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可操作的地震预测预报
定价:54.00元
作者:陈运泰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046688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集结了全球地震预报人士的集体之作。对于地震的预测预报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内容提要
本书是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后“国际地震预报专家委员会”提交意大利的、题为《可操作的地震预报》的报告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支持肯定、讨论补充以及强烈反对该报告的文章汇编。该报告涉及地震预报的定义与概念、地震的可预测性、断层相互作用的可预测性、地震概率预报模型与预报方法验证等有关地震预报的重大科学问题,总结评估了有关地震概率预报的需求、地震监测、地震可预测性、地震长期与短期预报模型的发展、方法验证和预报方法的运用等许多主要结果,并针对这些研究工作及其主要结果提出了不仅适用于意大利,而且也适用于可能实施可操作地震预报的其他地震活动地区的进一步改进提高的具体建议,以及实施可操作地震预报的路线图。
本书可供关注地震预报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篇《可操作的地震预报》报告
可操作的地震预报: 认知状态与应用指南
1引言
2地震预报与预测的科学
3可操作的地震预报现状
4主要结果与建议
5实施路线图
附录
参考文献
注释
第二篇 对《 可操作的地震预报》的评论
可操作的地震预报、预测
1引言
2是预测还是预报
3预报、预测方法的验证
4我们可为地震预报、 预测做些什么
5在意大利现在已经有了的可操作的实践
6结论
参考文献
对国际民防地震预报委员会《可操作的地震预报》报告的评论
1引言
2新地球物理学: 对流体—岩石形变的新认识
3监测流体—岩石形变与应力预报地震
4三孔应力监测点常规应力预报的潜能
5应力监测火山喷发
6结论
参考文献
答复克朗平对《可操作的地震预报》的评论
参考文献
拉奎拉地震事件对可操作的地震预报的经验教训
1拉奎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灾害风险的传播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陈运泰,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2015年1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从事地震波和震源理论的研究。改进和应用了哈斯克尔矩阵法。提出了测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和介质品质因数的实用方法;应用与发展了静力学地震位错理论;在中国*早综合利用地震波、“零频”和重力资料求得中国一些大地震的发震构造和破裂过程;提出了大地震震源过程中“质量迁移”、“震前蠕动” 等新观点。定量地分析论证了滑动弱化在地震不稳定性中所起的作用,震源区介质的流变性对地震自身的重复性及地震序列类型的控制作用,介质与应力的不均匀性对地震断层的不稳定扩展与地震辐射的控制作用。获取了一批高质量的近震源强地面运动的记录;在国际上*早用近震源地面加速度记录反演天然地震的矩张量并揭示了中、小地震破裂过程的复杂性。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发展和人类未来走向的读者,我对《可操作的地震预测预报》这本书的出现感到无比振奋。我一直认为,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正视那些我们尚无法完全掌控的自然力量,并努力寻求与之共存之道。地震,作为地球最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其预测预报的突破,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在这本书的序言中,看到了作者对这一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对于“可操作性”的执着追求。这让我感到,这本书并非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一份充满人文关怀的探索报告。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将科学的发现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比如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预警系统,如何制定更有效的应急预案,以及如何提升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会为我们描绘一个更安全、更有韧性的未来,一个在面对自然挑战时,我们不再束手无策的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点缀着不规则的断裂纹,仿佛预示着地壳的某种躁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被作者严谨的序言所吸引。序言中,作者谦逊地陈述了他创作这本书的初衷,以及对地震预测这一复杂科学领域的热情。他强调,这本书并非是要提供包罗万象的“答案”,而是希望通过梳理现有研究的脉络,探讨各种预测方法的逻辑与局限,从而激发读者对这个未知领域的更深层次思考。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可操作性”的强调,这说明作者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试图寻找能够真正指导实践、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在序言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权威的文献资料,但并非枯燥的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到他的论述之中,使得整篇序言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完序言,我已经被深深地吸引,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值更是水涨船高。我开始想象,这本书将会如何引领我穿越地震科学的迷雾,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地壳深处的奥秘。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我们认知世界方式的书籍充满好奇,而《可操作的地震预测预报》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翻阅目录,我看到了一系列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概念和理论,比如“前兆异常的统计学分析”、“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进步与挑战”、“人工智能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前景”等等。这让我意识到,地震预测绝非是简单的“算命”,而是需要多学科交叉、海量数据支撑的复杂科学体系。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模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的部分感到兴奋,因为我一直相信,在看似混乱的自然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可循的规律。作者似乎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试图通过这本书,为我们揭示这些规律,并探讨如何将这些规律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预测手段。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各种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各种传感器如何捕捉地壳微小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复杂的算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关键的信号。这种对科学探究精神的展现,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评分坦白讲,我对地震预测的了解非常有限,可能仅限于一些新闻报道中模糊的概念。因此,当我决定阅读《可操作的地震预测预报》时,我抱持着一种既好奇又有些担忧的心态。我担心这本书会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我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然而,当我开始阅读第一章时,我的顾虑便烟消云散了。作者用一种非常清晰、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娓娓道来。他没有直接抛出深奥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地震成因讲起,逐步引导读者进入地震预测的领域。我发现,他在讲解过程中,常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地震,以及当时人们是如何尝试进行预测的,这些案例的引入,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预测”与“预报”之间细微差别的阐述,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正在带领我一步步探索地震预测的迷人世界。
评分我是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对于像地震预测这样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领域,我总是抱有一种敬畏之心。当我看到《可操作的地震预测预报》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是否会过于专业,让我望而却步?然而,翻开书页,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试图让这本书既有科学的深度,又不失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广度。他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术语,但总会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来解释它们,比如通过类比、图示,或者引述一些易于理解的例子。我尤其欣赏他在介绍各种预测方法时,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某一种方法的优越性,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地震预测的复杂性。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正在耐心细致地引导我,一步步地认识地震,理解预测,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