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故事 9787542758392

玻璃的故事 978754275839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斯韦什尼科夫,崔小莉 著
图书标签:
  • 玻璃
  • 工艺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设计
  • 材料
  • 建筑
  • 装饰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源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542758392
商品编码:298339804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玻璃的故事

定价:27.80元

作者: 斯韦什尼科夫,崔小莉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2758392

字数:

页码:2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郑时龄郑重推荐

内容提要


《玻璃的故事》是一部玻璃的发展简史,揭秘了众多不为人知的
  隐藏在玻璃背后的神奇故事,如玻璃是怎样发现的;玻璃是怎样从有色不透明状态发展到今天的无色透明的;玻璃是怎样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改变这个世界的;科学是怎样因玻璃而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的;没有玻璃的世界将变得怎样。全书图文并茂,是一部充满趣味、引人入胜的科学启蒙读物。

目录


章 人们是如何发现玻璃的
1.1 普林尼的故事
1.2 位制造玻璃的人
1.3 埃及女王的玻璃项珠
1.4 玻璃“面团”

第2章 皇帝的花瓶
2.1 玻璃泡儿
2.2 泪壶与酒桶
2.3 闪闪发光的杯子
2.4 无比贵重的遗物

第3章 人造火山
3.1 1500℃
3.2 充满智慧的和尚
3.3 在慕兰诺岛上
3.4 炊壶一样的熔炉
3.5 煤烟的用处
3.6 玻璃湖

第4章 瓶子的历史
4.1 瓶中瓶
4.2 罗宾涅的泵筒
4.3 欧文斯记忆深刻的童年
4.4 常耍性子的机器
4.5 保存真空的瓶子

第5章 玻璃窗户
5.1 没有玻璃的建筑物
5.2 彩色玻璃
5.3 吹制玻璃圆筒的玻璃技师
5.4 玻璃柱

第6章 镜子断片
6.1 神秘的金属圆盘
6.2 用100个小时打磨玻璃
6.3 玻璃带
6.4 凹面镜

第7章 纪南的奥秘
7.1 一百年前
7.2 光波和玻璃
7.3 纯净的玻璃
7.4 消除气泡的方法

第8章 人类的眼睛
8.1 两块特殊的玻璃
8.2 用双手制成的玻璃
8.3 保存下来的光线
8.4 放大管
8.5 光谱
8.6 伽利略的望远镜
8.7 用凹面镜制作水晶体

第9章 玻璃的世界
9.1 俄国的玻璃
9.2 北方玻璃和南方玻璃
9.3 结实的玻璃
9.4 不怕火的玻璃
9.5 玻璃水
9.6 玻璃房屋
9.7 玻璃丝

0章 玻璃到底是什么

作者介绍


文摘


一次,一艘腓尼基①商船在海上遇到强烈的飓风,只能驶到一个小港湾里抛下锚暂时躲避起来。水手们又累又冷,纷纷跑上岸寻找能支起炉灶生火的地方,可以烤烤火和弄点食物。但这个海岸是个空旷的沙滩,一望无际,沙滩上什么都没有,根本找不到石头来支撑他们的灶具。大家正急得团团转,一个水手突然想起他们的船上还有很多大块的苏打,可以用它们来支撑锅啊!
  苏打在当时的作用是洗涤衣服,还可以使兽皮软化,是呢绒作坊的东西,还有使尸体不腐烂的功能,埃及的僧侣们经常用它来保存尸体。
  当时的腓尼基人从水草灰中提取出苏打,再用货船销售到世界各地。
  几个水手从船上搬下来几块大的苏打,用它们架成了一个炉灶,把大锅放上去,在大锅里放了些清水。
  炉灶做得非常成功。水手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后,心满意足地去睡了。第二天早晨,风浪静息了,水手们收拾东西准备上路了。一个水手将冒着烟的炉灶残骸一脚踢翻。突然,他看到炉灰中有一些发光的小块儿。这些东西不像木块,也不像金属,又不像泥土,更不像石块。这种神奇的闪闪发亮的小块,腓尼基人有生以来还是次见到。
  其实腓尼基人发现的这种物质就是玻璃:它是岸边的沙粒和苏打在高温燃烧中发生反应生成的物质。
  这是普林尼的判断。
  这个故事真实吗?许多历史书上都是这样记载的,人们对于这个故事都习惯了,所以从来没人对这个故事本身的可靠性有过任何怀疑。
  后人决定按普林尼这个故事中水手们的做法再做一次实验。
  几位玻璃制造专家聚在一起,想用和那几个腓尼基水手们相同的方法,看看能不能制造出玻璃。
  专家们跑到海边沙滩上,按照数千年前故事中的方法,在地上放了几大块苏打,把一大锅水放在苏打块上,点燃了柴火。几位专家坐在火堆旁边,时不时地向火中扔木柴,耐心地守候着。
  风呼呼地大力吹着火苗,但即使这样,结果仍然让人失望:火熄了以后,余烬中并没有找到玻璃。
  其实这种炉火的火力温度根本无法使苏打和沙粒化合成玻璃的。
  人们就此证实了普林尼的记载是错误的。
  那么,人们到底是如何发现玻璃的呢?
  ……

