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夏吃遍南京 夏天

跟着老夏吃遍南京 夏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天 著
图书标签:
  • 南京美食
  • 夏日美食
  • 小吃
  • 老夏
  • 吃喝玩乐
  • 旅行
  • 美食攻略
  • 本地特色
  • 休闲美食
  • 舌尖上的南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09292
商品编码:298338019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跟着老夏吃遍南京

定价:32.80元

售价:21.3元,便宜11.5元,折扣64

作者:夏天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32092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一本告诉您在哪儿可以吃到正宗南京菜的美食手册,也可以兼作美食爱好者的简要菜谱指南。2. 本书作者夏天,土生土长老南京,26年美食记者,12年“吃货”经验之谈。3. 历时3年,甄选南京本地54家特色餐馆,呈现138种地道小吃×189道本帮大菜,找寻属于老南京的本真味道。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夏天,南京人,记者,正因为怀有上面的疑问,于是开始了长达3年的“寻店”之旅,书中所列 54 家餐饮企业,共 300 多道菜肴包括小吃,都是他一家一家地“挖”出来的。书中无论是南京菜,还是民国时期的南京菜,抑或是南京小吃,都堪称南京美食之精华。作者不仅分析了各家店经典菜品的原料、制作过程、历史缘由等,还对店铺历史发展等作了简要点评,不仅有料还有趣。

