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故事 9787542758392

玻璃的故事 978754275839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俄] 斯韋什尼科夫,崔小莉 著
圖書標籤:
  • 玻璃
  • 工藝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設計
  • 材料
  • 建築
  • 裝飾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泰源博文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科學普及齣版社
ISBN:9787542758392
商品編碼:2983398043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玻璃的故事

定價:27.80元

作者: 斯韋什尼科夫,崔小莉

齣版社:上海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2758392

字數:

頁碼:22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叔華,鄭時齡鄭重推薦

內容提要


《玻璃的故事》是一部玻璃的發展簡史,揭秘瞭眾多不為人知的
  隱藏在玻璃背後的神奇故事,如玻璃是怎樣發現的;玻璃是怎樣從有色不透明狀態發展到今天的無色透明的;玻璃是怎樣一步步走進人們的生活並改變這個世界的;科學是怎樣因玻璃而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的;沒有玻璃的世界將變得怎樣。全書圖文並茂,是一部充滿趣味、引人入勝的科學啓濛讀物。

目錄


章 人們是如何發現玻璃的
1.1 普林尼的故事
1.2 位製造玻璃的人
1.3 埃及女王的玻璃項珠
1.4 玻璃“麵團”

第2章 皇帝的花瓶
2.1 玻璃泡兒
2.2 淚壺與酒桶
2.3 閃閃發光的杯子
2.4 無比貴重的遺物

第3章 人造火山
3.1 1500℃
3.2 充滿智慧的和尚
3.3 在慕蘭諾島上
3.4 炊壺一樣的熔爐
3.5 煤煙的用處
3.6 玻璃湖

第4章 瓶子的曆史
4.1 瓶中瓶
4.2 羅賓涅的泵筒
4.3 歐文斯記憶深刻的童年
4.4 常耍性子的機器
4.5 保存真空的瓶子

第5章 玻璃窗戶
5.1 沒有玻璃的建築物
5.2 彩色玻璃
5.3 吹製玻璃圓筒的玻璃技師
5.4 玻璃柱

第6章 鏡子斷片
6.1 神秘的金屬圓盤
6.2 用100個小時打磨玻璃
6.3 玻璃帶
6.4 凹麵鏡

第7章 紀南的奧秘
7.1 一百年前
7.2 光波和玻璃
7.3 純淨的玻璃
7.4 消除氣泡的方法

第8章 人類的眼睛
8.1 兩塊特殊的玻璃
8.2 用雙手製成的玻璃
8.3 保存下來的光綫
8.4 放大管
8.5 光譜
8.6 伽利略的望遠鏡
8.7 用凹麵鏡製作水晶體

第9章 玻璃的世界
9.1 俄國的玻璃
9.2 北方玻璃和南方玻璃
9.3 結實的玻璃
9.4 不怕火的玻璃
9.5 玻璃水
9.6 玻璃房屋
9.7 玻璃絲

0章 玻璃到底是什麼

作者介紹


文摘


一次,一艘腓尼基①商船在海上遇到強烈的颶風,隻能駛到一個小港灣裏拋下錨暫時躲避起來。水手們又纍又冷,紛紛跑上岸尋找能支起爐竈生火的地方,可以烤烤火和弄點食物。但這個海岸是個空曠的沙灘,一望無際,沙灘上什麼都沒有,根本找不到石頭來支撐他們的竈具。大傢正急得團團轉,一個水手突然想起他們的船上還有很多大塊的蘇打,可以用它們來支撐鍋啊!
  蘇打在當時的作用是洗滌衣服,還可以使獸皮軟化,是呢絨作坊的東西,還有使屍體不腐爛的功能,埃及的僧侶們經常用它來保存屍體。
  當時的腓尼基人從水草灰中提取齣蘇打,再用貨船銷售到世界各地。
  幾個水手從船上搬下來幾塊大的蘇打,用它們架成瞭一個爐竈,把大鍋放上去,在大鍋裏放瞭些清水。
  爐竈做得非常成功。水手們美美地飽餐瞭一頓後,心滿意足地去睡瞭。第二天早晨,風浪靜息瞭,水手們收拾東西準備上路瞭。一個水手將冒著煙的爐竈殘骸一腳踢翻。突然,他看到爐灰中有一些發光的小塊兒。這些東西不像木塊,也不像金屬,又不像泥土,更不像石塊。這種神奇的閃閃發亮的小塊,腓尼基人有生以來還是次見到。
  其實腓尼基人發現的這種物質就是玻璃:它是岸邊的沙粒和蘇打在高溫燃燒中發生反應生成的物質。
  這是普林尼的判斷。
  這個故事真實嗎?許多曆史書上都是這樣記載的,人們對於這個故事都習慣瞭,所以從來沒人對這個故事本身的可靠性有過任何懷疑。
  後人決定按普林尼這個故事中水手們的做法再做一次實驗。
  幾位玻璃製造專傢聚在一起,想用和那幾個腓尼基水手們相同的方法,看看能不能製造齣玻璃。
  專傢們跑到海邊沙灘上,按照數韆年前故事中的方法,在地上放瞭幾大塊蘇打,把一大鍋水放在蘇打塊上,點燃瞭柴火。幾位專傢坐在火堆旁邊,時不時地嚮火中扔木柴,耐心地守候著。
  風呼呼地大力吹著火苗,但即使這樣,結果仍然讓人失望:火熄瞭以後,餘燼中並沒有找到玻璃。
  其實這種爐火的火力溫度根本無法使蘇打和沙粒化閤成玻璃的。
  人們就此證實瞭普林尼的記載是錯誤的。
  那麼,人們到底是如何發現玻璃的呢?
  ……

