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DSP技术与应用
定价:26.00元
作者:张太镒,宁改娣,刘和平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111211068
字数:
页码:2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8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DSP技术与应用》在介绍DSP56800E处理器核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DSP56800E处理器核的硬件结构(包括算术运算单元ALU、程序控制器、地址发生器AGU和位处理操作单元等)、工作原理、数据类型、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指令流水线,以及DSP56800E系列开发工具;另外还介绍了作者研发的基于56800E 处理器核的16位混合控制器MC56F8346实验板,以及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为配合教学,每章后附有内容小结和复习思考题。
《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DSP技术与应用》可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与电子工程等专业的DSP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中关于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让我眼前一亮。很多技术书籍在介绍完理论和算法之后,就戛然而止了,留下读者一片茫然,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比如音频信号处理、图像识别等,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DSP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案例背后的技术挑战,以及书中介绍的DSP技术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于解决这些挑战的。这种结合实际的讲解,极大地增强了我对DSP技术应用前景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身项目的热情。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它的目录结构,一个清晰的目录就像是迷宫的地图,能够帮助我快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也能够对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经过一番浏览,我发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性很强,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核心算法的讲解,再到具体的应用案例分析,层层递进,非常符合学习的规律。每个章节的标题都简洁明了,但又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点明了该章节的核心内容。而且,我注意到章节之间衔接得很自然,仿佛一条精心设计的河流,缓缓地引导读者从一个知识点流向下一个知识点,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或者跳跃。这种结构上的严谨,让我觉得作者在编排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力求让读者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掌握书中的知识。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系统学习某个技术领域的读者来说,一个好的目录结构是成功的一半。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使用那种过于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尽量采用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语言。即使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概念,作者也会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释,确保读者能够逐步掌握。同时,我注意到作者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会适当运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或者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和我对话,这种亲切的沟通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更加放松和投入。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其语言的通俗易懂程度,往往决定了它能够触达多少读者。
评分这本书在数学推导的处理上,我觉得把握得非常恰当。它既没有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把所有的数学细节都列出来,导致篇幅冗长、让人望而生畏,也没有为了追求简洁而省略关键步骤,让读者感到困惑。作者似乎能够精准地抓住每一个数学推导的“要点”,在必要的地方进行详细的展开,而在一些显而易见的推导过程中,则会给出提示或者直接给出结论,让读者可以跟随逻辑快速推进。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推导之后,会紧接着解释这些数学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或者工程含义,这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扎实、全面、而且富有启发性。它不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场景联系起来。我感觉到作者在撰写这本书时,是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的,力求将最复杂的技术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我已经可以肯定,这本书将是我在DSP领域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指引我深入探索这个迷人的技术世界。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善于运用类比和图示。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更偏向于视觉化学习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比如说,在讲解某个数字信号的采样和量化过程时,作者画的图非常直观,能够让我立刻理解离散时间信号和连续时间信号的区别,以及量化误差的产生机制。这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也让我在理解技术细节时更加得心应手。我一直觉得,好的技术书籍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一种沉稳而专业的风格,给人一种“这本书很有料”的预期。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都很考究,不是那种花里胡哨、卖弄噱头的类型,而是实实在在地透露出技术类书籍应有的严谨。我拿到手的时候,感觉书的纸张质量也不错,摸起来有质感,翻阅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损坏,这一点对于经常需要翻阅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考量。装订也很牢固,厚厚的书页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制作的。我个人很注重书籍的物理形态,因为一本好的书不仅仅是内容,它的载体也同样重要,能够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就冲这包装和质感,我就觉得这笔钱花得值,至少在实体书的品质上,这本书已经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希望它能像它外观一样,内涵丰富,条理清晰。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区分和对比。例如,在讲解不同类型的滤波器时,作者会明确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并通过表格或者流程图的方式,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这种“点明迷思”的处理方式,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因为知识本身有多难,而是因为概念之间界限不清,导致思维混乱。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一痛点,让我对相关概念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
评分读到关于信号处理基础理论的部分,感觉作者在概念的阐述上非常到位。他没有上来就抛出一些复杂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从最基本、最直观的物理意义出发,一点一点地剥开信号的神秘面纱。很多教科书在讲到傅里叶变换这类概念时,往往会直接给出公式,让初学者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不同,作者似乎很有同理心,他会用形象的比喻,或者从实际的信号现象入手,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傅里叶变换,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是理解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当我对一个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后面的公式推导和应用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不是科班出身,但又对这个领域充满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在接触到具体的算法实现部分时,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细致。他不仅给出了算法的原理,还详细阐述了在实际工程中实现这些算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讨论某个滤波器设计时,作者会列举不同参数选择对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性能、计算复杂度、硬件资源之间做出权衡。这种贴近实际工程应用的讲解,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战指南”。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理论知识,最大的困惑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可用的技术。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仿佛带着你走进了一个真实的开发场景,让你身临其境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实践性的指导,对于提升我的工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