目录


南京菜

秦淮区

01 老地方

龙虾斑鱼锅 / 018

黑鱼锅

鹅翅

鱼肉狮子头

手撕鸭头

香莴笋炖猪肚

02 金陵春酒楼 / 023

金陵炖生敲

金陵狮子头

猛虎下山

民国石榴烧卖

秦淮十月凤尾菊

少帅红烧肉

贵妃鸡翅

03 问柳菜馆 / 028

问柳煮豆腐

问柳炒鱼片

04 清真奇芳阁菜馆 / 031

奇芳烩鱼肚

水汆鳜鱼片

烤鸭

雨花虾仁

萝卜丝虾球

茄汁虾仁

金丝如意虾

05 清真安乐园菜馆 / 036

桂花羊肉

手撕羊排

焖钵牛肉圆

三鲜烩鱼肚

酥香牛肉丝

特色鱼面筋

红焖羊蝎

06 清真绿柳居

素菜馆 / 042

罗汉观斋

绿柳碗

卷轴荠菜卷

香酥羊排

三丝素刀鱼

素火腿

绿柳素烧鸭

绿柳素什锦

水芹炒芦蒿

鼓楼区

07 朱老大江鲜馆 / 049

剁椒鱼头

花鲢鱼头佔肉圆

白煮青山羊

汤棒骨头汤

河豚烧羊肉

08 金陵饭店 / 054

璇宫

金陵冻鲍

虫草松茸炖花胶

海参金钱盅

清蒸鲥鱼

万寿果炖官燕

嘉宾厅

香江龙马

酱烤牛肋扒

金陵奥灶面

雨花石汤团

梅苑餐厅

金陵盐水鸭

明珠炖生敲

蟹粉狮子头

09 海之源贵宾楼 / 063

纸糊黄焖麻鸭

琥珀炒五仁

鸡汁大白鱼

生炒蝴蝶片

清炖鸡浮

炖菜核

京葱料烧鸭

锅贴干贝

三色时蔬

鸭肉四喜蒸饺

菊花脑蛋汤

10 古南都饭店 / 071

双色八拼

芙蓉鱼丝?蝴蝶鳝片

虾茸吐司?椒盐仔盖

鱼酥焖海参

古法瓦块鱼

轰炸东京

花蛋映鸡浮

玉板菊花涝

砂锅什锦煲

金陵燕参席

虫草鸭方盅

瓢儿鸽蛋?金鱼蛋烧卖

锅贴干贝?凤尾虾排

一品官燕盏

复兴炖生敲

定松菊花鱼

鱼酥扒刺参

郊园春三草

四喜蒸饺?萝卜丝酥

11 江苏酒家 /084

少帅小坛肉

一品全家福

罐罐肉

金陵叉烤鸭

香炸云雾

酒凝金腿

12 食朝汇 / 089

城南腌菜烧肉圆

荷叶香薰肉配夹饼

干马齿苋烧肉腩

浓汁烩鱼面筋

青菜面筋塞肉

咸鹅笃白菜粉丝

咸鱼烧肉腩

手工拆烩鸭舌掌

红酒橙香小牛肉

老南京什锦砂锅

贵妃红酒焖鸡翅

浇汁西葫芦

六合盆牛肉

高淳老黄瓜烧河虾

高淳豆腐丸

六合头道菜

咸胗拌豆瓣

瓠子笃咸鸡煲

茄子烧豇豆

拍蒜苋菜

酸辣粉捞龙利鱼

巴鱼豆米六月黄

扁豆红烧肉

13 清真马祥兴菜馆 / 104

美人肝

松鼠鱼

凤尾虾

蛋烧卖

胡先生豆腐

一掌定乾坤

玄武区

14 紫金山庄 / 109

金陵桂花鸭

腌菜花毛豆炒肉丝

金陵麻油素干丝

雪花板鸭烧白菜

韭菜炒螺蛳

红烧马鞍桥

红烧龙池大鲫鱼

薄皮青椒塞肉

火茸烩鸭舌掌

野芦蒿炒臭干

鸡头果炒虾仁

15 东郊馆 / 116

虾蟹两样

红汤鲥鱼

珊瑚刀鱼丸

奶汤河豚

虫草野生鳖

鱼狮子头

鸭酱船饼

锅贴芦蒿

银杏莲藕

雨花汤圆

16 很高兴遇见你 / 123

低温有机鸡蛋配花菜泥

及鱼子酱

北海道扇贝薄片配香草

鲜橙汁酱及龙虾籽

香煎“露杰”鹅肝配蔓

越莓酱及榛子汁

意大利宽面配帝皇蟹龙

虾香油

慢烤猪油网裹鸽子胸鹅

肝配黑松露汁

“双吃” 澳大利亚M7

西冷牛排配慢炖牛舌红

酒汁

罗勒慕斯

17 圣和府邸

豪华精选酒店 / 128

荔味鸡丁

蜀道干烧大明虾

八宝煎

北海道煎鲜干贝佐锅巴

贵妃烧酒虾

溏心蛋

肉臊饭

18 钟山宾馆 /133

零点民国大菜

蒋公素火腿

宫灯凤尾虾

水晶猪蹄

焕章鳜鱼

美龄色拉

烟熏鱼

美龄千层糕

宁波汤圆

桂花香芋糕

蒋公宝塔肉

萝卜丝酥饼

中正鳝丝

中山豆腐

生智东安鸡

伯循辣子鱿鱼

美龄猪排

大千腰花

文白山鸡片

少帅坛子肉

零点南京菜

韭菜盒子

丁香排骨

麻油蔬菜包

鲍汁花菇辽参

椰盅佛跳墙

建邺区

19 河西万达

希尔顿酒店 / 147

韭香芦蒿炒软兜

枸杞松子鱼米

青笋丝煮江白虾

煎土蛋炖白菜

石锅生炒甲鱼

鸡头米炒湖虾仁

咸菜烤鸭炖豆腐

一品砂锅元宝肉

红烧老藕狮子头

浓汤干丝

蟹肉蟹粉烧豆腐

菜碎杂菌泡米球

菊花脑烤鸭羹

黑椒生炒裙边

雨花台区

20 磁器口火锅店 / 156

火锅

南京小吃

秦淮区

21 筷子兄弟龙虾 / 160

韩酱龙虾

超级拌饭龙虾

川香龙虾

榴莲焗龙虾

香辣百味龙虾

咸蛋黄焗龙虾

吮指茄汁龙虾

22 阿婆五香蛋 / 165

五香蛋

23 黄勤记凉粉店 /167

凉粉

鸡汁回卤干

五香鸡蛋老卤干

24 南京

冰糖蜜汁藕 / 170

蜜汁藕

25 朱

作者介绍


夏天老南京,爱南京,更爱南京美食。《现代快报》美食记者,江苏体育休闲频道《健康好味道》美食节目外景主持。2013年以来组织了10多场主题美食品鉴会,和“吃货”一起将美食探索进行到底。2013年9月,组建“南京盼兮”演唱组合,推出南京方言说唱歌曲《吃面条》。2013年11月,发起并成功举办了南京首届面条节。2014年6月,发起并成功举办了南京首届小吃美食节。2015年11月参与《现代快报》新媒体指挥中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南京首届包子大会。先后出版了《南京小吃》地图和《南京面条》地图。

