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地震 科普讀物 書籍 |
| 作者: | (英)蘭·格雷厄姆著 |
| 定價: | 25.0 |
| 齣版社: | 華夏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ISBN: | 9787508089959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大32開 |
| 內容簡介 | |
“地震”這個詞對大傢來說並不陌生,嚴重的地震會給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本書對地震相關的知識進行瞭係統的介紹:地震産生的原因、地震的級彆、地震的類型、地震可能造成的後果,現在有哪些的科學技術可以預測地震,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損失。 |
| 目錄 | |
目錄 引 言 地層為何移動? / 004 蛋殼般的地球 / 004 繪製闆塊圖 / 005 誰在研究地震? / 007 地震科學傢 / 007 團隊閤作 / 008 章 我們的地球 大陸漂移 / 012 繪製海床圖 / 012 地磁海床 / 013 大陸漂移始於何處? / 015 山脈的形成 / 015 第二章 解讀地震 前震 / 023 帕剋菲爾德實驗 / 024 地麵震波 / 024 震波的傳播速度 / 026 如何測量地震? / 030 測量地震的其他方式 / 030 不斷校正得到的客觀事實 / 034 地震的聲音 / 034 如何聽到地震的聲音? / 035 無聲地震 / 039 地震群 / 039 搜尋地震群 / 041 群震 / 042 第三章 地震的誘因 緩慢的碰撞 / 048 延伸的北美 / 049 地震的其他誘因 / 049 月球和震動 / 052 摩天大樓會引發地震嗎? / 053 地震本身會引發地震嗎? / 056 拉開斷層 / 056 大地震 / 060 大斷層 / 062 大型地震的記錄 / 062 記錄大地震的發生日期 / 063 其他星球會震動嗎? / 066 月震的成因 / 067 火星上有震動嗎? / 068 太陽震動 / 068 第四章 地震的能量 不堪一擊的受害者 / 073 標誌危險 / 075 改變地貌 / 075 海岸的變化 / 077 拔掉塞子 / 077 建築物沉降 / 082 土壤強度的秘密 / 082 太空土壤科學 / 083 動物能感覺到地震嗎? / 086 大象能聽到地震到來的信號嗎? / 087 電學和磁學 / 088 影響的地震 / 091 白晝縮短 / 091 地球的形狀 / 093 移動極點 / 094 第五章 海底地震 和噴氣式飛機一樣快的海浪 / 099 探測海嘯 / 100 印度洋海嘯 / 100 大斷層 / 101 跳躍的闆塊 / 102 研究證據 / 102 第六章 研究地震 龍形的候風地動儀 / 106 當今的地震探測 / 106 為地球把脈 / 107 空間監測 / 108 衛星引導的定位係統 / 108 地球衛星 / 109 尋找斷層 / 113 繪製東京的斷層圖 / 114 清除地麵植被 / 114 探查地錶 / 117 西雅圖鑽孔 / 118 颳擦地錶 / 121 地震 / 121 壓力之下 / 122 第七章 展望未來 早期成功的例子 / 128 地震預報 / 129 機器人救兵 / 130 用機器人探尋 / 130 新的標準 / 131 抗震 / 134 穩固摩天大樓 / 134 帶滑頂的塔 / 136 危房保護 / 136 名詞解釋 / 138 |
| 編輯 | |
★本套叢書分為“地球科學”和“生物醫學”兩個係列,“地球科學”包括《火山》《地震》《汙染》《變暖》;“生物醫學”包括《》《耐藥性》《乾細胞》《剋隆》。 ★可作為生物、物理、地理等課程的教學補充,用於課堂教學,也適閤學生自學。 ★所有作者均具有專業背景,並有寫作科普作品的經驗,充分保證瞭書籍內容的性與可讀性。 ★整套書涉及八個科學熱點,書中通過條分縷析的分析,將有關這些熱點的疑問以及相關的生活常識融入其中,既能達到豐富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目的,也能滿足小小科學愛好者的好奇心。 |
我本來對地震這個主題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覺得似乎離我的生活比較遙遠,但這本書卻用一種我完全沒預料到的方式,讓我深深地著迷。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一點點地剝開地震的神秘麵紗。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對“地震的‘原因’有多麼多樣”的解讀。我們一般想到的可能就是岩石斷裂,但書中竟然還提到瞭火山活動、人工爆破、甚至地下水位的劇烈變化都可能引發微小的地震。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對“地震”這個概念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不再是單一維度的理解。而且,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關於地震學傢們是如何通過野外考察、數據分析來一步步揭開地震秘密的,這些故事讓科學研究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仿佛我跟隨著他們一起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科學探險。另外,書中對“地震的‘影響’有多麼深遠”的描述,也讓我大開眼界。除瞭直接的破壞,它還提到瞭地震對地貌的改變、對地下水係統的影響,甚至對生態環境的長期效應。這些信息都讓我對地球這個動態係統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知識的拓展,更在於它所激發的敬畏之心。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著那些發生在地球深處的巨大力量,它們是如何在地錶掀起滔天巨浪,又是如何改變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書中關於曆史上的幾次大地震的案例分析,更是讓人不寒而栗,卻又不得不為人類在災難麵前的脆弱以及頑強的生命力而動容。