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影响力及指数研究:2008-2015 | 作者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424657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405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影响力及指数研究(2008—2015)》在历年统计和核算体育产业发展指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科学的体育产业发展计算方法,获得的发展指数体现喜人的进步。 难得的是,书中新增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区域的治理指数。从透明、民主、团结、制衡四个维度,对整个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治理水平进行了测定。这种测定虽然无法全面反映善治的情况,但相信这种尝试将很大地推动整个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治理状况的改善。同时,这种测定方式和方法也将在今后对我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提升治理水平产生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总论篇 章 《奥林匹克2020议程》与国际体育善治改革 一、罗格时代的奥林匹克运动 (一)雅克·罗格生平简介 (二)罗格时代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挑战 (三)罗格时代的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发展 二、巴赫的改革理念和设计 (一)托马斯·巴赫生平简介 (二)巴赫主席的执政理念及其改革思路 三、《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主要内容 (一)《奥林匹克2020议程》四十条改革措施 (二)《奥林匹克2020议程》核心内容和理念 第二章 奥林匹克园区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巴塞罗那融人城市社区的发展模式 (一)巴塞罗那奥运会为城市变迁带来的机遇 (二)巴塞罗那奥林匹克公园布局与城市发展 (三)巴塞罗那奥林匹克公园和城市社区发展 二、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发展的曲折历程 (一)悉尼奥运会与霍姆布什湾地区发展机遇 (二)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园区发展的曲折历程 (三)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园区运营经验与教训 三、雅典奥林匹克公园发展特点与教训 (一)雅典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中的弊端和劣势 (二)雅典奥林匹克公园场馆闲置及维护难题 四、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遗产管理与经验 (一)伦敦奥运会与下利亚山谷地区发展机遇 (二)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与城市发展战略融合 (三)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赛事经济与城区再生 (四)伦敦奥林匹克园区运营管理遗憾与教训 第三章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发展转型 一、后奥运会时代奥林匹克公园的发展背景 (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四)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五)46号文 二、后奥运时代奥林匹克公园的发展路径 (一)坚持以赛事为主导,与北京总体规划建设相衔接 (二)坚持以投资为主导,与多元投融资方式共同管理开发 (三)坚持以科学规划为理念,构建合理公共游憩空间和服务机制 (四)坚持多种产业业态联动,形成园区体育产业链条群和生态圈 三、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公园的转型思路 (一)以场馆功能复合化手段实现园区迭代更新 (二)以服务型理念提高园区市场竞争力 (三)以“互联网+”理念促进体育场馆智能化 (四)以“走出去”战略开拓全球体育商务市场 第四章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奥运遗产发展评价 一、伦敦奥运遗产发展评价经验分析 (一)伦敦奥运遗产发展评价的背景 (二)伦敦奥运遗产发展评价的方法 (三)伦敦奥运遗产发展评价的结果 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奥运遗产发展评价 (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遗产发展评价的背景 (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遗产发展评价的方法 (三)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遗产发展评价的结果 (四)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奥运遗产传承及其发展建议 第五章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发展概要 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基本情况介绍 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资源梳理 (一)有形场馆资源 (二)无形资源 (三)地缘资源 分论篇 评价篇 展望篇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一个特定区域的案例研究。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中国体育产业宏观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他不仅仅局限于2008-2015这一个时间段,而是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发展置于整个中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政策导向”和“市场化运作”之间关系的分析。作者通过翔实的案例,展现了国家政策如何引导和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又如何逐步放权,鼓励市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这种辩证的视角,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书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是如何评估公园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纳入影响力评价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其研究的全面性和前瞻性。我期待能够从书中学习到更多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体育产业生态系统的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让我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体育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奥运公园就是一个举办赛事的场所,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它背后蕴含着如此复杂的产业运作和深远的影响力。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将公园的体育功能与文化、商业、旅游等多种业态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发展模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创新驱动”的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公园内的企业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模式创新来提升其在体育产业中的竞争力,这对我理解现代体育产业的升级换代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国际化视野”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与国际先进体育产业模式接轨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公园是如何积极引进国际品牌、赛事和管理经验,这对于提升中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至关重要。我对书中关于“品牌价值”的量化分析也非常感兴趣,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品牌概念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这其中的方法论非常有价值。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份非常扎实且富有洞察力的研究报告。作者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影响力的深入分析,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案例,更重要的是,为理解和研究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人才培养”和“科技赋能”的章节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是如何衡量和分析公园在吸引和培养体育人才、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体育服务和产品竞争力方面的表现,这对于理解体育产业的核心驱动力至关重要。书中的数据可视化做得相当出色,复杂的统计数据通过图表呈现,直观易懂,极大地增强了阅读体验。我非常赞同作者关于“跨界融合”的观点,即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对于我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评分读到一半,这本书的分析深度和前瞻性让我眼前一亮。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过去八年数据的回顾与总结,更重要的是,他尝试通过构建和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指数模型,来量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影响力评估”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提出的评估维度十分全面,从经济效益(如旅游收入、商业活动、就业岗位)到社会效益(如全民健身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文化交流),再到品牌价值(如奥运遗产的传承、城市吸引力提升),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大型体育综合体影响力的关键要素。书中的图表和数据分析,虽然初看有些晦涩,但仔细钻研后,便能感受到其背后严谨的逻辑和扎实的调研。我特别关注书中对2008年奥运会后,公园如何持续发挥其“奥运遗产”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体育产业发展动力的探讨。这对于其他国家和城市在筹办大型体育赛事后,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面子工程”的尴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对不同时期内各项影响力的动态变化趋势的分析,也让我对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还在细细品读中,但仅仅是粗略翻阅,我就已经被其开篇所展现的宏大视角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罗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体育场馆,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产业图景中进行审视。开篇就对“体育产业影响力”和“指数研究”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界定和理论梳理,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体育产业略知一二但缺乏系统研究方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知识启蒙。书中提到的指数构建,是如何将如此多维度的信息转化为量化指标,这其中的逻辑和方法论让我充满好奇,期待后续章节能够详细揭示。从2008年奥运会这一历史性的节点开始,直至2015年,这八年的时间跨度,正好处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从一个世界级体育赛事的举办地,逐步走向常态化运营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作者如何捕捉和分析这段时期内,公园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其对于“影响力”的界定,是否涵盖了品牌效应、经济拉动、就业创造、技术创新,乃至城市形象的重塑,这些都是我非常关注的,相信这本书会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