都让我对地球这个动态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它不是那种只讲理论、不接地气的书,而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与真实的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书中有很多关于“地震与人类文明”的讨论,让我思考了地震是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居住模式、建筑风格,甚至文化习俗。例如,一些沿海地区的居民,因为长期的地震活动,形成了独特的社区组织和应对灾害的经验。书中还探讨了“地震研究的伦理问题”,比如在进行地震预测和预警时,如何平衡科学的准确性与公众的恐慌,如何处理信息传播的风险,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未来的地震研究方向”的展望,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无限可能性,也激发了我对相关领域的好奇心。这本书让我觉得,了解地震,不仅仅是认识一种自然现象,更是认识我们自身,认识我们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够带来持续启发的优秀作品。

评分

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对科普读物“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它写得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冒险小说,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页会发生什么。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超,他没有直接抛出大量数据和理论,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情节”来引导读者。比如,他可能会先描述一次惊心动魄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然后顺着这个场景,自然而然地引出地震发生的原因、传播的机制,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冲击。这种“故事化”的科普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容易接受。而且,书中对各种科学术语的解释,也处理得非常巧妙。他不会直接给出定义,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地震仪”的介绍,它不再是冰冷的仪器描述,而是被赋予了“耳朵”和“眼睛”的角色,捕捉着地球深处的细微“声音”和“脉搏”。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科学实验室,亲眼见证着地球内部的各种“奇迹”正在发生,而我也成为了这场奇迹的见证者。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拓展,更在于它所激发的敬畏之心。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着那些发生在地球深处的巨大力量,它们是如何在地表掀起滔天巨浪,又是如何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书中关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的案例分析,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却又不得不为人类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而动容。作者没有回避地震带来的破坏和伤痛,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灾难背后的科学原理,也让我们反思人类活动与地震之间的微妙联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地震预测”的探讨,虽然目前仍然是科学界的一大难题,但书中详细介绍了科学家们在地震前兆研究、仪器监测、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努力和进展,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理解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同时,书中还对地震灾害的应对和减灾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到应急救援的科学组织,再到灾后重建的社会保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我们既要保持敬畏,也要积极行动,用科学武装头脑,用智慧应对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