序言



琉璃之境:光影变幻的百年回响 图书信息: 书名: 琉璃之境:光影变幻的百年回响 作者: [此处可填写真实作者名或设定一个符合古籍气质的笔名,例如:沈怀玉]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真实出版社名或设定一个具有历史感的名称,例如:墨韵轩出版] ISBN: 978-1-2345-6789-0 (注:此ISBN为示例,不对应任何实体书籍) --- 卷首语:时间的琥珀与工匠的秘语 这是一部关于“凝固的光”与“流动的形”的史诗。它不聚焦于某一种特定的材质或某一个单一的工艺,而是以一种宏大而细腻的视角,追溯人类文明中那些透明、易碎却又坚韧不拔的物质——晶体与玻璃的演化历程。 《琉璃之境:光影变幻的百年回响》试图穿透历史的迷雾,探寻当沙粒被烈火驯服,凝结成拥有灵魂的介质时,它如何反哺人类的认知、艺术、科学乃至精神世界。本书从遥远的史前文明中那些粗糙的黑曜石工具谈起,直至现代尖端科技中无所不能的光纤,构建起一座横跨数千年的“透明博物馆”。 本书的叙事策略并非简单的技术罗列,而是一场跨学科的深度对话。它将历史学、材料学、艺术史、宗教哲学融为一炉,带领读者穿越古埃及的陵墓、罗马的集市、中世纪的教堂穹顶,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工匠的秘密作坊。我们看到,每一块晶莹剔透的物件背后,都深藏着无数代人的智慧、汗水、以及对“完美透明度”永不餍足的渴望。 --- 第一部:源起——沙与火的炼金术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玻璃和类似晶体材料的最早起源与早期应用。 第一章:远古的回响——黑曜石与天然玻璃 从地质学角度解析天然玻璃的形成,考察旧石器时代人类对黑曜石(火山玻璃)的利用。重点分析了其在早期工具制造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我们描绘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早期对“闪耀之物”的初步崇拜,以及他们对颜料和装饰性小件的追求。 第二章:尼罗河畔的奇迹——埃及的“凝固之泪” 详细考证了古埃及在新王国时期对玻璃的初步人工合成技术。埃及人将玻璃视为“神圣的结晶”,主要用于制作化妆品容器、护身符和奢华的镶嵌物。本章细致描述了早期“芯法”的复杂流程,以及如何利用金属氧化物实现诸如蓝、绿等色彩的初步调配。大量的插图展示了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精美玻璃制品,解析其纹饰中的宗教寓意。 第三章:地中海的拓荒者——罗马帝国的工业化尝试 罗马人是真正将玻璃推向实用化和大规模生产的民族。本章的核心聚焦于“模制法”和“吹制法的诞生”。吹制技术的突破性意义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酒杯、香水瓶乃至窗户玻璃开始进入中上层社会的生活。我们将探讨罗马玻璃作坊的地理分布、商业网络,以及他们如何将透明的介质引入建筑领域,改变了室内光照的概念。 --- 第二部:中世纪的沉寂与宗教的辉光 本部分着重于古典时代衰落后,玻璃工艺在东西方文明中的不同发展轨迹,尤其是其在宗教艺术中的巅峰表现。 第四章:东方之镜——丝绸之路上的晶体贸易 考察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对罗马玻璃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在东方,玻璃更多地被视为珍贵的贸易品或异域奇珍。本章分析了唐代中国本土对玻璃工艺的吸收与创新,特别是对中东玻璃器皿的模仿与超越,以及琉璃(Glazed ware)在佛教艺术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章:圣光之幕——哥特式教堂的彩绘玻璃 这是本书着墨最重的一章。我们不再仅仅将彩绘玻璃视为装饰,而是将其视为“光学的圣经”。详细解析了哥特式建筑对结构和光线的革命性需求,以及如何通过铅条(cames)将无数小块彩色玻璃拼接成宏大的叙事画面。本章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颜料的化学配方变化(如红宝石色玻璃的制作难度),以及中世纪工匠如何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引导信徒的情感与神圣体验。 第六章:文艺复兴的复兴与威尼斯的垄断 随着黑暗时代的结束,玻璃制造技术在欧洲重新焕发生机。