作者沒有迴避地震帶來的破壞和傷痛,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讓我們看到瞭災難背後的科學原理,也讓我們反思人類活動與地震之間的微妙聯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地震預測”的探討,雖然目前仍然是科學界的一大難題,但書中詳細介紹瞭科學傢們在地震前兆研究、儀器監測、模型構建等方麵的努力和進展,讓我看到瞭希望,也理解瞭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同時,書中還對地震災害的應對和減災策略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建築物的抗震設計,到應急救援的科學組織,再到災後重建的社會保障,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智慧和經驗的積纍。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麵對強大的自然力量,我們既要保持敬畏,也要積極行動,用科學武裝頭腦,用智慧應對挑戰。
評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對科普讀物“枯燥乏味”的刻闆印象。它寫得就像一本引人入勝的冒險小說,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頁會發生什麼。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高超,他沒有直接拋齣大量數據和理論,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場景”和“情節”來引導讀者。比如,他可能會先描述一次驚心動魄的地震發生時的情景,然後順著這個場景,自然而然地引齣地震發生的原因、傳播的機製,以及對人類社會的衝擊。這種“故事化”的科普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容易接受。而且,書中對各種科學術語的解釋,也處理得非常巧妙。他不會直接給齣定義,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類比,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理解瞭。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地震儀”的介紹,它不再是冰冷的儀器描述,而是被賦予瞭“耳朵”和“眼睛”的角色,捕捉著地球深處的細微“聲音”和“脈搏”。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宏大的科學實驗室,親眼見證著地球內部的各種“奇跡”正在發生,而我也成為瞭這場奇跡的見證者。
評分哇,這本書簡直是顛覆瞭我對地震的認知!我一直以為地震隻是單純的地麵晃動,這次讀完纔明白,原來背後隱藏著如此復雜而迷人的地球動力學過程。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那些抽象的地質學概念一一展現齣來。比如,書中對闆塊構造理論的闡述,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講述瞭大陸漂移的宏偉畫捲,以及地殼闆塊碰撞、分離、俯衝時所産生的巨大能量。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斷層”的描述,不再是冷冰冰的地理名詞,而是被賦予瞭生命力,仿佛是地球肌體上深深的疤痕,承載著億萬年的地質變遷。書中還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地震,例如俯衝帶地震、離散帶地震、轉換斷層地震,每一種都伴隨著獨特的成因和破壞力,讓我對地震的“脾氣”有瞭更深的瞭解。甚至連地震波的傳播方式,也被描繪得如同在地球內部的探險,P波、S波、麵波,它們各自有著怎樣的“性格”和“使命”,在穿透地幔、地核時,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活躍和充滿未知。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扇通往地球深處奧秘的窗口,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無窮力量。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它不是那種隻講理論、不接地氣的書,而是將復雜的科學原理與真實的世界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書中有很多關於“地震與人類文明”的討論,讓我思考瞭地震是如何塑造瞭人類的居住模式、建築風格,甚至文化習俗。例如,一些沿海地區的居民,因為長期的地震活動,形成瞭獨特的社區組織和應對災害的經驗。書中還探討瞭“地震研究的倫理問題”,比如在進行地震預測和預警時,如何平衡科學的準確性與公眾的恐慌,如何處理信息傳播的風險,這些都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科普,更包含著深刻的社會思考。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未來的地震研究方嚮”的展望,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的無限可能性,也激發瞭我對相關領域的好奇心。這本書讓我覺得,瞭解地震,不僅僅是認識一種自然現象,更是認識我們自身,認識我們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且能夠帶來持續啓發的優秀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