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沟域经济开发潜力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
定价:68.00元
作者:李瑞生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38903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李瑞生,硕士,高级工程师。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规划研究室主任。参与规划设计生态建设项目40余个,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著作3部,获得多个咨询,科技一、二、三等奖。陈绍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绿色时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林业局森林认证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1987—1996年,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会教研室副主任、财金系副主任等职;1996—2010年,任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综合处处长、行业财务处处长等职;2010—2016年,任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2016年起任现职。主要从事林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林业可持续管理与经营、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0余项,包括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中英合作林业投资与贸易”(InFIT),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中国木材合法性认定标准体系研究”,林业软科学重大项目“我国森林经营经济理论创新与决策优化研究”,林业局重点项目“履行国际森林文书的良好森林经营示范技术体系研究”,948项目“人工林多功能经营及模拟预测技术引进”,以及国家林业局项目“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研究”“现代林业治理体系研究”“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国外林区道路研究”“林业产业监测预警研究”“现代森林经营模式和综合技术推广”等,作为核心骨干参与争取和落实了森林抚育补贴、造林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湿地保护补助等生态支持政策,全程参加了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以及《国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大规划编制起草。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近100篇,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项。黄景春,高级工程师,曾任京煤集团林业处副处长,参加过《煤海绿洲》《京煤林业》《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与生态恢复》等著作的编写工作,曾获得全国绿化奖章。在林业建设中,为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收益慢的弊端,1995年提出了在山区发展林业,必须开展多种经营、建设经济沟的经营方针,并参与了林区经济沟建设,于1999年撰写了《曹家铺经济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受到系统内好评。近年曾参与北京市部分山区沟域经济建设项目调研,指导规划方案的编制。何友均,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林业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2016年获第五届“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称号,国家林业局林业战略规划工作组核心成员、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优青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他长期从事森林多目标经营与管理、林业战略与规划、森林生态和生态经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欧盟(EU)、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环境基金(GEF)、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资助的研究项目50余项。在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25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北京的郊区发展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一直以来,提到北京,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核心城区的繁华与现代,但郊区的潜力,特别是“沟域经济”这个概念,的确很少被大众所关注。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这些看似普通的区域,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作者从宏观的经济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北京沟域经济的地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及现有的产业基础,这些分析都非常有条理,而且数据翔实,让我对“沟域经济”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有了清晰的概念。比如,书中对交通便利性、生态环境优势以及与周边区域的联动效应的论述,都非常到位。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探讨感到兴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旅游开发,而是涉及到绿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振兴等多个层面,非常有前瞻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为北京郊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它让我看到了北京城市发展并非只有一条路,郊区也能够成为新的增长极,而且是更加可持续、更具人文关怀的增长极。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让我对“沟域经济”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北京城市发展中被忽视的一面。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城市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那些承载着北京城市“绿肺”和生态屏障功能的沟域,却鲜少被深入探讨。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挖掘这些区域的潜力和价值。作者不仅仅从经济角度去解读,还结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等多重维度,让我看到了沟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可能性。例如,书中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以及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的探讨感到认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北京宝贵的自然生态环境,才是沟域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更加期待北京郊区的未来,也让我看到了更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北京的郊区绝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后花园”,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作者通过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北京沟域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书中对现有沟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梳理,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对书中提出的“以生态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印象深刻,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我了解到,沟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引进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和产业联动。书中对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等多种手段来推动沟域经济发展,都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北京郊区经济发展的评估,更是一份充满智慧的战略蓝图,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可行的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分析非常深入,让我对北京沟域经济的潜力有了更宏观和系统的认识。作者在研究中,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数据,而是深入挖掘了沟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潜在制约因素。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构建沟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论述印象深刻,这其中涉及到产业的优化升级、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及城乡的融合发展等多个层面。我了解到,沟域经济的发展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北京整体的城市发展战略息息相关,需要与其他区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互补。书中对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来赋能沟域经济发展,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都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且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分析逻辑非常严谨,让我对北京沟域经济的潜力评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在评估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从宏观的产业政策引导,到微观的市场需求分析,再到具体的资源禀赋评估,都做得相当到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对策提出的部分,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更加全面和实用。比如,书中提到的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就非常有针对性。我了解到,并非所有沟域都适合发展同一种产业,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觉得作者对北京的郊区情况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且,书中对于发展战略的建议,也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结合了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可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如何吸引投资、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如何加强人才引进等。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像是一本面向实践的指导手册,对于想要了解或参与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相关人士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