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

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菩提子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节气
  • 诗词
  • 传统文化
  • 节气养生
  • 菩提子
  • 自然
  • 生活
  • 文化
  • 诗歌
  • 中国传统节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70389
商品编码:2983421122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诗说二十四节气

定价:37.00元

售价:24.1元,便宜12.9元,折扣65

作者:菩提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113703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诗词与节气巧妙结合,既有诗词之美,又有知识雅趣。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文学名家吟咏过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等,本书从诗词的角度将二十四节气巧妙连缀,将二十四节气知识和有关民俗巧妙融于其中,好读雅致,既有诗词之美,又有知识和趣味。尤其适合青少年了解民俗文化和诗词文化。

◎春晨夏夜,让这本书陪你看秋去冬来。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四章二十四节,对应四时二十四节气,每节分为两个部分:候应与习俗。为了较好地体现二十四节气的古典韵味,特别选取了与每个节气相关的古诗词,间以相关典故拉杂成文,使读者既能全面了解节气知识,更能得到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

目录


章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节 立春003
第二节 雨水013
第三节 惊蛰024
第四节 春分036
第五节 清明046
第六节 谷雨057

第二章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节 立夏071
第二节 小满081
第三节 芒种089
第四节 夏至100
第五节 小暑111
第六节 大暑122

第三章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节 立秋135
第二节 处暑148
第三节 白露159
第四节 秋分171
第五节 寒露182
第六节 霜降194

第四章 冬目烈烈,飘风发发
节 立冬207
第二节 小雪219
第三节 大雪229
第四节 冬至241
第五节 小寒252
第六节 大寒264

作者介绍


菩提子,知网主编、豆瓣作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擅写历史随笔,作品散见于《百家讲坛》杂志。已出版《皇后那拉氏》和历史随笔《被疾病改写的中国史》。

文摘


序言



《山川入画: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意境探微》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位知名园林学或艺术史学家的名字,以增加可信度]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一家权威的学术或艺术类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份: [此处可填入一个近年的年份] --- 内容简介 《山川入画: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意境探微》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山水园林艺术哲学、美学特征与营造精髓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本书超越了对园林实例的简单罗列与描述,而是致力于挖掘隐藏在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叠石理水背后的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宇宙观、人生哲学以及对自然的终极向往。 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章节,层层递进,旨在构建一个完整而深刻的中国园林意境分析框架。 第一章: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石——从《道德经》到园林空间布局 本章溯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园林设计的影响。重点探讨儒家中“规矩方圆”的秩序感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无为之境如何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达成辩证统一。 详细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如何指导园林选址、朝向以及核心元素——水(象征“上善若水”)与石(象征“山不言而自成形”)的布局。通过对唐代刘禹锡“不临江海而能悟江海之大”的论述,揭示了中国园林追求的并非自然本身的复制,而是“可游、可居、可观、可赏”的可控的自然意象。 第二章: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缩景”与“借景”的艺术手法 中国园林以有限空间承载无限山水为最高追求。本章集中分析了两种核心的造景技艺:“缩景”与“借景”。 缩景: 通过精心堆砌的假山(如太湖石的选用与摆放)、对水体的精妙处理(如一池三山、曲水环流)以及植物的配置,实现将千里江山浓缩于方寸之间的视觉魔术。本书将引入宋代叠山大师的笔记片段,分析他们如何运用“高低错落”、“曲折迂回”的原理,创造出“山外有山”的深度感。 借景: 重点解析了如何将园外的自然景观(如远山、古树、邻居的竹林)巧妙地纳入园中视野,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视觉延伸。以苏州园林中的“漏窗”和“月洞门”为例,阐释它们在物理上划分空间,在精神上连接内外的独特作用。 第三章:诗意栖居的载体——建筑形制与文学意象的融合 园林中的建筑不再是单纯的遮风避雨之所,而是承载文人情怀和诗词意境的“物化符号”。本章细致梳理了亭、轩、廊、榭等各类建筑的形制演变及其功能转换。 亭: 分析不同类型亭子(十字亭、六角亭、曲亭)在特定景观节点中的功能性与象征性,探讨它们如何成为停驻、冥想、品茗、对弈的“时间容器”。 轩与斋: 探讨书房与卧室如何通过窗格、隔扇与外界环境进行柔性对话,体现主人对学问、隐逸的追求。 匾额与楹联的文学性: 深入研究匾额、楹联如何提炼园林的主题思想,将瞬间的视觉体验转化为持久的文化思考。例如,对“拙政”、“留园”等名字背后所蕴含的隐逸精神的解读。 第四章:五音与五色的交响——园林中的听觉与视觉美学 本章聚焦于调动观者全方位感官的要素:水声、风声、植物色彩与光影变化。 听觉体验: 详细描述了理水技术如何控制水流的形态与声音。从涓涓细流的“潺潺”到瀑布的“轰鸣”,探讨如何通过人造的溪涧、水帘、滴泉来模拟自然的声景,达到“耳目之清”的境界。 视觉变化: 探讨了植物的“四时之景”——春之嫩绿、夏之浓荫、秋之霜红、冬之傲骨,以及它们如何在园林中被有意识地组织起来,引导游览者的时间感和季节感。特别分析了光影在漏窗、花窗、竹影投射中创造的动态美。 第五章:园林的人格投射——从私家园林到皇家园林的情感光谱 本书对比分析了中国两大园林体系——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揭示其背后的权力结构与个人情志。 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强调其宏大叙事性、礼制性以及对天下山河的象征性占有。分析其如何通过中轴线、对称布局来体现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私家园林(如苏州古典园林): 聚焦其“小中见大”的内向性、私密性与情感抒发功能。这是文人逃避官场喧嚣、寻求精神自洽的“桃花源”。探讨了园主如何通过园林布局表达对友人的情感(如待客之道的曲折)、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许。 第六章: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转化——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古典基因 在最后的章节中,作者将目光投向当代。本书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如何在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生态景观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创新。分析了如何将古典园林强调的空间序列感、材料的天然质地以及对意境的营造,融入到高密度城市生活的需求之中,实现传统精神的“活化”与“再创造”。 --- 本书的特点: 1. 理论与实例的深度结合: 既有对美学范式的哲学探讨,又不乏对具体建筑元素和造园技法的细致剖析。 2. 多学科交叉视角: 融汇了艺术史、哲学、文学批评、美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3. 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拒绝空泛的赞美,采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力求还原中国园林艺术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推荐阅读对象: 建筑学、景观设计、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史专业学生与研究人员;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园林艺术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将使您不再仅仅是“看”园林,而是真正“读”懂园林背后的山水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当我初次见到“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这本书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意境。我想象中的它,一定是用极富想象力的诗句,描绘出二十四节气在不同时空中所呈现的独特风貌。从春雨如酥的萌动,到夏日荷风的送爽;从秋日层林尽染的壮丽,到冬日雪压枝头的静谧。作者或许会将这些自然景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意境,让每一节诗都如同一个微缩的四季画卷,徐徐展开。而“菩提子”,则像一颗贯穿始终的珍珠,将这些诗篇串联起来,赋予它们更深层的含义。菩提子,是佛教中象征觉悟和智慧的圣物,它的出现,让我联想到,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简单的节气描绘,更是一种对生命哲学的探讨。作者是否会借由节气的流转,来阐述生命的无常与圆满,人生的起伏与升沉?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于时空的宁静,一种于平凡中见真理的智慧。这本书,我相信,能成为我在喧嚣都市中一片心灵的净土,让我重新审视与自然、与生命的关系,寻回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评分