文摘





序言



《夏日食光:一场味蕾的南京寻觅之旅》 前言: 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六朝古都,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明清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藏匿着无数令人垂涎的美食。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到精致考究的馆子里,这座城市的美食脉络如同它蜿蜒的秦淮河水,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故事。这本书,并非一部食谱,也不是一本纯粹的美食地图。它更像是一场由夏天开启,由寻味贯穿的沉浸式体验。跟随我的脚步,我们不去追逐那些大众熟知、人声鼎沸的热门餐厅,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藏匿在城市角落,用匠心和坚持守护着传统味道的小店;我们也不仅限于品尝那几样“必点”的南京名菜,而是深入挖掘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愈发醇厚的家常美味,或是那些充满创意却又不失本真的新派融合。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南京的味道,是用六朝古月的清辉,秦淮河的波光,六朝古都的历史沉淀,以及一代代南京人对美食的热爱与传承共同酿造而成。夏天,是南京最富生命力的季节,也是品尝万物鲜美的绝佳时机。烈日下的葱郁,夜晚下的凉风,都为这场寻味之旅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浪漫与惬意。我们将在烟火气中,感受人间至味;在古街巷里,聆听食物的低语;在市井风情中,体味生活的真谛。 这趟旅程,没有固定的路线,没有预设的惊喜,只有一颗想要“吃透”南京的心。我们将漫步于晨光熹微的早市,挑选最新鲜的食材,感受那份鲜活的生命力;我们将穿梭于午后弄堂,寻找那些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老味道,品味那份岁月静好的安宁;我们也将盘桓于黄昏的灯火阑珊处,品尝一份份承载着烟火气的温暖。 这本书,记录的不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对南京这座城市生活方式的观察与理解。美食,是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最直接的纽带。它承载着记忆,传递着情感,也诉说着故事。每一个小小的菜肴,背后都可能藏着一段动人的传说,一种朴素的坚持,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一位老奶奶用心煸炒的梅干菜扣肉,一份承载着几代人回忆的鸭血粉丝汤,一块外酥里嫩的烧饼,一杯透心凉的绿豆汤。这些,才是构成南京味道的真正肌理。我们也会尝试一些别具匠心的新派菜肴,感受传统与创新的碰撞,看看古老的南京如何在现代的餐饮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吃”,更是关于“生活”。关于夏天,关于南京,关于那些藏在人间烟火里的,最真实的幸福。 第一章:夏日初探——舌尖上的南京初印象 夏天,是南京最适合“慢”下来的季节。当热浪席卷大地,当知了在树梢声嘶力竭地鸣叫,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慵懒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这股气息,也渗透进了南京的街头巷尾,滋养着那些等待被发现的美味。 我们选择从南京的早晨开始。晨光熹微,市场便已热闹非凡。空气中弥漫着鱼虾的鲜味,蔬果的清香,还有那偶尔飘来的,烤烧饼的焦香。这里的摊主们,很多已经在这里经营了数十年,他们对食材的了解,远胜于任何一本菜谱。我们不是为了购买,而是为了感受这份市井的鲜活。看着鲜嫩欲滴的蔬菜,饱满肥美的鱼虾,还有那些带着露珠的各色瓜果,仿佛看到了南京的生命力在跳跃。 早餐,是这座城市最朴实也最温馨的开始。小巷深处,一家不起眼的早点铺,却是附近居民每天必去的地方。刚出炉的烧饼,外皮酥脆,内里松软,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粉丝汤,那汤头鲜美浓郁,鸭血滑嫩,粉丝爽滑,再撒上些香菜和榨菜末,一口下去,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带来一阵满足的温暖。还有那软糯的赤豆元宵,甜而不腻,红豆的香气与糯米的软糯完美结合,冰凉的口感更是夏天里的一抹清凉。我们不急于记录下菜名和配方,而是细细品味这食物背后,那份对家常味道的坚守,以及它所承载的,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午后,当太阳升到最高点,城市进入了一段短暂的沉寂。这时,我们不妨找一家藏在老街区的茶馆,点上一壶清凉的绿豆汤,或是来一份爽口的凉面,静静地坐在那里,感受那份难得的宁静。阳光透过老旧的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茶香,偶尔传来街边小贩的叫卖声,一切都那么的自然而从容。这里的食物,或许没有惊艳的外表,却有着能够抚慰人心的力量,它们是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慢节奏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黄昏时分,城市的烟火气逐渐升腾。夜市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小吃琳琅满目。我们不再拘泥于正餐,而是尝试那些藏匿在夜市里的“宝藏”。比如,一份外酥内软的葱油饼,咬一口,葱香四溢,油润而不腻;再来一串烤得滋滋作响的羊肉串,孜然的香气混合着肉的鲜美,让人食欲大开。