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生物界的小流氓
定价:19.00元
作者:中国科普研究所,高士其基金管委会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200082647
字数: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生物界的小流氓》百读不厌的经典科普。
了解你时时接触的微生物,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认识你看不见的病毒!
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科学家个科普作家高士其作品。
他是被全国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的科普大师。
他认为:“科学实验也是—个战场,会有人受伤,也会有人牺牲。”
他的作品、思想和精神在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少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走向科学与社会变革的道路。
内容提要
《生物界的小流氓》是高士其经典科普丛书,让你了解你时时接触的微生物,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认识你看不见的病毒。作者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使公众理解科学、理解公共卫生。以达到改变陋习、健康生活、移风易俗、文明社会的目的与宗旨。
目录
编 细菌怎样侵略
细菌的毒素
毒的分析
败血症与毒菌
传染病的父亲和孩子
第二编 细菌的分途进攻
霍乱先生访问记
伤寒先生的傀儡戏
散花的仙子
都市的危机
肚子痛的哲学
康先生和西女士的对白
疯狗与贪牛的被控
战壕热
“破伤风”的
癞病
第三编 人类怎样防御
生物学者的抵抗观
发炎
扩大抵抗运动
打针的秘密
人菌争食之战
作家与活力素
科学先生对于衣服的意见
第四编 关于疟疾及其他
疟虫的来历
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
给蚊子偷听了
生物界的小流氓
酵母菌与国防
大热天的科学观
作者介绍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科学家、教育家、作家、残疾人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因科学实验致残。归国后从事科普创作与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后撰著数百万字科学作品,被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创建新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奠基人。为表彰他对科学与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中国授予“中华民族英雄”称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授予星座命名,国际编号3704号星为“高士其星”。
文摘
毒,毒,毒!一切的传染病,都是我们身体中了毒。中的或是毒菌喷出来的毒,或是毒菌造成了的毒,或是我们自身的细胞死亡之后而变成的毒,统观起来,都是一种化学的反应。
传染病,虽然复杂,把它归纳起来,也可以成了一个化学的公式:毒+身=病。也可以成了一个战争的公式:毒菌打了败仗,人得胜了,病就好了,反之,毒菌打了胜仗,那就坏事了。
毒菌用什么来打仗呢?
它们的花样可真多。这之间,显著的就是“毒素”。有时候,还只徒手空拳,靠着它们的群力,蛮干。这是后话不提。
现在,先谈这毒素吧。
这毒素的发现,是从1888年,巴斯德的两个学生,路爱美和岳新,寻出了“白喉杆菌”的毒素起。在1891年,有一位日本科学家,北里先生,在德国柯赫的研究室里,又发现了“破伤风杆菌”的毒素。从此研究毒素的人,就渐渐多了。
毒素攻人的着,是先打破人身的门户作为根据地,而后遣送它们的军队,节节进攻,有时竟不用一兵一卒,只坐在那根据地上,连续施放它们的毒素。因此,病初起的时候,我们先觉着,一阵头晕、喉痛,打了两个喷嚏,咳了几声嗽,接着不是肚子痛,要泻要吐,就是手足酸软,这块肿,那块痒,全身发抖了,全身发烧了。抖是毒菌在血液里狂奔;烧是人身热烈的抵抗。这是病的战场上的鸟瞰。
人身的各组织器官,因为生理上的结构不同,有的容易受毒菌的侵害,有的顽强抵抗,威武不能屈。
肺就是一个弱者,所以有多种毒菌,都要往这里进攻。
胃是一个强者,有那酸酸的消化汁,毒菌都要像落汤鸡一般浸死了。然而它们的毒素却厉害,未必甘为胃酸所消除。
皮肤也是强者,但一有伤口就危险了。何况还有蚊子臭虫的刺,常为毒菌所利用。
虽然,毒菌的暴力,也不是个个都一样,它们就是从同一的门口打进去,而后来进攻的路线,也不相同。
有“脑膜炎球菌”,有“肺炎球菌”,有“溶血链球菌”,这三队毒菌的兵马,都是打鼻孔进去,到了“鼻咽”聚齐,以后就分途了。
有的到了头盖里面,成为脑膜炎。有的进攻中耳,成为中耳炎。有的占据了扁桃腺,成为急性扁桃腺炎。有的冲陷了肺,成为肺炎。有的就在鼻房捣乱,成为鼻窦炎。
皮肤上,有时也来了三批强盗:一名“黄葡萄球菌”,一名“炭疽杆菌”,还有一名就是那“溶血链球菌”。但皮肤受了它们侵害的伤状,却也不一致。
就说“结核杆菌”吧。它是迟钝而又贪吃的一种毒菌,不论人身的哪一块肉,一给它吃上口了,就吃个不休,一经它吃过之后,就结成一节一节的核儿,这是它和别的毒菌不同的特点。
目的都是在侵略,在屠身的细胞,在夺取人家完整的躯体,就用得着这许多不同的战术吗?