本章聚焦于威尼斯穆拉诺岛,解析了为何这个小岛能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垄断欧洲最顶尖的玻璃制造技术。我们揭秘了“水晶玻璃”(无色透明玻璃)的配方秘密、镜子制造工艺的突破(从凹面镜到平面镜的演进),以及威尼斯玻璃师如何在文艺复兴时期,将实用器皿提升至纯粹的艺术品高度。 --- 第三部:工业革命与现代的隐形革命 本部分探讨了近代科学的进步如何彻底改变了玻璃的属性与用途,使其从奢侈品彻底转变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第七章:科学的透视——光学革命与望远镜的诞生 玻璃不再仅仅是装饰品,它成为了人类拓展视野的工具。本章详细论述了荷兰和英国光学先驱们在研磨透镜技术上的巨大进步。我们追溯了伽利略、开普勒等伟大科学家如何利用精密的玻璃透镜观测星空,从而颠覆了人类的宇宙观。对折射率、色散等基础光学特性的研究,如何驱动了玻璃制造的精确化。 第八章:工业之光——平板玻璃与标准化的普及 工业革命带来了对大规模、均匀、无瑕疵玻璃的需求。本章重点介绍西门子和皮尔金顿等人在浮法玻璃(Float Glass)技术上的革命性贡献。这种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平板玻璃制作中难以避免的表面不平整问题,使得廉价、大面积的窗户成为现实,进而影响了现代城市的面貌。 第九章:硅的未来——信息时代的透明骨架 进入二十世纪,玻璃的内涵被彻底拓宽。本章探讨了特种玻璃的发展,包括耐高温石英玻璃、高强度安全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高潮部分聚焦于光纤技术。解析了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极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光纤,实现信息的超远距离、超高速传输,使玻璃成为连接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介质。我们还将简要提及对非牛顿流体玻璃(如金属玻璃)的前沿探索。 --- 结语:易碎的永恒 《琉璃之境》的结尾部分,回归到对玻璃这一物质哲学层面的思考。它是一种矛盾的物质——极度脆弱,却能承载永恒的记忆与无形的能量。从法老权杖上的装饰,到教堂中诉说的神迹,再到穿梭于深海与太空的探测器上的视窗,玻璃始终是人类想象力与物质极限不断抗衡的证明。本书最终呈现的,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捕捉、塑造和利用“光”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我们自身如何不断追求清晰、透明与无限可能性的文明侧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场意外的惊喜,让我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几分期待。我一直是个对“物”背后的故事特别着迷的人,尤其是那些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物品。玻璃,便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玻璃制品,但很少有人会去深究它的来历。这本书,我猜想,正是要填补这个知识的空白。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无数个画面:古老的工坊里,炉火熊熊燃烧,匠人们挥汗如雨,手中的玻璃棒在高温下变得柔软,被吹塑、塑形,最终凝固成一件件精美的器皿;又或者是在博物馆的展柜里,那些历经沧桑的玻璃制品,沉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去了解玻璃的化学构成,认识那些为玻璃工艺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甚至学习一些简单的玻璃制作原理。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知识娓娓道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领略到玻璃艺术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知识的探险,一次对平凡事物深入的挖掘,相信读完后,我会对“玻璃”这个词有着全新的理解和感悟,甚至会在不经意间,对身边那些玻璃物件流露出深深的敬意。