还有那些新奇的创意小吃,它们或许颠覆了你对传统小吃的认知,但却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味蕾惊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南京美食的活力与包容,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 第二章:寻味老街——时光沉淀的南京味道 南京的老街区,仿佛是一本翻不尽的古籍,每一页都藏着一段历史,每一种味道都诉说着一个故事。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而那些传承下来的古老味道,也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走进老城南,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青砖黛瓦的院落,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我们穿梭其中,寻找那些隐藏在不起眼角落里的老字号。它们或许没有华丽的门面,没有响亮的广告,但只要你足够细心,就能发现那些食客盈门的店面,闻到空气中飘散出的诱人香气。 比如,一家专营传统小吃的铺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一丝不苟地制作着梅干菜扣肉。她用的是最传统的工艺,将腌制好的梅干菜与五花肉一同蒸制,蒸出的肉肥而不腻,梅干菜的咸香与肉的油润完美融合,香气扑鼻,入口即化。这份味道,是她年轻时就学会的,也承载着她对家人的爱意。我们品尝的,不仅仅是这道菜,更是那份对传统的敬意,对岁月的感恩。 再比如,在一家几十年历史的馄饨店,那碗汤头清澈却鲜味十足的馄饨,同样令人回味无穷。皮薄馅大的馄饨,无论是鲜肉馅还是虾仁馅,都透着一股子鲜甜。而那碗汤,是用猪骨和鸡架慢火熬制而成,加上一点点紫菜和虾米,鲜美得让人忍不住喝光。老板说,这汤头是他爷爷传下来的秘方,几十年来从未改变。这是一种朴素的坚持,也是一种对味道的执着。 我们也会去探访那些专门售卖地方特色点心的铺子。比如,那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芝麻馅甜而不腻的麻饼;又或者是那口感软糯,带着淡淡桂花香的桂花糕。这些小点心,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是普通的,但对于南京人来说,它们是童年记忆里的一部分,是逢年ことがあります、拜访亲友时必不可少的伴手礼。它们承载着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延续。 在老街区,我们不仅仅是品尝美食,更是与那些传承者对话。他们讲述着自己与食物的故事,讲述着这座城市味道的变迁。他们的言谈中,没有夸夸其谈,只有对食物的敬畏,对技艺的钻研,以及对生活的热情。这些,都是在这本旅书中,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但却深深烙印在心底的珍贵回忆。 第三章:夏日限定——那些不容错过的时令美味 夏天,是大自然馈赠给南京人最丰富多彩的季节。各种时令食材,在夏日的阳光下,孕育出独特的风味,成为这场寻味之旅中,不可或缺的限定风景。 夏天,也是南京的瓜果飘香的季节。路边的小贩,手里提着一篮篮饱满多汁的西瓜,那红色的果肉,清凉甘甜,一口咬下去,仿佛所有的暑气都被驱散。还有那带着露珠的桃子,粉嫩的果肉,散发着诱人的香甜,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做成沙拉,都别有一番风味。在夏日的午后,与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分享一份冰镇的西瓜,谈天说地,这份简单的快乐,便是南京夏天的缩影。 除了瓜果,夏天的蔬菜也同样鲜美。比如,鲜嫩的毛豆,带着淡淡的清香,煮熟后,撒上点盐,作为下酒菜或是零食,都是极佳的选择。还有那碧绿的苦瓜,虽然带着一丝苦涩,但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却是夏天里不可多得的良品。经过巧妙的烹饪,苦瓜也能变得美味可口,比如用它来凉拌,或是与排骨一同炖汤,都能带来独特的风味。 海鲜,在夏天也是最受欢迎的食材之一。南京虽然不靠海,但新鲜的海鲜却能通过发达的物流,快速地抵达这座城市。在夏日的夜晚,约上几个朋友,去一家海鲜烧烤店,点上几盘新鲜的烤虾、烤生蚝,再配上一杯冰镇的啤酒,享受那份海风拂面的惬意,虽然身处内陆,也能品尝到大海的味道。 当然,夏天也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冷饮”和“甜品”。比如,那用绿豆熬制的冰凉绿豆汤,不仅仅是解暑,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还有那用银耳、莲子、百合等熬制的银耳羹,清凉滋润,不仅美味,更有着养生的功效。这些夏日限定的饮品,是南京人度过炎炎夏日的好伴侣。 这些时令美食,它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韵味,而食物,则是连接我们与自然最直接的桥梁。在夏天,品尝这些限定的美味,就是拥抱夏天,拥抱生活。 第四章:创新与融合——南京味道的新生 时代在发展,餐饮业也在不断变革。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在积极地拥抱创新,让传统味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这场旅程中,我们也探寻了一些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的餐厅,它们在保留南京菜精髓的同时,也注入了新的创意和元素,给食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一些年轻的厨师,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烹饪功底,却不拘泥于老一套。