这也许是因为它们各有不同的怪癖,不同的特性;这也许是环境的适应,它们走熟了哪一条路线,就老往哪一方向进攻;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这有些的确是毒素的作用,毒菌的势力如何,就决定了它们的命运。
一切的毒素都有毒素吗?这我们还没有找到完全的证据。
一切的毒素都有特性吗?不,这是不的。
然而,在没有法子去完全分析各种毒素的化学结构之前,对于它们的认识,只能看着它们的作用,它们行动的表现罢了。
因此,在从前,就有好些人发生误会了:以为毒菌的毒素和肉毒、尸毒是一类的了。这些肉毒、尸毒,就是普遍无害的细菌,也会大量产生。这些没有侵略性的毒,那我们是不必怕的。至于毒素,乃是毒菌所特有,是毒菌这小帝国主义的凶器。
毒菌制造毒素的原料,就是我们的细胞。它们榨取了我们细胞的膏脂,变成了的毒素,来毒杀我们人类。
我们人类中,居然也有些人,看出它们的狡计,也依样画葫芦的,在试验室中,如法炮制起毒素来了。
不过,我们的毒素制造所,是把捕来的毒菌,关在亮晶晶的玻璃瓶里,喂以牛肉汁,它们吃饱了,就由不得的,如蚕吐丝一般,不断地吐。
然而,这毒素仍是和那小魔王搅在一起,究竟怎样分出来呢?
倒有甲、乙、丙三种好办法。
甲:用精制的滤斗,强迫小魔王和毒素分家。
乙:用特种的手续,杀死小魔王,留下毒素。
丙:用一冷一热的方法,磨碎小魔王,榨出所有的毒素。
但是,乙丙两种的制法,毒素虽然得到了,却混有毒菌的尸身,还不及甲种的制法,菌是菌,毒是毒,来得干脆。
于是研究毒素的学者,都拿滤斗来滤毒菌了。他们造成种种式式的滤器,要滤尽天下的毒菌。
这滤器,真是科学的宝贝,也有点阴阳怪气,毒菌一到了那上面,都如触电一般的留住了,单单放毒汁流过去。
他们就拿了这毒汁,注射入兔子、猫、天竺鼠、小白鼠之类的小动物的体内,看着它们中毒的情况,就可看出毒素的性质如何。
可是,有时候竟不灵了。有的毒菌不肯轻易放出毒素,就许放出一些儿,又太微弱了。这些小动物们,都不动声色,嬉玩如故。滤过的牛肉汁,依旧是纯净的牛肉汁。
没有正面的答案,也是一种答案。于是科学家又发表了一篇理论:就把毒素分作两大类。
一类叫做“外毒素”,凡滤而有所得的毒素,都算在内。这一类毒素的代表就是“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腊肠毒杆菌”等。
另一类叫做“内毒素”,这是毒在内而不放,虽一滤再滤,终于无所得,直须磨碎菌身,毒性才现。属于这一类毒素的有“伤寒杆菌”、“鼠疫杆菌”、“脑膜炎球菌”等。
还有完全无毒的一般细菌,那又当别论了。
毒素是这样的寻到了。
这在为人类而奋斗的科学战士,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要发明抗毒的武器啊。
序言
高士其作品的出版,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希望我国的青少年,多读高士其的书,学习高士其精神,健康成长起来。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谢冰心
高士其早年因从事科学实验而身体受残,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毕生从事把科学交给人民和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为此他整整奋斗了六十年,撰写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和论文。他的著作闪耀着自强不息的光辉。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傅铁山
高士其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间,一直瘫痪在轮椅上为人类的和平幸福与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高士其作为一个残疾人,奋不顾身地为科学、真理献身,无私、无保留地为社会服务与奉献。是令人十分感泣的。正因为这样。高士其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和亿万青少年中具有强烈的影响和感召力。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
高士其对细菌的描写是那样的生动、形象。使得我和很多青少年在读了他的作品后,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后来所从事生物学的研究。应该说是离不开高士其老先生的启蒙、引导。
——生物科学家、中国业大学原校长陈章良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以细菌学为主。但是常常广征博引,涉及整个自然科学。尽管他自称他的科学小品是“点心”。是-碗“小馄饨”,实际上却是富有知识营养的“点心”、“小馄饨”。他的一篇科学一、品只千把字。读者花片刻时间便可读完。然而在这片刻之间,却领略了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
——作家叶永烈
读完《生物界的小流氓》,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种关于生命韧性的震撼。本书并没有刻意渲染生存的残酷,而是通过那些“小流氓”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巧妙地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适应性。我尤其被书中一些例子所打动,比如某些寄生生物,它们为了延续种族,不得不依附于其他生物,甚至改变宿主的行为,这种“寄生”行为在人类看来或许不齿,但在大自然的逻辑里,却是一种高超的生存智慧。作者并没有评判,而是以一种客观而略带同情的笔调,让我们去理解这些生物的处境和选择。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消除了对某些生物的偏见,转而对生命本身充满了敬畏。那些看似“卑微”的存在,也同样在努力地活着,用自己的方式去争取生存的空间和机会。这种视角,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物种多样性的意义,以及每一个生命体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它不仅仅是关于生物的知识,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尊严的思考。
