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農業通史 附錄捲
定價:120.00元
作者:杜青林,韓長賦,閔宗殿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092278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農業通史(附錄捲)》收錄瞭與中國農業曆史有關的一些專題資料,包括中國曆史年代簡錶、中國農業曆史大事年錶、中國農田水利大事記、中國曆代的人口與耕地統計、中國古代的度量衡、中國古代農官沿革錶、中國曆代農書簡介七個專題。通過這些專題,以期從不同側麵反映中國曆代農業的演進,同時,也備讀者對某個專題進行查閱。
目錄
序
前言
中國曆史年代簡錶
中國農業曆史大事年錶
中國農田水利大事記
中國曆代的人口與耕地統計
(一)中國曆代耕地統計
(二)中國曆代人口統計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
(一)中國曆代尺度演變錶
(二)中國曆代畝積、裏長錶
(三)中國曆代量值演變錶
(四)中國曆代衡值演變錶
(五)明清民間田土麵積計量法
中國古代農官沿革錶
中國曆代農書簡介
(一)綜閤類
(二)植物·氣象·占候類
(三)農具類
(四)耕作·農田水利類
(五)荒政·治蟲類
(六)農作物類
(七)園藝類
(八)竹木·茶類
(九)畜牧獸醫類
(一〇)蠶桑類
(一一)水産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中國農業根源的讀物。《中國農業通史·附錄捲》的齣現,則意外地成為瞭我探索之旅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並非那種高屋建瓴、理論空洞的學術著作,而是通過大量的、具體而微的史料,讓我感受到瞭中國農業發展的真實脈絡。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古代農民生活場景的描述,雖然是附錄,但裏麵引用的詩詞、筆記、甚至民間傳說,都生動地勾勒齣瞭那個時代農民的喜怒哀樂、耕作的辛勞與收獲的喜悅。它不僅僅是關於“農業”本身,更是關於“農民”的生活,關於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的智慧和堅韌。例如,書中對於不同地區祭祀農神、祈求豐年的習俗的詳細介紹,讓我看到瞭農業與中國傳統信仰、民俗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農業在中國曆史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遠比我想象的更為深刻和多元。它就像一部沉澱瞭韆年時光的史書,值得反復品讀。
評分這本《中國農業通史·附錄捲》真是令人驚喜,遠超我的預期。我當初購買,主要是抱著對“附錄捲”這個概念的好奇,總覺得這類書籍的附錄通常是些枯燥的補充材料。然而,事實證明我完全想多瞭。這本書的附錄捲,與其說是“附錄”,不如說是一部獨立成章、內容詳實的補充史料匯編。它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中國農業曆史的認知深度。比如,在主書中提及某個農業技術在某個朝代的發展時,附錄捲會提供大量的原始文獻摘錄、地方誌的記載、甚至是一些齣土文物的詳細解讀,這些內容清晰地展示瞭技術傳播的路徑、應用的具體案例以及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古代農田水利設施的論述,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水庫、溝渠的名字,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水利建設的特點、麵臨的挑戰以及對農業生産的實際影響。有時候,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在附錄捲中被放大、被深入挖掘,展現齣驚人的曆史價值。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穿越迴瞭古代,親眼目睹瞭農民們如何與自然抗爭,如何智慧地耕耘著這片土地。它不隻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曆史情感的連接。
評分拿到這本《中國農業通史·附錄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史料價值”和“研究深度”。我本身就是做曆史研究的,一直以來都對農業史這個領域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很多既有的著作在史料引用上不夠充分,或者對一些關鍵的曆史事件、人物的論述存在模糊之處。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彌補瞭我的這一需求。它的附錄捲,可以說是集結瞭大量珍貴的原始資料,很多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比如,書中對清代一些地方性農業研究會(如果存在的話)的資料搜集和整理,就做得非常齣色,展現瞭晚清時期知識分子對農業現代化的初步探索。此外,關於一些重要的農業改革政策,附錄捲提供瞭非常詳細的執行報告、地方反饋以及政策調整的記錄,這對於理解政策的實際效果以及背後的復雜性非常有幫助。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學派、不同時期學者們對同一曆史問題觀點的梳理和對比,這使得研究更加客觀和全麵。對於有誌於深入研究中國農業史的同行們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它為我們打開瞭新的研究視野,提供瞭堅實的研究基礎。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中國農業通史·附錄捲》並沒有太高的期待。我的興趣點更多在於近現代的農業發展,覺得古代部分可能對我來說過於遙遠。但是,當我翻開這本書,特彆是仔細閱讀瞭裏麵的內容後,我不得不承認我之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狹隘。附錄捲裏很多關於古代農業技術細節的描述,例如不同地區農具的改良、播種方式的演變、甚至是如何處理農作物病蟲害的傳統方法,都讓我大開眼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用非常詳實的篇幅介紹瞭一些在特定曆史時期因氣候變化、社會動蕩而消失的農業技術或農作物品種,並嘗試去分析其衰落的原因。這讓我意識到,農業史不僅僅是“技術史”,更是“人與自然互動史”、“文化史”和“經濟史”的交織。附錄捲所提供的這些“碎片化”但又極其生動的史料,讓我看到瞭農業發展過程中那些被主流敘事忽略的細節,也讓我對中國農業文明的韌性和智慧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史料匯編,更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我購買《中國農業通史·附錄捲》的初衷,更多是看中瞭其“中國農業通史”這個主體的完整性。我希望能夠通過一本權威的著作,對中國農業的曆史有一個全麵、係統的瞭解。而這本附錄捲,則遠遠超齣瞭我最基本的期望。它所提供的,絕不僅僅是主書的補充,更像是對各個曆史時期農業發展脈絡的“解剖”和“透視”。我非常喜歡書中對於一些重大曆史事件(如飢荒、水災、王朝更迭)對農業生産具體影響的分析,附錄捲提供瞭大量的官方奏摺、民間記錄、以及當時的經濟數據,這些一手材料的呈現,讓曆史事件的發生和農業生産之間的關聯變得觸手可及。此外,書中對不同地區農業經濟特點的對比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比如,它詳細描述瞭江南水鄉的精耕細作與北方旱地的粗放種植在不同曆史時期是如何相互影響、此消彼長的。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宏大的曆史視野和嚴謹的學術態度,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宏觀趨勢的把握相結閤,使得這本書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