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将一些被遗忘的食材重新发掘,或是将一些经典的菜肴进行改良,赋予它们新的灵魂。比如,一道改良版的盐水鸭,在保留其原有的鲜嫩口感的同时,加入了香料的创新搭配,或是用更精致的烹饪手法,让其入口更加细腻。 还有一些餐厅,它们将西餐的摆盘技艺与中餐的烹饪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艺术感的菜肴。比如,一道将南京的特色食材,如板鸭,用西式的低温慢煮手法处理,再搭配上精致的酱汁和配菜,既保留了板鸭的本味,又提升了其口感的层次。 融合菜,也是南京餐饮业的一大亮点。一些餐厅,会将不同地域的烹饪特色融入到南京菜中,创造出独特的风味。比如,将川菜的麻辣元素与南京的鲜香相结合,或是将粤菜的清淡鲜美与南京的浓郁醇厚相融合。这些创新,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在保留菜肴核心味道的基础上,给食客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选择。 在这些创新的餐厅里,我们看到了南京美食的无限可能。它们证明了,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创新也并非对过去的否定。真正的创新,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突破,让古老的味道,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绽放光彩。 结语: 《夏日食光:一场味蕾的南京寻觅之旅》的旅程,或许有始,但关于南京的味道,却永无止境。这本书,记录的只是我个人在某个夏天,与这座城市美食邂逅的点滴。南京的美食,如同它深厚的历史一样,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索和品味。 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到精致考究的馆子里;从传统的家常菜,到充满创意的融合菜;从古老的时令美味,到现代的烹饪理念,南京的美食,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而每一次的品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与这座城市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感受它的温度,它的故事,它的灵魂。 希望这本书,能让你对南京的美食,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激发你去亲自探索,去发现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南京味道。夏天,是品尝美好的开始,而南京,永远是你味蕾的乐园。愿你在夏日,与南京的美食,撞个满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巧妙,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吃货流水账”,而是像一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有高潮有铺垫,有独家爆料也有温情回忆。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把那些寻常的南京食物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记得其中有一章描写秦淮小吃时,那种热闹非凡、五光十色的场景,简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熙熙攘攘的夫子庙夜市,耳边充斥着叫卖声和鼎沸的人声,手中捧着热腾腾的食物,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感是无与伦比的。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讲述美食的同时,还巧妙地穿插了南京的历史片段和风土人情,使得每一次“进食”都变成了一次文化寻根之旅,让你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对这座六朝古都多了一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这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写作态度,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吃喝指南”的范畴,达到了散文的审美高度。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带我“走进”一个城市的书,而不是走马观花。这本书做到了,它的可操作性和知识密度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平衡。它不像那些只推荐热门景点的书一样人云亦云,而是大胆地带你进入那些本地人才知道的“犄角旮旯”。作者对食材的挑剔近乎苛刻,他会告诉你某家店的糕点为什么好吃,是因为用的不是普通面粉而是特定的某种陈年老米;他还会告诉你,吃小笼包的最佳顺序是什么,蘸什么醋才能激发其最大的风味。这种近乎“秘籍”般的分享,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位被老饕引路的学徒,获得了宝贵的“内幕消息”。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一边查阅地图,一边规划我的下一次“探店”路线,这本书已经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份精心策划的、极具个人色彩的南京美食朝圣地图,充满了实用主义的魅力。