评分《生物界的小流氓》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原来生物界这么“有料”!我一直以为科普书就应该是严肃的、枯燥的,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时不时冒出的俏皮话,还有那些比喻,都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生物学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我常常一口气读上好几章,完全停不下来。书中提到的很多生物行为,比如伪装、欺骗、甚至是“合作”中的“背叛”,都让人叹为观止。它让我看到了生命为了生存所能做出的各种“出格”行为,而这些“出格”行为,恰恰是生命最原始、最本真的驱动力。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将生物拟人化,而是用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揭示它们“小流氓”行为背后的科学原理。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生物习性,其实都隐藏着令人拍案叫绝的智慧。
评分这本《生物界的小流氓》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没想到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幽默的笔触,将那些在生物界里“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家伙们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些生物“捣蛋鬼”行为的描述,比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昆虫,它们为了生存和繁衍,竟然能发展出如此精巧甚至有点“狡猾”的策略,真是让人惊叹不已。书里没有那些宏大的生命演化史诗,而是聚焦于微观世界里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存法则,仿佛在诉说一个个充满智慧与幽默的微型故事。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些“小流氓”们如何在自然界中闯荡,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它颠覆了我对许多生物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生命顽强而又充满创造力的一面,即使是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也可能拥有令人称奇的生存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启发,它让我重新审视身边的世界,发现隐藏在平凡之下的不平凡。
评分《生物界的小流氓》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宝藏”书籍。它以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调,将生物界中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存斗争和巧妙计策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里那些生动的案例,它们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鲜活的例子,比如那些为了争夺配偶而上演“宫心计”的昆虫,或是那些巧妙利用环境来实现“伪装大师”技能的生物。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常常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然后恍然大悟,原来生物界早就在上演着类似的“戏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流氓”行为,在自然界中往往是生存的必要手段,是生命为了适应环境、繁衍后代而演化出来的智慧。它颠覆了我对一些生物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生命在极端条件下所爆发出的惊人创造力。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生物界。作者在《生物界的小流氓》中,没有罗列那些大家熟知的“明星物种”,而是挖掘了许多默默无闻,但行为却极其精彩的“边缘生物”。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描述这些生物的生存策略时,并没有简单地赋予它们人的情感,而是通过对它们行为模式的细致观察和科学分析,让我们理解它们为何会这样做,以及这种行为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实际意义。例如,书中对某些微生物的群体协作方式的描述,虽然它们个体微小,但通过巧妙的协同,能够完成一些宏大的生存任务,这其中的“智慧”远超我的想象。这种对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索,让我看到了生命形态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认识到,即使是最小的生命,也拥有着令人敬畏的生存能力和生存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