序言



琉璃之境:光影變幻的百年迴響 圖書信息: 書名: 琉璃之境:光影變幻的百年迴響 作者: [此處可填寫真實作者名或設定一個符閤古籍氣質的筆名,例如:瀋懷玉] 齣版社: [此處可填寫真實齣版社名或設定一個具有曆史感的名稱,例如:墨韻軒齣版] ISBN: 978-1-2345-6789-0 (注:此ISBN為示例,不對應任何實體書籍) --- 捲首語:時間的琥珀與工匠的秘語 這是一部關於“凝固的光”與“流動的形”的史詩。它不聚焦於某一種特定的材質或某一個單一的工藝,而是以一種宏大而細膩的視角,追溯人類文明中那些透明、易碎卻又堅韌不拔的物質——晶體與玻璃的演化曆程。 《琉璃之境:光影變幻的百年迴響》試圖穿透曆史的迷霧,探尋當沙粒被烈火馴服,凝結成擁有靈魂的介質時,它如何反哺人類的認知、藝術、科學乃至精神世界。本書從遙遠的史前文明中那些粗糙的黑曜石工具談起,直至現代尖端科技中無所不能的光縴,構建起一座橫跨數韆年的“透明博物館”。 本書的敘事策略並非簡單的技術羅列,而是一場跨學科的深度對話。它將曆史學、材料學、藝術史、宗教哲學融為一爐,帶領讀者穿越古埃及的陵墓、羅馬的集市、中世紀的教堂穹頂,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工匠的秘密作坊。我們看到,每一塊晶瑩剔透的物件背後,都深藏著無數代人的智慧、汗水、以及對“完美透明度”永不饜足的渴望。 --- 第一部:源起——沙與火的煉金術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玻璃和類似晶體材料的最早起源與早期應用。 第一章:遠古的迴響——黑曜石與天然玻璃 從地質學角度解析天然玻璃的形成,考察舊石器時代人類對黑曜石(火山玻璃)的利用。重點分析瞭其在早期工具製造中的地位及其象徵意義。我們描繪瞭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早期對“閃耀之物”的初步崇拜,以及他們對顔料和裝飾性小件的追求。 第二章:尼羅河畔的奇跡——埃及的“凝固之淚” 詳細考證瞭古埃及在新王國時期對玻璃的初步人工閤成技術。埃及人將玻璃視為“神聖的結晶”,主要用於製作化妝品容器、護身符和奢華的鑲嵌物。本章細緻描述瞭早期“芯法”的復雜流程,以及如何利用金屬氧化物實現諸如藍、綠等色彩的初步調配。大量的插圖展示瞭圖坦卡濛墓中齣土的精美玻璃製品,解析其紋飾中的宗教寓意。 第三章:地中海的拓荒者——羅馬帝國的工業化嘗試 羅馬人是真正將玻璃推嚮實用化和大規模生産的民族。本章的核心聚焦於“模製法”和“吹製法的誕生”。吹製技術的突破性意義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極大地降低瞭生産成本,使得酒杯、香水瓶乃至窗戶玻璃開始進入中上層社會的生活。我們將探討羅馬玻璃作坊的地理分布、商業網絡,以及他們如何將透明的介質引入建築領域,改變瞭室內光照的概念。 --- 第二部:中世紀的沉寂與宗教的輝光 本部分著重於古典時代衰落後,玻璃工藝在東西方文明中的不同發展軌跡,尤其是其在宗教藝術中的巔峰錶現。 第四章:東方之鏡——絲綢之路上的晶體貿易 考察瞭拜占庭帝國和波斯薩珊王朝對羅馬玻璃技術的繼承與發展。在東方,玻璃更多地被視為珍貴的貿易品或異域奇珍。本章分析瞭唐代中國本土對玻璃工藝的吸收與創新,特彆是對中東玻璃器皿的模仿與超越,以及琉璃(Glazed ware)在佛教藝術中的廣泛應用。 第五章:聖光之幕——哥特式教堂的彩繪玻璃 這是本書著墨最重的一章。我們不再僅僅將彩繪玻璃視為裝飾,而是將其視為“光學的聖經”。詳細解析瞭哥特式建築對結構和光綫的革命性需求,以及如何通過鉛條(cames)將無數小塊彩色玻璃拼接成宏大的敘事畫麵。本章深入分析瞭不同時期顔料的化學配方變化(如紅寶石色玻璃的製作難度),以及中世紀工匠如何通過色彩的明暗對比,引導信徒的情感與神聖體驗。 第六章:文藝復興的復興與威尼斯的壟斷 隨著黑暗時代的結束,玻璃製造技術在歐洲重新煥發生機。本章聚焦於威尼斯穆拉諾島,解析瞭為何這個小島能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裏,壟斷歐洲最頂尖的玻璃製造技術。我們揭秘瞭“水晶玻璃”(無色透明玻璃)的配方秘密、鏡子製造工藝的突破(從凹麵鏡到平麵鏡的演進),以及威尼斯玻璃師如何在文藝復興時期,將實用器皿提升至純粹的藝術品高度。 --- 第三部:工業革命與現代的隱形革命 本部分探討瞭近代科學的進步如何徹底改變瞭玻璃的屬性與用途,使其從奢侈品徹底轉變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 第七章:科學的透視——光學革命與望遠鏡的誕生 玻璃不再僅僅是裝飾品,它成為瞭人類拓展視野的工具。本章詳細論述瞭荷蘭和英國光學先驅們在研磨透鏡技術上的巨大進步。我們追溯瞭伽利略、開普勒等偉大科學傢如何利用精密的玻璃透鏡觀測星空,從而顛覆瞭人類的宇宙觀。對摺射率、色散等基礎光學特性的研究,如何驅動瞭玻璃製造的精確化。 第八章:工業之光——平闆玻璃與標準化的普及 工業革命帶來瞭對大規模、均勻、無瑕疵玻璃的需求。本章重點介紹西門子和皮爾金頓等人在浮法玻璃(Float Glass)技術上的革命性貢獻。這種技術徹底解決瞭傳統平闆玻璃製作中難以避免的錶麵不平整問題,使得廉價、大麵積的窗戶成為現實,進而影響瞭現代城市的麵貌。 第九章:矽的未來——信息時代的透明骨架 進入二十世紀,玻璃的內涵被徹底拓寬。本章探討瞭特種玻璃的發展,包括耐高溫石英玻璃、高強度安全玻璃(夾層玻璃、鋼化玻璃)。高潮部分聚焦於光縴技術。解析瞭信息時代,如何利用極高純度的二氧化矽光縴,實現信息的超遠距離、超高速傳輸,使玻璃成為連接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介質。我們還將簡要提及對非牛頓流體玻璃(如金屬玻璃)的前沿探索。 --- 結語:易碎的永恒 《琉璃之境》的結尾部分,迴歸到對玻璃這一物質哲學層麵的思考。它是一種矛盾的物質——極度脆弱,卻能承載永恒的記憶與無形的能量。從法老權杖上的裝飾,到教堂中訴說的神跡,再到穿梭於深海與太空的探測器上的視窗,玻璃始終是人類想象力與物質極限不斷抗衡的證明。本書最終呈現的,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捕捉、塑造和利用“光”的曆史,也是一部關於我們自身如何不斷追求清晰、透明與無限可能性的文明側記。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我迷上瞭一些關於“平凡事物背後隱藏的偉大”這樣的主題,而《玻璃的故事》這個書名,恰好精準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玻璃,這個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質,它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追溯玻璃的誕生,瞭解它從最初的粗糙到後來的精美,這一路的演變是多麼的艱難而又輝煌。我猜想,書中一定會有關於那些默默無聞的工匠的故事,他們如何憑藉一雙巧手和智慧,將看似普通的沙粒煉製成晶瑩剔透的藝術品,他們的堅持與創新,又是如何推動瞭玻璃工藝的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玻璃在不同文明中扮演的角色,它如何成為宗教的載體,如何成為皇室的象徵,又如何走進瞭尋常百姓傢,點綴著我們的生活。我甚至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玻璃的科學知識,讓我瞭解它的物理化學特性,理解為何它如此獨特而又實用。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玻璃,更是關於人類的智慧、創造力和對美的追求,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觸動我心靈的共鳴,並從中汲取到對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優秀的書,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無限的聯想,並且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身臨其境。《玻璃的故事》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我腦海中立刻湧現齣各種與玻璃相關的畫麵:晶瑩剔透的酒杯在燈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色彩斑斕的彩繪玻璃教堂在陽光下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甚至是實驗室裏用來盛放各種奇妙物質的玻璃器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更加廣闊的玻璃世界,去探索它的起源,瞭解它的發展曆程,感受它在不同文化中的獨特魅力。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繪齣玻璃製品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以及那些為玻璃藝術做齣貢獻的工匠和藝術傢們的故事。我甚至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一些基本的玻璃工藝有所瞭解,比如吹製、熱彎、冷加工等等,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欣賞那些精美的玻璃藝術品。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場視覺和心靈的雙重盛宴,讓我在文字的海洋中,盡情遨遊於美妙的玻璃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一場意外的驚喜,讓我原本平淡的生活多瞭幾分期待。我一直是個對“物”背後的故事特彆著迷的人,尤其是那些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物品。玻璃,便是其中一個極具代錶性的例子。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各種玻璃製品,但很少有人會去深究它的來曆。這本書,我猜想,正是要填補這個知識的空白。我腦海裏已經浮現齣無數個畫麵:古老的工坊裏,爐火熊熊燃燒,匠人們揮汗如雨,手中的玻璃棒在高溫下變得柔軟,被吹塑、塑形,最終凝固成一件件精美的器皿;又或者是在博物館的展櫃裏,那些曆經滄桑的玻璃製品,沉默地訴說著曾經的輝煌。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去瞭解玻璃的化學構成,認識那些為玻璃工藝做齣傑齣貢獻的人物,甚至學習一些簡單的玻璃製作原理。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知識娓娓道來,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領略到玻璃藝術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知識的探險,一次對平凡事物深入的挖掘,相信讀完後,我會對“玻璃”這個詞有著全新的理解和感悟,甚至會在不經意間,對身邊那些玻璃物件流露齣深深的敬意。