评价二 当我的指尖触碰到“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的封面时,一种温润而古朴的触感便传递过来,仿佛与书中的内容本身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我一直对二十四节气这种古老的智慧充满敬意,它们不仅是大自然的韵律,更是承载着中国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而“菩提子”这个词,更是给我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悟道感。我设想,这本书一定是以极其优美的诗句,将这二十四节气的独特韵味娓娓道来。或许,在春分时节,作者会用轻柔的笔触描绘万物复苏的喜悦,并在诗中融入“菩提心”的萌芽;在夏至的繁盛中,或许会探讨生命力的极致与无常;在秋天的收获与萧瑟里,会 reflection on impermanence and the beauty of letting go;而在冬日的寂静中,则会寻找内心的安宁与力量。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中,捕捉到每一个节气最核心的精神,并将它与“菩提子”所代表的觉醒和智慧联系起来。这本书,我预感,不仅是一场诗意的旅行,更是一次深入心灵的探索,它会引导我去审视生命的流转,去体悟每一个当下,去寻求一种更加平和、更加具有智慧的生活态度。

评分

评价三 “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画面:阳光穿过泛黄的经卷,落在案头的青瓷茶盏上,茶香袅袅,手中捧着一本关于节气与禅悟的书。我曾阅读过许多关于节气的书籍,它们多以科普或农耕为主,而“诗说”二字,则预示着这本书将用一种更为感性、更为艺术的方式来解读。我期待着,作者能够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独有的时间体系,赋予诗歌的生命力。每个节气,不再仅仅是日历上的符号,而是与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与中国人的情感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诗篇。而“菩提子”的出现,更是点睛之笔,它将节气的自然规律与佛教的修行理念巧妙地结合,暗示着一种通过观察自然、体悟时节变化而获得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路径。我猜测,书中每一首诗,都如同一颗精心打磨的菩提子,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生命的关怀。它或许会引导读者在每一个节气变换的时刻,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季节的变化,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领悟生命的真谛。这本书,我把它看作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在纷繁尘世中迷失的道路,指引我们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评分

评价一 “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这本书的名字就带着一股禅意与诗情,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心生好奇。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一家古色古香的书店的角落里发现了它。当时,书名本身就吸引了我,那种融合了传统二十四节气和“菩提子”这种充满东方哲学意味的意象,无疑勾起了我对内容的好奇。我猜想,这本书或许是以诗歌的形式,将二十四节气的时令变化与生活中的感悟、哲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每一首诗,可能都蕴含着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对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我尤其期待的是,作者是如何通过“菩提子”这一意象,来串联起这些节气所代表的时间流转和生命轮回。菩提子,象征着觉悟、智慧,也与佛教的修行息息相关。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在每一个节气到来之时,都能引发读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对当下时光的珍惜。这本书,或许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它一定是一本能让你慢下来,去感受、去思考的书。它就像一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滋味,越读越能体会其中的深邃。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更加宁静、更加富有哲思的精神世界。

评分

评价五 “诗说二十四节气 菩提子”,单是这个书名,就足够让人心生向往。它如同一个古老的咒语,低语着关于时间、自然与灵魂的秘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我曾读过很多关于节气的科普读物,它们严谨而理性,但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而“诗说”二字,则预示着这本书将用诗歌的语言,赋予节气生命。我猜测,作者会用精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独特景象和人文情怀。而“菩提子”,则仿佛是作者用来连接这些诗篇的线索,它象征着智慧与觉悟,暗示着这本书将引导读者在感受季节变化的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我期待,书中能出现那些触动心灵的句子,那些让我们在读完后,能够对生活有新的感悟,对生命有新的认识。这本书,或许不是用来快速消化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清茶,每一口都能带来不同的回甘。它会带领我,在每一个节气来临之际,去感受自然的力量,去反思人生的意义,去寻找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