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农业通史 附录卷
定价:120.00元
作者:杜青林,韩长赋,闵宗殿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092278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农业通史(附录卷)》收录了与中国农业历史有关的一些专题资料,包括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中国农业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农田水利大事记、中国历代的人口与耕地统计、中国古代的度量衡、中国古代农官沿革表、中国历代农书简介七个专题。通过这些专题,以期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历代农业的演进,同时,也备读者对某个专题进行查阅。
目录
序
前言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中国农业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农田水利大事记
中国历代的人口与耕地统计
(一)中国历代耕地统计
(二)中国历代人口统计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
(一)中国历代尺度演变表
(二)中国历代亩积、里长表
(三)中国历代量值演变表
(四)中国历代衡值演变表
(五)明清民间田土面积计量法
中国古代农官沿革表
中国历代农书简介
(一)综合类
(二)植物·气象·占候类
(三)农具类
(四)耕作·农田水利类
(五)荒政·治虫类
(六)农作物类
(七)园艺类
(八)竹木·茶类
(九)畜牧兽医类
(一〇)蚕桑类
(一一)水产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农业通史·附录卷》真是令人惊喜,远超我的预期。我当初购买,主要是抱着对“附录卷”这个概念的好奇,总觉得这类书籍的附录通常是些枯燥的补充材料。然而,事实证明我完全想多了。这本书的附录卷,与其说是“附录”,不如说是一部独立成章、内容详实的补充史料汇编。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国农业历史的认知深度。比如,在主书中提及某个农业技术在某个朝代的发展时,附录卷会提供大量的原始文献摘录、地方志的记载、甚至是一些出土文物的详细解读,这些内容清晰地展示了技术传播的路径、应用的具体案例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古代农田水利设施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水库、沟渠的名字,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水利建设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实际影响。有时候,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附录卷中被放大、被深入挖掘,展现出惊人的历史价值。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眼目睹了农民们如何与自然抗争,如何智慧地耕耘着这片土地。它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历史情感的连接。
评分我购买《中国农业通史·附录卷》的初衷,更多是看中了其“中国农业通史”这个主体的完整性。我希望能够通过一本权威的著作,对中国农业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而这本附录卷,则远远超出了我最基本的期望。它所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主书的补充,更像是对各个历史时期农业发展脉络的“解剖”和“透视”。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饥荒、水灾、王朝更迭)对农业生产具体影响的分析,附录卷提供了大量的官方奏折、民间记录、以及当时的经济数据,这些一手材料的呈现,让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联变得触手可及。此外,书中对不同地区农业经济特点的对比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它详细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精耕细作与北方旱地的粗放种植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宏观趋势的把握相结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农业根源的读物。《中国农业通史·附录卷》的出现,则意外地成为了我探索之旅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并非那种高屋建瓴、理论空洞的学术著作,而是通过大量的、具体而微的史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真实脉络。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古代农民生活场景的描述,虽然是附录,但里面引用的诗词、笔记、甚至民间传说,都生动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农民的喜怒哀乐、耕作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它不仅仅是关于“农业”本身,更是关于“农民”的生活,关于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的智慧和坚韧。例如,书中对于不同地区祭祀农神、祈求丰年的习俗的详细介绍,让我看到了农业与中国传统信仰、民俗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农业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远比我想象的更为深刻和多元。它就像一部沉淀了千年时光的史书,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中国农业通史·附录卷》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我的兴趣点更多在于近现代的农业发展,觉得古代部分可能对我来说过于遥远。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特别是仔细阅读了里面的内容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狭隘。附录卷里很多关于古代农业技术细节的描述,例如不同地区农具的改良、播种方式的演变、甚至是如何处理农作物病虫害的传统方法,都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用非常详实的篇幅介绍了一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因气候变化、社会动荡而消失的农业技术或农作物品种,并尝试去分析其衰落的原因。这让我意识到,农业史不仅仅是“技术史”,更是“人与自然互动史”、“文化史”和“经济史”的交织。附录卷所提供的这些“碎片化”但又极其生动的史料,让我看到了农业发展过程中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细节,也让我对中国农业文明的韧性和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史料汇编,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农业通史·附录卷》,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深度”。我本身就是做历史研究的,一直以来都对农业史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很多既有的著作在史料引用上不够充分,或者对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论述存在模糊之处。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的附录卷,可以说是集结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很多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比如,书中对清代一些地方性农业研究会(如果存在的话)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就做得非常出色,展现了晚清时期知识分子对农业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此外,关于一些重要的农业改革政策,附录卷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执行报告、地方反馈以及政策调整的记录,这对于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以及背后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学者们对同一历史问题观点的梳理和对比,这使得研究更加客观和全面。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中国农业史的同行们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