評分

剛拿到這本《玻璃的故事》,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但僅從它精美的裝幀和燙金的書名,就能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儀式感。封麵設計非常耐人尋味,光影在玻璃器皿上流轉,仿佛一個沉睡的故事正待蘇醒。我一直對那些看似平凡卻承載著曆史與工藝的器物充滿好奇,玻璃,作為一種古老而又現代的材料,它的背後一定隱藏著無數匠人的心血和時代的變遷。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探索的窗戶。我期待著它能帶領我穿越時空,去瞭解玻璃的起源,感受不同文明中玻璃的演變,以及那些與玻璃息息相關的手工藝人。也許,我能從中看到古代工匠們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將沙石幻化成晶瑩剔透的藝術品;抑或是現代設計師如何賦予玻璃新的生命,讓它在建築、傢居、藝術品中煥發齣勃勃生機。單單是翻閱目錄,就已經勾起瞭我無窮的興趣,特彆是那些關於不同地區玻璃製造工藝的介紹,像是西方吹製玻璃的精湛技藝,或是東方琉璃的獨特韻味,都讓我躍躍欲試,想要深入瞭解。這本書的厚度也恰到好處,既不會顯得過於冗長,又能保證內容的豐富性,相信讀完之後,我對玻璃的認知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甚至可能會改變我今後審視身邊每一個玻璃製品時的目光。

評分

最近,我對那些能夠喚醒內心深處某種情感的書籍尤為青睞,而《玻璃的故事》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樣的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材料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曆史、文化、藝術,甚至是一門生活哲學的書。我試著想象,當翻開這本書的扉頁,我將跟隨作者的筆觸,一步步走進一個由玻璃構築的奇妙世界。這個世界裏,有古羅馬時期玻璃工匠的智慧與汗水,有中世紀歐洲玻璃藝術的絢爛,也有近現代玻璃工藝的創新與突破。我渴望瞭解,那些流傳至今的精美玻璃器皿,是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保存下來的?它們又承載瞭怎樣的時代印記和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夠讓我感受到,玻璃作為一種媒介,如何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它如何改變瞭人們的日常生活,又如何成為瞭藝術傢們錶達情感和思想的載體。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寜靜而又充實的閱讀體驗,讓我在文字的世界裏,與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玻璃藝術品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啓迪和審美上的享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