评分

刚拿到这本《玻璃的故事》,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但仅从它精美的装帧和烫金的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仪式感。封面设计非常耐人寻味,光影在玻璃器皿上流转,仿佛一个沉睡的故事正待苏醒。我一直对那些看似平凡却承载着历史与工艺的器物充满好奇,玻璃,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材料,它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时代的变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户。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了解玻璃的起源,感受不同文明中玻璃的演变,以及那些与玻璃息息相关的手工艺人。也许,我能从中看到古代工匠们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将沙石幻化成晶莹剔透的艺术品;抑或是现代设计师如何赋予玻璃新的生命,让它在建筑、家居、艺术品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单单是翻阅目录,就已经勾起了我无穷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关于不同地区玻璃制造工艺的介绍,像是西方吹制玻璃的精湛技艺,或是东方琉璃的独特韵味,都让我跃跃欲试,想要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厚度也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过于冗长,又能保证内容的丰富性,相信读完之后,我对玻璃的认知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甚至可能会改变我今后审视身边每一个玻璃制品时的目光。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书,应该能够激发读者无限的联想,并且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玻璃的故事》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脑海中立刻涌现出各种与玻璃相关的画面:晶莹剔透的酒杯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色彩斑斓的彩绘玻璃教堂在阳光下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甚至是实验室里用来盛放各种奇妙物质的玻璃器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玻璃世界,去探索它的起源,了解它的发展历程,感受它在不同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出玻璃制品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以及那些为玻璃艺术做出贡献的工匠和艺术家们的故事。我甚至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一些基本的玻璃工艺有所了解,比如吹制、热弯、冷加工等等,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那些精美的玻璃艺术品。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让我在文字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于美妙的玻璃世界。

评分

最近,我对那些能够唤醒内心深处某种情感的书籍尤为青睐,而《玻璃的故事》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样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材料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历史、文化、艺术,甚至是一门生活哲学的书。我试着想象,当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我将跟随作者的笔触,一步步走进一个由玻璃构筑的奇妙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古罗马时期玻璃工匠的智慧与汗水,有中世纪欧洲玻璃艺术的绚烂,也有近现代玻璃工艺的创新与突破。我渴望了解,那些流传至今的精美玻璃器皿,是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保存下来的?它们又承载了怎样的时代印记和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让我感受到,玻璃作为一种媒介,如何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它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如何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我期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宁静而又充实的阅读体验,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与那些闪耀着光芒的玻璃艺术品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审美上的享受。

评分

最近,我迷上了一些关于“平凡事物背后隐藏的伟大”这样的主题,而《玻璃的故事》这个书名,恰好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玻璃,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质,它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期待这本书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追溯玻璃的诞生,了解它从最初的粗糙到后来的精美,这一路的演变是多么的艰难而又辉煌。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的故事,他们如何凭借一双巧手和智慧,将看似普通的沙粒炼制成晶莹剔透的艺术品,他们的坚持与创新,又是如何推动了玻璃工艺的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玻璃在不同文明中扮演的角色,它如何成为宗教的载体,如何成为皇室的象征,又如何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我甚至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玻璃的科学知识,让我了解它的物理化学特性,理解为何它如此独特而又实用。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玻璃,更是关于人类的智慧、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触动我心灵的共鸣,并从中汲取到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