评分

从文风上看,这本书带着一股子老派文人的儒雅和现代美食家的敏锐洞察力相结合的独特气质。它不是那种浮夸的、一味追逐“网红”标签的文字,而是沉静而有力量。作者的语言精炼,但情感饱满,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带有童年记忆或家族传承的食物时,那种淡淡的怀旧感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非常能触动人心。比如描述某款甜品时,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寥寥数语勾勒出那种入口即化的温柔和记忆深处母亲亲手制作的味道的相似性,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反而比直白的赞美更具穿透力,让人读完后心里暖洋洋的,也更加敬佩作者文字背后的真诚与温度。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老夏”式的个人美食宇宙观。在这个宇宙里,美食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好吃不好吃”,更关乎“是否地道”、“是否用心”、“是否承载了城市记忆”。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从一个不被大众注意的细节入手,去解构一道菜品的灵魂所在。例如,他对南京盐水鸭的描述,就着重强调了“晾坯”这个关键步骤对皮肉酥嫩的影响,这种专业知识的穿插,让即便是对美食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迅速领悟到其中的门道。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饕身边,听他娓娓道来,既能学到真本事,又能享受到分享知识的乐趣,它是一份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乐趣的佳作。

评分

这部美食探索之旅的书,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子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儿,让人一瞧就觉得是那种能跟着作者一起钻进街头巷尾,挖掘出最地道味道的指南。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对食物近乎虔诚的态度,他不仅仅是在记录菜品,更像是在讲述每一道南京小吃背后的历史沉淀和匠人精神。比如,他笔下的鸭血粉丝汤,绝不是简单地罗列配料,而是细致入微地描摹了汤底的熬制火候,鸭血的Q弹滑嫩,以及粉丝的筋道程度,读起来仿佛能闻到那股鲜香扑鼻而来。再比如,对于那些隐藏在老城南深巷里的老字号,作者的文字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敬意,他似乎总能找到那些坚守传统、不为外界喧嚣所动的坚持,那些老手艺人的专注和骄傲,在他的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完后,恨不得立刻订张去南京的票,按图索骥,去亲口尝尝这份被时光打磨过的味道。这种深入骨髓的体验感,是很多旅游指南望尘莫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